以史为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图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同盟国(组图)

(2006-09-22 17:45:13) 下一个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英法等国一手炮制了对德国极为严厉的《凡尔赛条约》,这个被称为 “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 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当时的许多人认为: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协约国不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因此,当时许多欧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够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可以使欧洲避免另一场战争。但是,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 “ 以暴治暴 ” 的方法,使德国丧失了 1/8 的领土和 1/10 的人口,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而背离了制定这一条约的初衷。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无论协约国集团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发仁慈,都难以改变德国老百姓心中约定俗成的基本认识:战争赔款是德国贫困的根源。不管是濒于破产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师,还是失业的工人,都把他们贫困的原因归咎于战争赔款。在德国人看来,在 “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 下,普鲁士占领了 100 多年的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国际联盟和波兰共同管辖)成为了自由市,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德国本土分割开,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这一切带给德国的只有贫弱和苦难。德国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凡尔赛和约》。此时,大多数德国人心中想的只是:复仇!复仇!复仇!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出现恰恰迎了德国人这种急于报复的极端民族主义心理,因而轻易上台执政,并且刚上台就制定了针对英法两国的报复措施。 


        德军入侵莱茵兰。
 

         德军入侵萨尔地区。

对此,英国和法国当局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安抚疯狂的德国,对德国一系列的侵略扩张行为采取了对德国怀柔的绥靖政策。德国屡屡冲撞《凡尔赛条约》的束缚,英法都未采取任何有力措施加以惩罚。德军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一步步的紧逼,英法非但没有采取任何阻止的行为,更默许了德国的做法,西班牙内战时的英法则严守中立政策,在意大利和德国支持的叛军和苏联支持的政府军之间采取骑墙的态度。到了德国要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英法则发展到了遂靖政策的最高潮 —— 慕尼黑会议,在捷方未与会的情况下,强行将捷克的领土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如此明目张胆的姑息被史学家讥讽为 “ 慕尼黑阴谋 ” ,并企图将此祸水引向东边的苏联。英法这种牺牲他国利益而求得苟安的绥靖政策刺激了希特勒的胃口,德国不久就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在伴以讹诈、恫吓等手段相继在欧洲获得了巨大利益后,德国开始入侵波兰,挑起了世界大战,从而宣告了英法绥靖政策的失败。


慕尼黑协议签定,绥靖政策达到高峰。


1938 年 9 月 29 日,英国首相张伯伦与达拉第、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慕尼黑举行了四国首脑会议,正式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协定签字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张伯伦和达拉第向他们宣布协定的内容,还告诉他们: “ 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词 ” 。
返回伦敦,面对机场上欢呼雀跃的人群,张伯伦不禁高喊:这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将伟大的和平带回到欧洲大陆!

但是,没过多久,法西斯的炸弹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 1939 年 9 月 1 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 9 月 3 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日对英美宣战,大战真正具有了世界规模。 “ 绥靖政策 ” 的苦果终于砸到了绥靖者自己的头上。


二战打响之后,人们逐渐看透了希特勒贪婪的本质,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也越来越不得人心,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在英国走到了尽头, 1939 年 9 月 3 日,英国内阁进行了改组,有一个已下野的议员在家中砌花园的矮墙时,突然被请出来担任海军大臣,此人就是一直主张以强硬态度对待法西斯主义的温斯顿 • 丘吉尔(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 )。 1940 年,当纳粹德国占领了波兰、丹麦和挪威,法国岌岌可危,直扑英吉利海峡的时候,首相张伯伦因绥靖政策彻底失败而引咎辞职。 1940 年 5 月 10 日, 65 岁的丘吉尔在被英王任命为英国的战时首相。


二战前的美国是一个高枕无忧的国家。经过约半个世纪的经营后,美国此时已经悄然成为当时世界第一的工业国。当世界太平时,他觉得欧洲和亚洲离自己太远,当世界不太平,欧洲和亚洲的各大国为争夺利益互成水火、大打出手时,他又庆幸自己躲在两洋堡垒的后面。虽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 罗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对法西斯国家德国和日本的扩张野心已经了如指掌,但是孤立主义和中立主义思想却弥漫著整个美国上空,美国人普遍对他国的战争不感兴趣。所以罗斯福只能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物资援助,但常常遭到严格执行中立政策的国会的阻挠。直到 1941 年 3 月,美国国会才在西欧战事吃紧,全世界都有陷入战火危险的时候通过《租借法案》,这个法案授权总统向他认为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军火和战争物资,至此,美国已由中立国成为事实上的反法西斯国家。



1941 年 8 月 12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上的一艘军舰上签署旨在摧毁纳粹政权的《大西洋宪章》。直到美国的太平洋军港珍珠港受到日本的偷袭,美国正式对轴心国宣战。


