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散记之四
渴望与余秋雨有一夜情
写下这个题目,绝无哗众取宠之意。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最近一个 80 后博克女写手在网上公开吐露心声,渴望着能和她崇拜的余秋雨老师有鱼水之欢的一夜情,并附上了她丰胸肥臀的玉照。
尽管这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天方夜谭,一厢情愿的单相思,乌托邦式的意淫,但我还是为余秋雨先生在烈士暮年还有这样“迟来的爱”而高兴和庆贺。
虽然女写手的举动是个个案,但至少说明了两点:
首先说明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坛的“大师”地位已经进一步确立,尽管他是一个没有大师时代的“大师”;尽管他的文章已经严重贫血和缺氧,呈现出“老年痴呆”的症状;尽管他在央视青歌赛上的点评已是不着边际,也无人能够撼动他的地位。他身后长长的崇拜者和粉丝队伍,雄辩地证明了他在读者心目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这足以使他称雄文坛,笑傲天下。
其次告诉了我们一个冷酷的事实:时间的流水能够冲去一切污垢,不管是血腥味的还是鱼腥味的,抑或是土腥味的;岁月的季风能够吹去一切记忆,不管是红色的还是灰色的,抑或是黑色的和黄色的。
在今天的俄罗斯,当你走进红场上的列宁墓,你会惊讶地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参观者来自外国,而对俄罗斯的 70 后、 80 后来说,红、黑鱼子酱的色彩绝对要比十月革命的旗帜来得鲜艳,开香槟的声音绝对要比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声动听。在德国,瞻仰马克思故居的绝大多数人同样来自外国,对于新生代的德国人来说,斯图加特红酒节和慕尼黑的啤酒节远比《资本论》更为刺激。在中国也是一样,还有多少人在回味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有多少人在反思文革十年浩劫?还有多少人能记得“梁效”、“罗思鼎”和“石一歌”?所以余秋雨先生在文革中的那段“光荣历史”也已经被人们淡忘,岁月的潮汐已经抹平了他留在沙滩上的那串歪歪扭扭的足迹。
中国的事情就是怪,怪得让人摸不着北。李鸿章、曾国藩、杜月笙,经过枪手们的一番改造包装以后,焕然出彩。而《往事不尽如烟》因为对一些历史人物的真实描写,却差点遭到封杀。
走笔与此,我想到另一件事,这次回国,有几位画家请我为他们的作品题款。我题了款,但没有署名和钦印。有位精于鉴赏收藏的朋友提醒我,应该署名和钦印,要不后人无法考证这是谁的笔迹。我听后一笑,试想,余秋雨这样大师级的人物,其“光荣历史”都已经无人考证,我这名不见经传小人物的涂鸦,能有谁人考证?
还有,将李鸿章、曾国藩、杜月笙,三人归类,十分不妥。曾国藩无论如何是一代历史翻页之人,何况又有经史文章传世,杜月笙能与类归?
您回来了?给你打过几次电话不是打没人接,就是你不在。很是遗憾。您回来了,罢了大哥也回去了,越来越冷清了。
我很不喜欢余秋雨的人品,说白了就是墙头草。真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人会这么崇拜他。他的作品我连看都不想看。
您好!
没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可能无法体会当年的切肤之痛。谁说的来着,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这标题是那位网络女作家的经典名言。
吓得我!!!
欢迎阁老回城。
让我去叫你的女朋友们哦
都来都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