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清史杂谈(25)--色彩斑斓的吴三桂

(2004-01-11 09:40:47) 下一个
吴三桂是明清易代时期的风云人物,也是差一点成为满清官方永久承认的“千古功臣”。关于他的事情说法很多,目前,因为翻案很得人心,李鸿章之流都几乎作为中国开放的先驱者 来书写,而过了300多年后特别是在一些始终认为满清统治中国是民族大融合和历史大进步的人眼里吴三桂真是做了好事,实在是冤枉的很。因而,我就觉得有必要就自己所知、所学 来谈谈这位色彩斑斓的历史人物,看看此公到底是何种货色。 吴三桂出身辽左武将世家,舅父就是显赫一时的祖大寿,父亲吴襄也是当时军界的高级军官 ,吴三桂少年时期曾经以20骑救父突围,成为关外人们素知的忠孝代表。然而,这位号称忠孝的少爷,在他的国家最为危急的一次大会战--松锦决战中,望风而逃,其后,因为家世 渊源而免于授首西市,又由于糊涂的崇祯无力继续经营关外,只好继续给吴三桂加官进爵, 明亡之前,吴三桂以一个逃兵的资格居然受封平西伯,而另一个逃兵但是官位一直在吴三桂 之上的左良玉竟然比吴三桂封爵还要晚一个月,可见吴三桂的运气真是不错。和张少帅一样 吴三桂27岁佩带总兵官印绶(几乎是一样,张少爷是28岁领有全东北)。 清太宗皇太极在位的时候,曾经去信和通过降将祖大寿对孤悬关外的吴三桂进行招降,可是 ,被吴三桂拒绝,这件事被我们非常可爱的历史学者-《吴三桂大传》的作者,吴三桂的300年后的积极崇拜者李治亭先生称为是完全因为吴三桂的忠孝性格使之然。呵呵,幽默! 吴三桂如果真是忠孝性成的话,我们就可以说汪精卫是真爱国、真是一种无奈的爱国者! 可惜后者并不成立,因此,也急死了很多的吴少爷的崇拜者。 吴三桂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自私自利的军阀。他一直盘算的既不是国家利益,也不是民族大义 ,他所念兹在兹的就是他吴某人的自己的前程,如果,他只是个普通军官或者风尘俗吏,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然而,他所处的位置是明朝关外锁匙之地的主要负责人!他一身系明王朝 几乎半壁江山的利钝成败,他本人可以说是世受国恩,国家对得起这位吴少爷!食君之禄、 终君之事,但是,吴三桂不这么想,他要保存的不是宁远、山海关,而是他吴三桂的富贵、 爵禄。这从松锦决战他率先逃跑就能看得出来。此后,他为何迟迟没有答应皇太极的招降呢 ?原因主要是: 1.他和很多明朝的高层人士的观点是一样的,明王朝的覆灭是必然的,但是不会想到其迅速 程度和北京的轻易陷落。(明朝的东南半壁一直很少遭到侵夺) 2.他是待价而沽,他要衡量一下双方开除的价码。在崇祯,吴三桂比之当年袁崇焕还要重要 ,明朝关外仅有的两个据点-山海关、宁远都在吴三桂的统辖之下,所以,崇祯是不会吝惜 封侯之赏的,而且,明朝毕竟是故国,所以,吴三桂宁愿继续观察和索要。在清军,前后五次入塞,都因关宁未在己手,而不得不放弃关内的土地、城池,所以,吴三桂觉得清军是无论如何离不开他吴三桂的,他当然要矜持的多,这和当年大凌河投降清军之后毁约的祖大寿的心态是 一样的。只有这样价码才能开的越来越高。 话说回来,如果吴三桂真是忠孝所致,那么,崇祯17年(1644年),李自成攻打北京,崇祯 几乎是一日数诏吴三桂入京勤王,可是,吴三桂进军迟缓,他解释的原因是为了宁远城的百姓,好一个当代的刘玄德的“携民渡江”!明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军从喜峰口突入关内,袁崇焕闻警急率所部于当年11月19日赶到蓟州,清军素以神速著称,也不过是20日才抵达蓟州 城下。吴三桂能和袁崇焕相提并论吗?不能,吴少爷的崇拜者这是会说今昔异势,好,我们 接着看吴三桂的表演,宁远距离山海关只有200里,骑兵朝发夕至,而吴三桂居然在路上走了5天! 北京 陷落的时间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吴三桂三月十六日抵达丰润,二十日就和李自成派来的招降使节唐通、白广恩接上了头。这位号称忠孝的吴少爷既没有为故主挂孝、也没有同叛逆决裂,相反坐到了一起谈起了条件。如果不是李自成的错误的“追赃助饷”政策直接触犯了吴少爷的根本利益,吴三桂做新顺朝的侯爵是一定的! 吴三桂降清以后,南明政府还以为这位忠肝义胆的吴少爷真是为给先帝报仇才借师助剿的, 派出的使臣左、马、陈等人还带去了南明中央对吴三桂的问候和爵赏,然而,这个早已做了 大清平西王并且剃了头的吴总兵连面都没有露一下。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再一次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受侵犯,起兵反叛。他的本意就是想和清朝划江而治,然而,自古以来凡是造 反、政 变一类的事情都是要一鼓作气的,否则只能半途而废。当时,有人劝说吴三桂立明朝后裔为主,吴三桂没有答应,他的心中从来就没有什么明朝,又哪来的明朝后裔呢?广东的尚可喜知道吴三桂叛乱以后对儿孙说:此曹今当宗族 绝灭也!尚可喜的看法很是具有代表性的,因为如果当初引清兵入关还可以勉强的套用为故主雪恨的话,那么今天则无法继续耍类似的花样了。所以,吴三桂打出周王元年的旗号以后 ,很多对他寄予复明希望的人立刻作鸟兽散。 “三藩之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封建军阀的割据战争,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作为战争的发动者吴三桂老而不死,竟然为了一姓之私再次使得国家陷入战乱、黎民陷入涂炭,其罪上绝于天、下绝于民,不灭待何? 可怜的是,至今还有人把这个祸乱中国的刽子手称为“识时务的大英雄”,可笑也者!我只盼着这样的大英雄越少越好,因为这样的“大英雄‘,我们本来就多 灾 多 难的民 族和百姓无形中又不知道吃了多少冤枉亏! 吴三桂造反以后,曾经约同他的辽东故友谢四新,谢写了一首诗,其中的两句就是对吴三桂 一生的品价: 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