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BLOG是什么呢,抽象的说,是情感的绵延,灵魂的释放;直白的说,是瞬间的定格,记忆的封尘;通俗的说,是顺气清火,助于消化;石头的说,是排毒养颜。。。不管怎么说,当它成为一群博客人的一种习惯时,说什么似乎已经不重要了,用自己的方式给相同的东西赋予不同的定义,这样的过程更让人们所依赖。
好象每次CPA考试,都能碰上好久不联系的朋友,看来混在这个圈子的人真是没几个不在被证书折磨。这样的事发生多了,我便开始下意识的期待着,不知这次会遇见谁。昨天考试前四十分钟我就到了考场,大门没有开,只能在外面等。我找个石阶坐下,手里抱着书,一页一页翻着,眼睛却在一个劲的狂扫身边的人们,扫了一遍又一遍,没看见一个眼熟的,心想,这回大概就只有考试没有惊喜了。过了十分钟,大门开了,人群开始向门口移动,突然一个人从后面拍我的肩膀,急不可待的回头看这回是谁,原来是小L。她是我上学时一次放假回北京的路上认识的朋友,我们当时坐的是韩亚航空的飞机,被航空公司安排在汉城机场附近的饭店住了一晚,下飞机CHECK OUT的时候发现我俩一个房间,一聊才知道她也是UNSW的,也是学会计的。一晚上聊了不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说她来悉尼读大学,待了三年第一次回家,还是在父母的狂催威逼下。我特别不理解,问她怎么受得了,她耸耸肩,说没觉得什么。有的人好象天生就适应身处的环境,无论给他们放在哪里,而有的人却是一定要寻根,无论在外漂多久,只有归根才是归宿。赶紧跟她聊几句,update一下彼此的数据库,然后就进了考场。
不知考下一门的时候会遇见谁。
好象事情往往都是这样的,当你在压力中时,或在争取某一件事的过程中,总会想象当这一切结束时将会多少美好,而真正结束以后,却往往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和快乐。这大概是因为当事情客观的结束时,人主观上还在紧张中,需要时间来调整,而这样的调整所需的时间取决于事情结束前处于紧张状态的长度。比如我考CPA,客观上讲,从卷子收上去的那一刻开始我就轻松了,但我却木然的看着老师把卷子拿走,下意识的收拾东西离开考场,似乎只有脑子里反复出现的一个声音“又考完一门”提醒我,现在的状态变了,否则体会不到与前一日的玩命苦读有丝毫差异。但从考场回家的路上,一点点的吸吮考完试后生活的星星点点,比如又可以美好计划下班以后的生活,又可以肆无忌惮的看蹀到凌晨,又可以狂煲电话粥或勾结胡朋狗友,又可以赖在男友怀里撒骄,等太阳照屁股再起床。。随着这些思绪的渐至,我也就一点点忘记了几小时前考场里的火药味,一点点融进了考完试的状态里。尽管考前紧张,却难称之为惊心动魄,所以之后的个把小时便足矣调整。写到这让我想起了曾经读到的一篇文章,讲该停的时候就要停。文章说如果一个人拼搏一生为了实现一样东西,从未允许自己放松一刻,在一种“等梦想实现了,一切就都好了,到时候再好好享受”的理念下奋斗,而当他实现了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东西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能力享受了,因为一看到这些成果,他就会想到自己奋斗的一生,想到曾经的辛酸,想到自己一直在逃避却不停闪现在脑海里的问题-值与不值。按照上面的理论,因为紧张的时间太长了,几十年,之后调整需要的时间也变得长了,不是个把小时,却是成年数载。所以该停的时候就要停,为了之后还有能力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