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幸福?
(2010-12-26 13:45:59)
下一个
作者:郭知熠关于人类幸福这个话题,郭知熠先生一直兴趣满满。不过,这个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存在,明天存在,将来也一定存在。只要人类还存在一天,这个话题就永远有意义。我们今天来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得到幸福。当我们谈论幸福的时候,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那就是“我们要去追求幸福”。郭知熠认为这句话其实是有毛病的。因为“幸福”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追求”的东西,它不是人们通过追求来得到的。我们可以追求很多东西,譬如我们可以追求一个学位,追求财富,甚至追求某个荒唐的理想,但唯独我们无法追求幸福。幸福看来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东西。因为你有了财富,你不一定幸福;你没有财富,你也不一定幸福;你有了子女,你不一定幸福;你没有子女,你也不一定幸福;你有了权势,你不一定幸福;你没有权势,你也不一定幸福;你达到了你的目标,你不一定感到幸福;你没有达到你的目标,你也不一定感到幸福, 你可能非常痛苦。这个排列是可以一直进行下去的。即使,也许在世人看来你什么都拥有,你还是不一定感到幸福。那些在别人看来什么都有的人,也许因为不得空闲而烦恼,也许正在羡慕那些象闲云野鹤一样的人,他们也可能根本就不感到幸福。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得到我们的幸福呢?郭知熠的幸福理论认为,我们的幸福只有通过比较的方法才能得到。也就是说,如果你要感到幸福,你一定需要一个或者多个,甚至也许无穷多个参照物。通过比较,无论这种比较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你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注意,郭知熠在这里用“找到”,而不是“追求”。 也就是说,在郭知熠看来,幸福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已经存在的东西,我们所要真正做的,不是追求,而是找回。)不过,人类的一种自然比较是“向上比较”,也就是说,我们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作片面的“向上比较”,这是人类普遍感到不幸福的根本原因。为什么我们都自然地, 甚至是无意识地,作“向上比较”?这其实是人类的本性所决定的。因为我们人生的目的是为了扩展我们的“存在”,而不是缩小我们的“存在”(这个论断源于郭知熠的人生哲学,“存在”是特指, 而且是主观的)。 那么,我们与人比较时,就只作“向上比较”, 正是为了扩展我们的“存在”。因此,我们看到比我们强的人就感到不幸福。但我们如果要得到幸福,就必须作“向下比较”。而这是与我们的自然倾向完全背道而驰的。郭知熠再在这里具体地讨论一下怎样作“向下比较”以得到自己的幸福。 我们在这里罗列几条供读者诸君参考:1.郭知熠曾提出,“到医院去,到老人院去”。为什么要到那里去? 因为在那里你能够自然地作“向下比较”。看到那么多不幸的人,他们的身体在受到折磨,你一定会忘记你自己糟糕的处境, 因为你的处境比他们要好得多!当然,在那里你应该多停留一下, 多停留一下以便反思,多作一点假设,假设你也得了同样的病症,你会怎么样?!闭上眼睛想一想, 在心里感受一下,模拟一下别人的苦痛。通过模拟,你就在内心里感受着别人的痛苦,你就会庆幸你自己没有真的患有如此的疾病。其实,我们并不一定需要身临其境地走到那些地方去。 有些时候,我们只需要有点想象力就够了。想象我们到了那个地方,想象我们看到了那里的痛苦。2.如果你看到某一个人在某些方面比你强, 你因此而感到不舒服。那么,你需要反思一下,是否在这个方面还有比你更差的人。这些人是不是其实比你想象的还要多(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人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这是第一步。如果这个想法仍然不能完全消除你的痛苦,那么,你再试着想一想,这个方面是不是你真正看重的。我们很多人甚至看到别人任何东西比自己好都会生出嫉妒之心。如果你仔细地玩味一下,你也许会觉得其实这对于你根本不重要,你的这个嫉妒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是第二步。如果到此时你仍然无法排解你的嫉妒之心,你的嫉妒之火正在你的胸内熊熊燃烧。你可以考察一下这个人得到这个东西是不是经过了太多的努力,是不是过于辛苦,这个努力是不是你愿意付出的。你也许会发现,这个努力其实你是根本不打算,甚至不可能付出的。这是第三步。如果此时你仍然无法释怀,你只是稍微舒服了一点点。你可以考察一下你是否在其它的方面比这个人强。你也许有其它的强项,是这个人远远不能相比的。这是第四步。我们很多人往往羡慕别人的某些方面,却完全忽略了自己的优势。殊不知可能有更多的人(包括你所正羡慕的人)正在结结实实地, 百无聊赖地,死皮赖脸地,疯狂无耻地,羡慕你(哈哈!), 而你却完全不知道!3.仅仅与你比较。如果你现在的状况比你过去好,你应该经常地与你的过去比。我们很多人现在的状况都比过去某个时候好, 甚至好很多,我们应该经常地与我们的过去比。 所以,这个比较对很多人都是可行的。我的母亲,小的时候生活很苦,她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身患重病,因为无钱医治而身死。 她的妹妹也冻饿而死。而她自己,还要在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 与她母亲一起划船出去弄鱼以糊口,她穿着单薄,手脚都被冻坏。所以,有时候大雪纷飞的时候,我的母亲容易想起她的童年,想起她死去的妹妹,泪水涟涟。我总是在这个时候安慰我的母亲,提醒她比较她的过去与她的现在,让她更加珍惜现在,知道保重自己的身体。只有那些在过去受过寒冷,受过苦楚的人才懂得今天不再有寒冷的幸福。而那些从来没有寒冷之忧的人即使冬天里再感受着温暖,也是不可能知道这种幸福的。所以,郭知熠说,幸福一定源于比较。4.信仰宗教。郭知熠认为一个人信仰宗教, 不管是哪一个宗教,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他找回幸福。信仰宗教的人都有一种被保护感,那种被上帝特殊眷顾的感觉,会使人感到某种幸福。 有人说,宗教不过是一个精神鸦片。但郭知熠以为,不管宗教是不是精神鸦片,但它能为你止痛,能为你止痒,能够为你找回幸福, 那么,它就是有用的。这有点类似于邓大人的“白猫黑猫”。哈哈。也许有些人会问,你不是说幸福是基于比较吗?信奉宗教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比较呢?郭知熠认为信奉宗教的幸福是基于两种比较:一种比较是与你的过去比较,你也许在过去心灵没有安宁感,而信奉宗教之后你摆脱了这种不安宁状态。上帝说,你不用为明天担忧,因为天父在看着你呢!另一种比较是与其他人比较。譬如基督教,你觉得信奉上帝之后你可以上天堂,而那些不信奉的人都要进地狱。 5.寻找某种非物质方面的寄托(当然,信奉宗教也是一种非物质方面的寄托)。一个人在物质的方面陷得愈深,也许会变得在这方面过于斤斤计较, 过于地与别人作比较,因而感到不幸福。那些在监牢里, 在困境中仍然能够不屈不饶的,是因为他们的坚定信仰,是因为他们对于非物质方面的追求。郭知熠认为,寻找非物质方面的追求很容易摆脱和别人在物质方面攀比的愿望。不过,对于世上绝大多数人来说,基本的物质方面的满足是需要的,是产生幸福感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人经常地饥寒交迫,象马克思那样,甚至小孩子生病了也没有钱为他们治病,这样的生活对于他们也是很少,很难有幸福感的(也许对于马克思是一个例外)。我承认这一点,也理解这一点,因为我们都不是神仙。但仅仅只有物质方面的欲求也可能离幸福过于遥远。写于2010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