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My Diary 92 --- 抖擞大元武功

(2005-02-21 14:07:03) 下一个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自忽必烈(公元1271)年定国号建都大都起,历十一帝,凡九十八年。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八月,明军攻陷大都,元顺帝北逃,元亡。

 

元祖先蒙古族生活在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河以东地区,从事游牧畜牧业。公元1204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尊号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国号大蒙古。蒙古建国后,先后灭西辽、西夏、金、大理,并多次伐宋。至元八年(公元1271),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正式改国号为大元。元朝武功之盛为亘古所未有,帝国极盛时的版图古今无与伦比,共分成元朝辖区和四大汗国两部分,大致东起朝鲜、西至地中海、北抵西伯利亚、南达南海及印度洋,包括几乎整个亚洲及欧洲东部。

 

 

 

行省军政高压统治

元朝的军政体制与前代相比是较为健全的,其中元代行省制度是自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大发展。元朝的中央军政统治机构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构成,中书省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枢密院执掌军事;御史台负责督察。地方行政机构则分别为行省、路、府、州、县。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简称。除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管理吐蕃以外,元朝在全国设有十个行省,行省握有很大权宪,统辖路、府、州、县的政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事等等。

 

元朝军事制度是蒙古旧制和中原王朝军制的结合体。忽必烈建国后,保留了成吉思汗创立的四怯薛轮番入侍宿卫制度。元朝宿卫军队一般在万人以上,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到元末曾先后设置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镇守全国各地的是镇戍军。军队有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

     

然而蒙古以游牧民族而入主中国,所凭藉的是强盛的武力,故其统一全国后,元室唯恐汉人不服,遂施行高压的统治方式,如强分民族等级,实行军事管制,掠夺民间财富和压抑士人地位。元的高压政策,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造成不少负面的影响,从而加速了帝国的灭亡。 

 

 

成吉思汗兵略

成吉思汗是举世公认的伟大战略家,对复杂敌情能果断决策,作出正确判断。十三翼之战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各部时的一次重要战役。公元十二世纪末,在铁木真的领导下,蒙古乞颜部迅速发展壮大,引起札答兰部首领札木合的不满。金明昌元年(1190),札木合藉口部人劫掠铁木真马群被射杀,联合泰赤乌等十三部共三万人,进攻铁木真。铁木真得到札木合部下亦乞列思人的报告后,集结部众三万人,组成十三翼()迎敌。铁木真和母诃额伦各分统一翼军,其余各翼多由乞颜部贵族统领。双方大战于今蒙古温都尔罕西北,铁木真失利,退避于斡难河上源狭地,札木合也领军还本部,但他却将俘虏分七十大锅煮杀,引起了各部的不满,纷纷归心于铁木真。此战铁木真败而得众,使其军力得以迅速恢复和壮大。

 

另一成名经典是蒙古西征花剌子模之战。当时成吉思汗面临来自三方面的挑战,一是与金国长达9年的战争,二是西夏的反叛,三是斩其使臣、屠其商队的花剌子模。成吉思汗权衡利弊,采用稳住西夏,牵住金朝,全力西征花剌子模的策略。西征花剌子模分三路进军,大军在开进中,派哲别一路绕到敌后,向敌战略上敏感的卡什加尔方向迂回,切断花剌子模与阿富汗、呼罗珊之间的联系,掩护主力战略展开。大皇子术赤、大将军哲别率领三万人的军团,穿过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地带 --- 帕米尔和天山山脉之间的谷地。当时“他们在一丈多深的积雪中行军,他们攀登4千多米被雪覆盖的吉西列阿尔多和铁列古达巴干两个高峰的道口。在大风雪中,用牛皮包住马腿,人穿双层的皮毛大衣,在7千多米的高山之间,在冰天雪地中前进。他们为了暖和身体,用小刀切开马的血管,吸喝了马的温暖的血液,又把血管封闭起来……”。这段史料,反应了蒙古军队在人类军事史上所创造的奇迹,它使汉尼拔和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脉的行动显得逊色。当蒙古军队突然出现在费尔干纳盆地,莫罕默德率领的精锐部队正等着他们,疲惫的蒙古军队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机动作战与敌人会战。激烈的战斗持续到深夜,各自鸣金收兵。成吉思汗在接到他们的战斗报告后,令术赤归队,令哲别率领5000人马,继续向南方阿姆河上游迂回。成吉思汗等后续部队展开后,他亲率5万蒙古骑兵,从北方迂回行军,在渺无人烟的地点渡过锡尔河,通过了克吉尔库姆沙漠,“这个宽有500公里的克吉尔库姆沙漠,被世人认为是动物绝对不可能通过的天然障碍。现在成吉思汗突然出现在莫汗默德背后能置于死地的阿姆河下游地区。”这时的莫汗默德,已被四面包围:西方有成吉思汗,北方有察合台、窝阔台,在东方有术赤,南方有哲别。这就是成吉思汗大迂回战略最典型的一个战例,它创造了世界战史上的两大奇迹,而这种奇迹在那个时代,也只有成吉思汗统帅下的蒙古军队才能做到。

