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
2009 (28)
2018 (3)
“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深秋嫩绿的垂柳,亲吻着我额头。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记你。......”一首歌词《成都》,多处语病露出。
堂堂的国际大都会,千年前就是西南大都会(苏轼称成都为“大都会”。《大圣慈寺大悲圆通阁记》中确实有一句“成都,西南大都会也”。)大城市怎么成了“小城里”,在小酒馆什么歌都唱精神可嘉,但执笔写词却有些苍白。好在成都人民热情,伸手不打笑脸人,开口不骂送礼人文章不批不谤賛己人不挑剔夸赞自己的人(诚心的)。余路还要走多久(长,远)语法上有些不顺溜。“回忆是思念的愁”,这些并例单词有些别扭。阴雨小城,雅安更贴近,挽着别人的衣袖,总之就是一个“语无伦次”的感觉……。
也许作者赵雷是少数民族的原因(回族),也或许老家在山区(他本人是北京出生)的缘故有为写诗词强说愁的感觉。汉语文化告诉人们古代诗人的“离愁别绪”多在春天,而日本人的别离思乡往往“取景”在秋天。上世纪一支美国黑人歌曲(白人涂黑脸演唱)奥德威的《梦见母亲和故乡》被中国诗人李叔同演义为《送别》,被日本歌词衍生为《旅愁》,前者着眼于春天,后者着眼于秋天。不知小赵为何在成都总是“分别在九月”?九月的,深秋的柳已经不“嫰了”,垂柳依依随风起了。可见歌词作者为写诗而垒词,不顾时季环境因为曲子流行而歌词就不太注意,有立意却没有实意。就好像刀郎的一些歌词写得天花乱坠却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其深意。许多人将“写诗的人”和“诗人”混为一谈,没有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是活生生的堆砖头似地垒码作辞,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过眼烟云罢了……哪怕是一堆卷积云,也可以有羊群沙丁鱼群的模样给人一时感动,而赶时髦胡乱编词的歌只能象麻辣汤的佐料麻痹一下嘴唇哄一哄舌尖而已…… 《成都》是赵雷在2014年创作的歌曲,由赵雷包办词曲。赵雷经常在演出中现场演唱这首歌,但一直没有发行录音室版本。成都慢悠悠又极具人情味儿和生活气息的感觉,让赵雷特别喜欢这座城市,成都成为赵雷热爱的第二故乡。出于想表达对成都的记录和留恋,赵雷创作了该曲送给成都的情歌。2017年,赵雷推出了两会版的《成都》,“用以献给每一个行走在春天里的中国人。”
唐代诗仙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中的“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而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大弟子的唐代诗人张籍更是写了一首《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流传后世。宋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临江仙·送王缄》中的“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写到成都都不会是一座少城,況乎今日。成为全国首批“千兆城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外国在蓉设立领事机构达 23家居中西部城市 第1位。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增至 105。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是继北京之后国内第二个拥有双4F级别机场的城市第三个拥有双大型民用机场的城市。2022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3109.2万人次,居全国第1中欧班列(成渝)辐射亚欧100余个城市。
歌词不应该是“念念有词”更不能让人觉得是“语无伦次”,听了歌词《成都》,对曲无法挑剔,组词中有许多地方矛盾“百出”。蜀犬吠日,一经传唱便万众齐哼。
离别九月,深秋嫩绿垂柳,阴雨小城都与当今的“国际大都会”不符,“在小酒馆什么歌都唱”的精神可嘉,但执笔写词却显得有些苍白。好在成都人民热情,不挑剔夸赞自己的人(诚心的)。伸手不打笑脸人,开口不骂送礼人,行文不批赞己人……余路还要走多久(长,远)语法上有些不顺溜。“回忆是思念的愁”,这些并例单词有些别扭。阴雨小城,雅安更贴近,“挽”着别人的衣袖,总之就是一个语法颠三倒四,比理解日本人“汉诗”还吃力,回族青人赵雷,北京出生的受回语语法影响多一些,就象刀郎的一些歌颇有一些藏语文法之痕迹一样,也是有其各自的“伦次”的……当今很多人将“写诗人”叫做“诗人”,唱歌的能手称为“歌手”无可厚非,但往往“天不予二物”,曲谱写得好的人专业,写的歌词更要求专业,否则粗制滥造……流行一过就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