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革命时期的爱情轻于鸿毛
(2012-04-30 00:23:53)
下一个
这一辈子,有些音乐不可不听,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莫扎特的小夜曲。有些电影不可不看,如:《乱世佳人》,《教父》,《日瓦戈医生》。对于我们怀有俄罗斯/苏联情结的一代人来说,《日瓦戈医生》无疑具有荡气回肠的感染力。油画般的白桦林,千里冰封的乌拉尔山脉,低沉雄浑的《国际歌》,唤醒我们舒拉与卓娅的回忆。对于我们经历过无数政治运动的一代人来说,《日瓦戈医生》无疑具有似曾相识的对比。一望无际的沃土,不就是黑龙江建设兵团的黑土地么?万头攒动的火车站,不就是红卫兵串联的场景么?手无寸铁的游行队伍在军刀铁蹄下染成雪里红,不就是那一年学生们的命运么?被革命群众占领的豪华住宅, 不就是上海霞飞路资本家们的遭遇么?我们从历史的教训学到的,就是我们从没从历史的教训学到任何东西。革命时期的爱情,就像王小波小说里的人物一样轻于鸿毛,不堪一击。 以革命的名义棒打鸳鸯,妻离子散竟然是最佳选择。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如日瓦戈的弟弟叶夫格拉夫将军和海参崴经济特区司法部长维克多,就像周恩来一样尚有一丝良心没有泯灭,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偷偷地保护自己所爱的人。而敢于和当权者抗衡自立中央的斯特列利尼科夫,最终难逃张国焘的命运。是那个混蛋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国家不幸,具有诗人情怀的人最先倒霉。艾青,闻捷,郭小川的命运又如何?那本本诗集,成了十恶不赦的铁证。乱世中最脆弱的莫过于妇女儿童。身为黑家属的冬尼娅和拉娜,毫无把握自己命运的力量,革命的洪流吞噬她们和孩子。为了爱情,她们比男人承受了更残酷的磨难和煎熬。可是,她们都有一种“妾拟将身嫁与,一身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的从容和决绝。我曾说过,人类的记忆是一面筛子,筛掉的是苦难的尘埃,留下的是浪漫的情怀。电影《日瓦戈医生》拍得“壯麗的風景,優美的旋律,動蕩的年月,顛沛的人生,真摯的情感,憂傷的離散,電影敘述則把這一切元素交織在一起,然後觸動每一個觀眾內心的最柔軟部分。”(网友语)可是,对我来说,苦难就是苦难。再优美的画面,再柔美的音乐,再浪漫的爱情,也无法弥补心灵的致命创伤。日瓦戈医生最终望着爱情的背影颓然倒下,因为他的心早已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