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在网上看口述历史

(2016-10-22 15:09:42) 下一个

    口述历史作为记载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在西方国家的历史研究和档案保存部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院校的人类学或社会学系也把基层采访视为搜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为挖掘原质素材,相关人员通常要深入基层,直面事件的亲历者,听取目击者的陈述,了解事发因缘及过程,然后才作出分析和评点。但在过去,历史记载往往被人们认为不够客观,因史料多由胜利者或成事者按自己的意愿编造出来,不给战败者说话的机会,也很少听得见草根社会里平民百姓的声音。显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观点有所改变。人民,只有人民,才能编写出没有偏见的历史材料。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批越南“船民”被迫逃离他们的祖国,其中包括几十万早已把这个“东南亚鱼米之乡”视为自己家园的华人华侨。如今,这些“曾经的船民”分散在世界各地,大多人已在新的国度扎下根,过上相当安稳的生活,而在新家园成长的“船民”后代更不乏杰出人士,在各行各业中为当地社会作出新的贡献。转眼几十年过去,当年那些怒海落难的景象无疑早已淡出人们视野。“相逢一笑泯恩仇”,曾经短兵相接的对手也早已握手言和,人们好像正在“忘记”了这段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但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客观的史料不应带有政治性质,唯有带着有色眼镜的人,才会刻意在史料中寻找自己需要的武器和弹药。怎样解读历史,怎样去看到一个历史事件,视乎于你是这个事件中的旁观者、得益者抑或受害着。也就是说,历史观点会因个人的自身经历而不同。而口述历史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比较客观地收集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观点,让学习者从多方面去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从而建立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据悉,目前伦敦某口述历史项目正就当年的越南“船民”这个题材整理相关资料。据该项目网站现有的消息介绍,资料来源主要是由接受采访的(原籍)越南人士提供,其中包括来自南、北两方的“船民”和一小部分在英国成长的年青人。亲历逃难者讲述自己的当年离越的经历、路途上的所见所闻和到英国安置以后的生活、工作等情况;而年青受访者将发表自己在英国成长的感受以及自己对越南传统文化的认识等等。这个为期两年的项目由英国巨型六合彩资助,目前正处在结尾阶段,估计所收获的资料将会引起(原)越南华人华侨的注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