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5, 2007
这个周末捞到了一本《周易的智慧》, 拿起来就放不下去了, 本来有好多其他的重要工作当然就退居其次了.
荀子 说过,
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谿
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
不知学问之大也
我平生第一次真正理解孙悟空听到祖师讲道时候的抓耳挠腮, 上蹿下跳的兴奋,以及拍案叫绝,绕房子几圈的感受. 一口气看完了综意, 基本概念以及乾卦. 为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动得五体投地, 对周文王和孔老夫子的敬仰,真好像站在加拿大Alberta的山上, 在秋夜中景仰着浩瀚的星空...
我长叹一口气…天下有识之士枉谈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让我看来,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也许是为了最终能够有能力和见识, 得以窥见这本群经之首之点滴也!!! 难怪有大师讲过- 只有《周易》能够代表中国的智慧,一部《周易》,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他的智慧都可以用《周易》这本书来代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人当健当强,当仁不让。处世宜卑宜厚,德被天下。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惟圣人乎!为人能刚能柔,可屈可伸。处世静如蛰龙,动如猛虎!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人处于世间,无非男女。若悟得阴阳之妙,处世之道尽矣。”
《易经》是非宅心仁厚之人不能得窥其境; 有所图的, 有功利心的, 只求结果的人是不会神悟其精髓的. 好在放下平常心对我来讲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听贤人讲过, “当你最后踏上那块金砖, 回首一望, 原来以前走过的路, 步步都是金砖”. 也许以前的准备都是为了今天这个机缘吧!
不用担心钻研了会寸步难行,那样的人钻研了也白搭,比如我,嘻嘻。
看了一下南师的说法, 真是不错的. 更好的是终于找到了自己预料到的半途而废学习法的极妙说辞--
我常常告诉同学,最好不要去钻研《易》这门学问,如果钻进去了,会同我一样,爬不出来。如果一定要学,也最好只学一半。如果真把《易经》学通了,做人就没有味道了。譬如要出门了,因为《易》学通了,知道这次出门会跌倒,于是不出门了,一步都懒得动了。像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味道?何必去学?所以我说学《易》最好只学一半,觉得奥妙无穷,如黑夜摸路,眼前迷迷茫茫蛮有趣的;天完全亮了走路,眼前有一个坑,会掉下去,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不走了。可见学通了《易经》非常乏味,何必去学?话虽这么说,但学《易》真的通了,哪里还用来讲《易经》;我现在还来讲《易经》,可见就是半吊子,还不通。像我这样不通的人,在这里吹这些东西,还可以帮助大家摸摸这条路;真通了《易》的人,也许还会来这里讲,因为他知道我们这些人这样盲目太可怜了,他有眼睛,喜欢来带带路,也说不定。
以前聽老師講易經,覺得趣味盎然,老師說學習周易要瞭解三個原則,那就是:變易 (時、地、人) 、簡易 ( 化繁為簡 ) 、不易 (宇宙本体)。
叫我們只學一半好了,另一半等五十歲后,累積點智慧再研究~~~~~
北鶴兄,大抵有足夠智慧去研究易經了,呵呵!
P.S. 南半球的堪輿大師都來自家鄉的,用的都是老祖宗那套。。。只是方向與氣候剛相反,如上月的20/1 大寒, 這兒卻变了大暑,43c 吹火風呢~~~~*_*
我也去找一本来看看.
嗯..想不到文王与孔夫子如此经天纬地之才, 也会预料不到地球是园的, 还有另一半的世界要反过来算才行...哈哈...
那位朋友在澳洲,新西兰的请留言证实一下, 妳们那里有没有用易经八卦来算房地产的?
今天刚好和我们的律师也谈到类似的话题,我们认为公司在过去10年里走过一些弯路,做过一些现在看来不是最恰当的决定,而如果当初能考虑得更周全,现在就可以省心点,一步到位了。 律师说:“我不同意这一说法。当时的决定是基于当时的环境、状况而作,而且,就算你当时想到,也不见得你就有现在这个条件去实施。还是需要有过往的铺垫,才有今天最终到位。 就像当你吃到第七个烧饼觉得饱了,你也不能说前面吃的六个都没起作用啊。”
青石 或者是 草地 就好了.....
好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