 

 

大迂回征服欧亚

13世纪,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驱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征服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奠定了蒙古和中国兵学在世界军事史的历史地位。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在短短六、七十年的时间里,攻取那样广大的地区,并且攻必取战必胜,西方史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时蒙古军队的武器比别人更精良而且更适合于实战使用;成吉思汗兵制比较完善,军纪严明;将领多巧于计谋,擅长兵法和战略。”

 

蒙古兵学中的大迂回战略源于蒙古族的围猎,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在长期的征战中所形成的作战韬略之一。蒙古军队大迂回战略的突出特点是:它不以击溃敌人就算达到战争目的,而是用猎人那双狡黠、深邃的眼睛,盯着敌人的后方,以左右包抄的方式,将敌人包围,从不给对方留下一条逃生的出路。即使留有一条生路,那完全是一种战术运用。这种大迂回战略,与古代其他军队的进攻方式大相径庭,它不直接对敌列阵挑战,而是更讲实际,手段更隐蔽。并力图在使用力量之前,先施“计谋”将对方制服,与孙子的“诡道”思想一脉相承。在全面侦察敌情、地形的前提下,蒙古军队凭借骑兵的持久耐力和快速机动能力,经常越过人们难以想象的大漠、险滩、雪谷、荒原,出其不意地向敌人的深远纵深大胆穿插、分割,并与下面进攻部队相配合,四面包围敌人,迫使对方迅速瓦解。

 

大迂回战略的具体实施首先需要速度,没有速度,谈不上战争的突然性,也难以对敌人达成合围;其次,需要长途奔袭,没有远距离奔袭,很难对敌产生威慑。可以说成吉思汗的军队都具备这两个条件,这也是他能够征服世界的奥妙所在。13世纪,欧亚等国的军队多以步兵和重骑兵为主,而蒙古军队却是清一色的轻骑兵。轻骑兵具有突击力强、灵活多变的特点,适合远程奔袭。重骑兵防护性能好,机动性差,适合阵前对抗。所以,蒙古军的轻骑兵,恰如“二战”中机械化部队,它常以绝对的军事优势,迫敌解除武装。这就使成吉思汗时代所营造的战场,完全是一种飓风式战场。

 

 

此曲只应天上有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另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人。”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宮秋)、郑光祖(倩女离魂)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后记

观元历史,心下长叹帝业易成,守业难啊!总的来讲,元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南北对峙的局面,加强了国内各地区民族间的相互联系,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元朝农业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的广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同时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盛况空前,出现大都、杭州、泉州、广州等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另外,元朝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有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居于当时世界最先进地位;数学、医学也都在世界先进之列;戏曲与小说创作繁荣,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优秀文学遗产。当然最值得写一笔的就是大元的强盛武功了。记得有位史学家这么评价:“战争能力的文野强弱决定着一个民族生存的根本和民族的命运,这是民族发展史的铁则。中国民族在数千年沧桑中,这种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而到了元朝则臻于化境,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深邃的战略洞察能力。”

 

 

 

写于2005220日多伦多

 

注:本文战争史部分摘自陈湘灵《中国历史: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不忘中囯 回复 悄悄话 为什么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竟然仅用区区十几万骑兵就能横扫欧亚?消灭西夏几十万铁骑、大金国百万大军、南宋百多万水师和步骑、俄罗斯钦察联军、罗马条顿骑士团;攻占中亚、匈牙利、波兰、整个俄罗斯,并打垮波斯、伊朗、中国、印度等文明大国?还迫使东罗马皇帝采用中国朝代的和亲政策,把玛丽公主屈嫁给成吉思汗的曾孙。是蒙古人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这个一开始连自己的文字和铁箭头都还没有、用兽骨做箭头的原始落后的游牧小民族,怎么会有那么巨大的军事能量和军事智慧?这已成了世界历史最不可思议的千古之谜。--- 《狼图腾 》
回眸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尤其对成吉思汗的战略分析,颇有道理。一直不喜欢读元史,缘于对其统治的不满。尽管其疆域辽阔,但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难逃灭亡的下场。想来成吉思汗不会想到辛苦挣来的江山维持不到百年,也算得上是冥冥之中的定数。人心向背一向是决定王朝兴衰的关键,暴力野蛮注定会覆灭于一些并不高明的起义领导的手下。恕我直言,刘福通韩山童指挥的红巾军实在算不上高明,竟也搞得元朝江山摇摇欲坠,可见其根基之不稳。最后让朱元璋取而代之想来也是必然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