  列宁在演讲。


1917 年,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 布尔什维克 ) 赢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并不稳固,不久就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内战,英法等协约国也开始对苏俄进行大规模的武装干涉,但不久后,俄国境内的叛军和外国干涉军全面失败。虽如此,苏俄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对德战败),丧失了大量沙俄曾经占领的领土(有些是苏俄主动放弃)。加上内战以及外国势力的干涉,苏维埃政权成立初期的苏联显得极度虚弱。 1922 年,苏联成立,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依然对其采取敌对态度。 1925 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掌握了苏联最高领导权,并通过高压镇压异己来稳固自己的权利。但同时苏联也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工业强国, 1930 年代末,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德国而达到了欧洲第一,但苏联的人民生活水平则远不如西方国家。


 1939 年 8 月 23 日,苏方代表莫洛托夫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签字。


         德方代表里宾特洛甫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签字。


                          斯大林和里宾特洛甫。

当德国法西斯政权崛起之时,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就一直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利益,英法等国家的绥靖政策除了维护自己利益免遭军事扩张势头正猛的德国损害以外,他们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将德国这股他们认为的祸水引向东方的另一个欧洲大国 —— 苏联。在欧战战云密布的时候,斯大林对英法的妥协极端失望,他宣布停止和英法等国的军事联盟谈判,转而和纳粹德国修好,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同时,德国因为避免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也要寻求先稳住苏联。这时,苏联和德国开始互相接近。这时的德国和苏联,欧洲这两个被认为是最强大的专制国家,虽然曾经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却因政治现实令他们双方抛弃了西方国家认为是无法逾越的意识形态的鸿沟,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称为:《莫洛托夫 - 里宾特洛甫条约》)。该条约中包括了 “ 秘密附属议定书 ” (苏联一直否认该协定书的存在),划分两国在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芬兰以及东欧其他国家的势力范围。这时,当时世界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当时面积最大国是大英帝国,面积第二大国是法国)、世界第二的工业国和德国媾和,让英法独自面对强悍的法西斯德国,只能吞咽自己绥靖政策种下的苦果。


1904 - 1905 年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而争夺亚洲及整个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在远东,沙俄曾和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为争夺两国在东北的权益而发生了日俄战争,俄国战败,丧失了在东北的部分权益,割让南库页岛,失去了苦心经营很久的太平洋唯一的不冻港 —— 旅顺港。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初,苏俄在远东的势力收缩,成立远东共和国,日本参与了对新生政权的武装干涉,并占领苏俄远东地区大片领土,但不久即被红军驱逐出境。自此,苏联和日本关系持续紧张。在和中国关系方面,列宁认为沙俄占领的中国领土应当归还中国,并许诺放弃沙俄夺取的一切中国领土和中国租界。但斯大林掌权后,苏联收回了这个承诺。 1921 年和 1924 年,唐努乌梁海和外蒙古脱离中国,苏联逐渐实际控制了这两个地区。 1929 年,中苏之间发生了中东路事件,导致中苏关系恶化。 1931 年,日军入侵中国东北,苏联保持中立。 1937 年中日之间正式开战后,中国请求国际援助,苏联认为其远东边境受到日本威胁,《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苏联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并派遣航空兵参与中国对日作战,苏联成为抗战初期中国的主要援助国。 1938 年和 1939 年,苏联和日本之间由于日本控制的满洲国边境问题在中苏边境的张鼓峰及满洲国和外蒙古边境的诺门坎地区爆发小规模战役,苏军全歼进犯日军。为了避免两面作战, 1941 年,苏联在苏德关系非常紧张的时候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该条约除了规定互不侵犯外,还互相承认了对方在外蒙古和满洲的现实利益,苏联中止了大部分对华的援助。


                                            集结在大连的日本军队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更大了,疯狂推行其侵略中国、吞并朝鲜的 “ 大陆政策 ” 。这样,就同沙皇俄国推行的侵略中国、吞并朝鲜、独占亚洲、称霸太平洋的 “ 远东政策 ” 发生了尖锐矛盾。《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引起了沙俄的不满,沙俄为获得不冻港旅顺,控制我国东北地区,联合法、德对日施压,最后中国给日本白银 3000 万两作为 “ 赎辽费 ” 赎回辽东半岛,史称 “ 三国干涉还辽 ” 。对此,日本怀恨在心,伺机报复。逼日还辽不久,沙皇俄国便以 “ 还辽有功 ” 为借口,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后来,又强行向中国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而日本经过 10 年备战,实力大增,决心在东北地区卷土重来,建立霸权,取代俄国在东北的地位。



