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之奥妙
(2009-01-07 00:20:32)
下一个
《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之奥妙 敝人<<台湾自古中国地>>见诸ddhw纵论天下后,有-两个留言很特别 ,什么”还自古呢,自古中国就河南那么大。后来这个吞那个并分分合合都不知道多少当家人换”, “读过书吧,中国最早就是中原的意思”, “文言文里中国大多指的是中原”. 本文先就中国一词的原始含义谈起.通常说法, 中国一词始于《诗经》(大雅·民劳),原文是“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我就说说《诗经》惠此中国的奥妙。中国原始含义是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 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那么,“中央之国”又是何意?诸位如游少林寺,可到登封市嵩山周公测影台遗址考察,它会告诉你, 3000多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下边继续佐証.(1) “中央之国”如始于西周,那惠此中国说法在西周有记載吗?这就是要考証《诗经》(大雅·民劳)产生的时间。我手边的四书五经显示,《诗经》中诗歌的创作时间,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秦穆公时,绵延五个世纪(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创作的地点,几乎包括了整个黄河流域,加上长江、汉水一带,纵横上千里。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这証明惠此中国的含义來源西周王室. (2)为什么“惠此中国”分类在《诗经》大雅·民劳中? 《诗经》所反映的社会信息量十分丰富,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全方位的反映.其内容分 风、雅、颂,加上赋、比、兴三个表现手法,这就是“六义”。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为《小雅》(31篇)和《大雅》(74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雅》为 周 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 西周 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厉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诗经>中的<大雅>与<小雅>,既是当时广为传诵的文学作品,又是可以被之管弦的乐歌.从音乐和文学的角度来看,<大雅>与<小雅>都有各自的实用功能.<大雅>用于大飨,是周王举行一些仪式时使用的各种乐歌,同时作为乐教范本,被较多地征引;<小雅>主要是贵族举行仪式时使用的乐歌,不但被广泛地征引,同时也在各种场合被人们赋诵.既然中国指中央之国,内容又是西周贵族召穆公劝告厉王要安民防奸的诗。(周厉王昏庸无道,信用奸佞,横征暴敛, 因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召穆公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出发,写此诗讽谏。)故归类大雅之中.(3)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何意?民亦劳止,汔(注:音乞,求)可小康,惠此中国(注:指京师),以绥四方。 (白话:民众劳累,祈盼安稳,珍愛周室,撫平四方.)无纵诡随(注:无良之人),以谨无良,式(注:用)遏(注:止)寇虐,憯(注:音惨,乃)不畏明(注:不畏其顽强高明)。柔(注:安)远能迩(注:近),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注:合)。无纵诡随,以谨惽怓(注:音昏挠,喧哗,大乱)。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注:恶)。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注:除去)。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注:音浅犬,反复也,紧紧纠缠),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注:爱你),是用大谏(注:力谏)。 我罗嗦了半天,只想说明中国原始含义,中央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