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发菩提心
通过交流, 我发现和一些网友对于发菩提心这个问题不一致的认知。 今天抽出点时间, 把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首先, 发菩提心是持续的“心行”, 不是某一时刻的愿望。
还是举两个个例子来说明这点。
一个广州的驴友(行者)要去北京 (成佛, 度众生)。
当他做这个决定的时候, 我们可以说, 他有了一个前进的目标(
菩提心愿)。
于是, 他上路了。 一路上各种风光都不错。 为了到达北京, 此驴友边走边打工 (行众善, 备资粮), 最后终于达到北京(成佛)。
另一个广州的驴友(行者)要去北京 (成佛, 度众生)此驴友在出行之时, 召开一个记者大会, 当众宣告自己的愿望, 并誓言要不到北京不罢休。 我们也可以说, 他有了一个前进的目标(
菩提心愿)。
于是, 他上路了。 一路上各种风光都不错。 为了到达北京, 此驴友边走边打工 (行众善, 备资粮)。 后来, 他发现, 打工可以赚到不少钱, 于是, 他干脆留在了中途的某一个城市, 定居下来, 幸福地生活下去了。(
忘失菩提心)
回到我们的问题。 发菩提心是持续的“心行“。
祂不是某一时刻的誓言, 仪式或者愿望。 是伴随着行者此生解脱路上的影子。
这里要故意买一个关子:严格说, 行者在初学时, 是发不出菩提
心的。 他只能发出菩提心愿。
因为一他不知道如何能真正发”菩提心“。 假如你去问和尚, 人家会鼓励你说, 没错, 没错, “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这就是发菩提心了。
行者, 请问问自己, 你自己的心在哪里? 以行者自己当下的修证, 能否找到自己的“心”, 并使之起作用? 那位说了, 既然你把发菩提心说的这么难, 我们又如何能发出菩提心呢?
我们回顾上面的例子, 就应该知道在何处下手了。 对于我们初学的行者, 我们需要很清醒地记住一点, 自己的目的是要 “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呵呵, 又绕回去了。 这不是废话吗?!
其实, 答案已经隐在上面的例子里。 行者在修行中, 要以成佛, 度众生为目标。 而具体到下手处就是,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考验来了, 你的念头警觉起来, 我要成佛, 我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等什么时候, 行者已经变成自然而然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恭喜您, 您已经真正开始发菩提心了。
修出神通, 赚钱去了, 对不起, 行者“忘失菩提心”, -- 这就是例子中的半途而废的行者。
俞敏洪先生就是“忘失菩提心”。 本来要去美国留学(往生净土), 结果发现办公司很赚钱, 干脆搞一个什么集团的干活。开一个玩笑。 但是, 有一点是肯定的, 俞敏洪先生是有过要去美国留学的想法(菩提心愿)的。
对于净土行者, 以成佛, 度众生为目的, 求往生极乐世界, 就是发菩提心愿。
在这个念下, 唸佛号, 念佛, 求生极乐, 乃一念佛号暗含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一次完成。
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乃我佛无上神咒, 无上秘法也! 行者不可不查!
所以, 发菩提心, 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结合。
有愿无行和有行无(忘)愿都是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祝愿大家修行进步!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有兴趣到我的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