                                                     沙俄战舰在旅顺港

1904 年 2 月 8 日,日军向旅顺俄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 10 日,日俄正式宣战。经过一系列的恶战,俄军沙俄军队战败向北败退。
日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不义之战,是交战双方站在对立的立场同时侵略中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利权的战争。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居然要求清政府在东北三省能以外地区严守中立,让出东北地区作战场,坐视日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为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而厮杀。腐败至极的清政府竟同意宣布 “ 局外中立 ” 。在日俄战争中,旅顺的工厂被炸毁,房屋被炸毁,就连寺庙也未能幸免。耕牛被抢走,粮食被抢光,流离失所的难民有几十万人。日、俄都强拉中国老百姓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许多人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国平民被日俄双方当作 “ 间谍 ” ,惨遭杀害。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人身伤亡。
1920 年代的中国四分五裂,被各个当地的大军阀控制,中央政府无法控制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得以通过签署不平等条约的形式来对中国施加影响,但是这样做风险很大,因为一旦中国陷入完全的无政府状态,任何协议都无法执行;而如果中国变强,则有可能废除这些条约。
1926 年起,北伐战争开始。蒋介石成功地击溃了华中、华南地区的军阀,而且即将与北方的军阀达成和解协议。



1926 年 2 月,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 1926 年 7 月 7 月 1 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 7 月 9 日,国民革命军的 8 个军约 10 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这是 1926 年 7 月 9 日,广州人民举行集会欢送国民革命军北伐。

由于过去有著亲日背景的,控制著东北三省(满洲)的军阀张作霖一再拖延与日本签订能够给日本带来更多不平等收益的条约,并表现出将与蒋介石合作的迹象。于是,日本军方中的少壮派在 1928 年发动了一次暗杀事件被称为 “ 皇姑屯事件 ” ,暗杀了张作霖,并且逼迫张作霖的儿子、继承人张学良继续同日本合作。然而张学良却因此更加偏向于同南方的蒋介石政府合作。在张学良完全控制住东北军政局势后,宣布 “ 易帜 ” ,接受蒋介石的国民政府领导。


                               日军制造 “ 皇姑屯事件 ” 将张作霖炸死


                                           张作霖专列被炸现场

失去对中国东北本地军阀的控制后,日本在 1931 年 9 月 18 日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并在当地设立了一个傀儡政府 “ 满洲国 ” 以便日本进行暂时的间接统治,还将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安插为满洲国的皇帝。因为中国历届合法政府均不承认满洲国的合法性,所以都称之为 “ 伪满洲国 ” 。

附:各国加入同盟国的时间
波兰 : 1939 年 9 月 1 日
英国 : 1939 年 9 月 3 日
澳大利亚 : 1939 年 9 月 3 日
新西兰 : 1939 年 9 月 3 日
法国 : 1939 年 9 月 3 日
尼泊尔 : 1939 年 9 月 4 日
纽芬兰 : 1939 年 9 月 4 日
汤加 : 1939 年 9 月 4 日
南非 : 1939 年 9 月 6 日
加拿大 : 1939 年 9 月 10 日
丹麦 : 1940 年 4 月 9 日
挪威 : 1940 年 4 月 9 日
比利时 : 1940 年 5 月 10

卢森堡: 1940 510
荷兰: 1940 510
自由法国: 1940 618
希腊: 1940 1028
南斯拉夫: 1941 46
苏联: 1941 622
图瓦: 1941 625日到1944 1011
巴拿马: 1941 127
菲律宾: 1941 127
哥斯达黎加: 1941 128
多米尼加共和国: 1941 128
萨尔瓦多: 1941 128
海地: 1941 128
洪都拉斯: 1941 128
尼加拉瓜: 1941 128
美国: 1941 128
中华民国: 1941 129
危地马拉: 1941 129
古巴: 1941 129
捷克斯洛伐克: 1941 1216
墨西哥: 1942 522
巴西: 1942 822
埃塞俄比亚: 1942 1214
伊拉克 1943: 117
玻利维亚: 1943 47
伊朗 1943: 99
意大利: 1943 1013日(离开轴心国)
哥伦比亚: 1943 1126
利比里亚: 1944 127
罗马尼亚: 1944 825日(离开轴心国)
芬兰: 1944 94日(离开轴心国)
保加利亚: 1944 98日(离开轴心国)
圣马利诺: 1944 921
阿尔巴尼亚: 1944 1026
匈牙利: 1945 120日(离开轴心国)
巴哈瓦尔布尔: 1945 22
厄瓜多尔: 1945 22
巴拉圭: 1945 27
秘鲁: 1945 212
乌拉圭: 1945 215
委内瑞拉: 1945 215
土耳其: 1945 223
黎巴嫩: 1945 227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5 89
(资料来源:Wikipedia

图片主要来源:新华网、WikipediaCCTV.com、解放军报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