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語世界想到中文熱
有天同一位意大利人聊天,他提到他有个两岁半大的女儿,他们夫妇打算过了年后送她上托儿所, 另外在家里为她娉请一位华裔保姆,兼教她中国话。他说这个年齡是小孩子学外语的好开端,及早地接触相关的语言环境,可以为日后正式求学打好基础。我认为他的这个想法很有远见,表示愿意帮助他打听保姆的人选。看来,中文“出头之日”已经不远。
半个世纪以来,英语风行全球,深入外交、貿易、科技、学术、教育、新闻、体育、航空等几乎所有与国际事务有关的领域。英语是地球上好几亿人的母语,还是另外几十亿人的第二语言。在此之前,法语曾大行其道,以法语为第一或第二国语的国家分佈五湖四海。二战以后,这个局面开始产生变化。首先,作为战胜国的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日趋显著,而夕陽下的大不列顛帝国,虽然昔日輝煌不再,其深厚的文化沉积还顽强地散发着余光。这便是英语的地位继续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至今,对于许多非英语国家的人来说,英语不光是与外国人打交道的主要工具,更是求职展业甚至踏足官場的敲门砖。在中国和越南等新兴国度,条件好的家长往往不惜血本为子女娉请英语家教,专攻难关,为他(她)们出国留学开道铺路。
早在九十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大卫∙ 克利斯托就在他的名著《语言百科全书》中就提到:中国的开放,將使更多人加入学习英语的行列,世界上將有更多人使用英语,英语的世界语地位將得以进一步巩固。现在看來,这个预言应验了:从八十年代富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角”到后来的万人集体练口语的“疯狂英语”教学法,这十多年间,中国大陆学习英语的热潮的确是达到了名副其实在的疯狂地步。从上个月中央电视台第九频道的“CCTV杯”英语比赛节目中看得出,尽管有些參赛者从未涉足國外,但他(她)们的英语表达能力比起很多身在海外的移民劳工,的确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正当英语“席卷全球”之际,汉语亦开始在世界各地“占据地盘”。随着中国的开放,中国商品、科技、資本也先后走出了国门。蓬勃的对外貿易和文化交流活动,終于把中国语言也推了出去。作为人口大国,中国无疑是个庞大的消費市场。西方那些眼光独到的投资者、制造商和企业家,无时无刻不注视着这个东方大国将来可能带来的潜机。而作为一种沟通工具,许多有识之士更领悟到中文今后的地位。于是,霎时间风起浪涌,一股学习中文的热潮渐渐在全球兴起。中文成了好些国家高中课程的外语必修课,一所又一所的大学开办了中文系或中文课程,不少地方还成立了“孔子学院”。据悉,至今大中华领土之外有三千多万人正在不同的水平和以不同形式学习中文。每年参加各地汉语比赛的外国人在赛场上的表现,甚至令中国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当然,对于习惯使用罗马字母或其他文字的人来説,汉语方块字不易学更不易记。而且不得不承认,中文本身还存在尚待完善的地方,书写也好口语也罢,方言土语仍然是许多地方日常用的主要沟通工具。二零零六年中国一份官方调查指出,全国有近一半人不会讲普通話;而且在一些偏远地区,文盲现象还相当普遍。记得曾有欧裔朋友对我说,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之间沟通有时还需要“翻译”。也有人问过我为什么大家放着‘对抗’、‘追慕者’等词不用,而非要引进‘PK’、‘粉丝’ 这类连老百姓也不知所云的‘四不像’。这些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细想起来,还真值得思考。也许这正是相关部门的研究课题,是中文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
无可否认,英语的世界语地位至今不可动摇,互联网的推广应用更使其无孔不入。但今年,二零零八年,北京奧运会將使全世界的目光锁定中国;而作为这次盛会的主要传媒语言之一,中文也自然会更加令人注目,更多的人会对中文产生兴趣,随之而选择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这几年所见到的种种迹象显示,作为一种主要语言,“中文热”正在全球升溫。那位意大利朋友要为他正在牙牙学语的幼儿娉請华语保姆,正是其中一个有力的例证。
* David Crystal 1995 Encyclopaedia of Language 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