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无子,死后终于又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赵慎为帝,是为孝宗。孝宗颇有太祖的志向,对外起用主战派,对内改革朝政,国家面貌大为改观。可是接下来的光宗宁宗二帝,非痴即傻,国事全由奸臣操纵。
到理宗时,北方蒙古人和金人正打得不可开交。在蒙古帝国骑兵的迅猛攻击之下,金人眼看就顶不住了。交战的双方都派特使来,要和宋朝合击另一方。理宗经不起蒙古人的利诱,忘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决定联元攻金。金朝在宋和蒙古双面夹击之下很快灭亡。金哀宗自缢。
蒙古与宋原有口头协议,灭金后把河南还归宋。金灭后,蒙古人却迟迟不肯实现诺言。理宗于是趁蒙军北撤,河南空虚,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收河南。初期进展顺利,南京(归德)东京(开封)相继收复。进攻西京洛阳时却由于后勤问题贻误战机,被蒙军设伏,宋军损失惨重,全线溃败,元气大伤。此役也为日后蒙古南侵留下借口。
1271年,蒙古首领忽必烈在中原建立大元之后,大举南侵。很快长江防线崩溃,常州沦陷,元军大举屠城。1276年,首都临安沦陷,恭帝赵显在元军武力胁迫下投降退位。其弟赵昰和赵昺由由其母杨淑妃带领,在国舅杨亮节护卫下逃出临安,在金华与大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会合。 赵昰于逃亡途中在福州即位,是为端宗。
不久元军逼近福州,小朝廷不得不继续南逃。陆路已无处可退,只能在南海漂泊行朝了。从福建沿海下广东,经香港九龙,十二月抵达井澳(又名仙女澳,今珠海市横琴岛深井湾)时出了怪事,居然在深冬刮起了台风,宋兵死亡近半,帝昰亦落水,虽未淹死,却吓出了疾病。次年二月,这个“流动帝国”驻扎湛江市南面海中的硇洲岛。 其时雷州,高州已失守,硇洲眼看不保。况且硇洲乃弹丸之地,进不可攻,退无可守。权衡之下,小朝廷决定折返新会崖门(今属广东省江门市)。 途中,年仅11岁的宋帝赵昰病死于石冈州(今广东吴川西南面一个小岛)。大臣陆秀夫等拥赵昺为帝。
之后的崖门海战彻底终结了宋朝的命运。
大战准备阶段,宋有兵力近20万。元军以江东宣慰使张弘范为元帅,李恒为副帅,率兵二万南下。到扬州时兵分两路:张弘范从沿海攻福建,广东;李恒由陆路攻江西,下梅关,直指广东沿海。崖门开战时,李恒的人马还没到达。在兵力对比大大有利于宋的形势下,宋将张世杰却犯了愚蠢的错误。一是主动放弃崖门入海口,自己断了西撤之路;二是把一千多艘战船用绳索绑起一字排开,大大降低了舰队的机动性,只能被动死守挨打。元兵先是切断宋军所有退路和补给线。十多天里面,宋兵只能以干粮充饥,以海水解渴,上吐下泻,士气和战斗力迅速丧失。
张弘范见封锁未能使宋军就范,就派李恒劝先前在五坡岭(今广东陆丰北)被擒的文天祥修书促张世杰投降。文天祥义正辞严地拒绝:“我无法拯救我的父母,难道能教人背叛自己的父母吗?”囚船过珠江口零丁洋时,他拿起让他写降书的纸和笔,愤然疾书: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读罢只能苦笑:“好人好诗“
。。。。。。
元兵见被围困的宋兵已经半死不活,遂利用涨退潮的有利时机从东南西北全方位袭击宋军。宋军进退两难,很快乱了阵脚,只能任元军宰割。张世杰见大势已去,命砍断绳索突围。赵昺的御船过于庞大,混乱中机动困难。陆秀夫见赵昺突围无望,先逼妻儿跳海自尽,然后对少帝说:“事已至此,陛下当为国捐躯。德佑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语毕,背起九岁的赵昺跃入滔滔大海。
张世杰护卫杨太后等杀出重围。杨太后听到少帝昺的死讯后掩胸痛哭:“我艰关忍死者,正为赵氏祭祀尚有可望尔,今天命至此,夫复何言!”,随之跳海身亡。残兵退到南恩州平章港(今广东阳江海陵岛)时遇台风,部下劝张上岸躲避,张说不必了。遂整理戎装,焚香仰天而拜:“我为赵氏亦已尽心尽力,一君亡,又立一君,现又已亡,我不死,是想为赵氏存宗祀。天若不让我光复赵氏,大风吹翻吾船!”语毕,狂风骤起,舟覆人亡。部下将其焚尸殓葬。张墓至今仍在海陵岛上。
崖门大战后,十余万具尸体浮出海面,其状惨不忍睹。
硝烟散尽,张弘范踌躇满志,命人刻“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于石壁。后人不齿其身为汉人而引元灭宋,在这十二字前面加刻了个“宋”字,成了“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既讽刺张弘范的无耻,也恨南宋的无能。
注:图片来源于五邑文丛>>新会风物>>宋元崖门海战
宋朝对内政策不差,国力不弱。输在对外的策略。
前几天看了早先的系列剧“包青天”,其中有个故事是讲辽国奸细到大宋捣乱的,让包拯最后给歼灭了。
那个奸细头子说:“如果大宋的丞相是包拯的话,辽国就没戏了。”
故事是编的,不过这话有点意思,说明一个国家的领导如果软弱的话,国家就没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