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山菊花相继贴出了罢了的《罢了楚雄之行》和《大爱无欲 大爱无疆》两篇文章,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在北美文学城里形成了关注中国教育、关注中国新一代“高玉宝”的热潮,许多网友通过文学城与远隔千山万水的边陲小城云南楚雄建立了热线联系,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学生。
我再次接受了这份感动,收藏了这份美丽。
罢了是我在网下见到的第一个网友,我在《第三只眼看罢了》一文中真实地记录了对他的印象。尽管罢了喜欢在网上捣浆糊,但在现实生活中是个极为严肃认真的人,最难得的是他的古道热肠。以我的了解,罢了的扶贫济困有着遗传基因,他的先祖就以悬壶济世而闻名京沪两地。早在去年上海见面时,他就和我说到 07 年将去云南楚雄看望他资助的两位学生。
也是无巧不成书,网上出现了一个《边城秀才》,朴实的文风引起了罢了的注意,使罢了喜出望外的是边城秀才恰好住在他要去的楚雄,于是建立了热线联系。边城秀才张海平先生感动于罢了的义举,早早做好了接待来自远方网友的准备。
就在罢了策划楚雄之行的时候,文学城里传出了住在美国明州的大雪身患重病的消息,罢了以满腔的热情给大雪送去了关爱,专程看望了大雪,并帮助大雪完成了出版《阳光抚摸的日子》诗集的愿望。大雪被罢了的义举深深感动,毅然提出自己虽然不能去楚雄,但要资助贫困学生,并委托罢了全权办理。于是有了《罢了楚雄之行》中的全部场景。于是有了《大爱无欲 大爱无疆》中的壮观美景。
可以说这是一个“罢了效应”。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学城里的罢了现象》,从罢了现象到今天的罢了效应,应该感谢文学城。如果不是文学城,我们无法获取信息,无法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更不可能出现这段传为美谈的佳话。 所以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文学城》作为海外最大的一家文学网站,给广大的海外华人构筑了一座缔结友谊的桥梁,联系亲情的纽带,交流思想的场所,展示风采的舞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创造感动和接受感动的园地。人们可以在五彩缤纷的文学园地里自由耕耘的同时,得到来自朋友们的关爱、春风、雨露和阳光。所以《文学城》的创业者做了一项足以辉耀后人的伟大工程,它所挥发的能量远远超出了文学层面的意义,而具有更加广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在接受感动和收藏美丽的同时,我们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实在是个沉重的话题,尽管中国近三十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建立了许多希望工程,但是仍然不尽人意。特别是在老少边地区,出现了新一代的“高玉宝”,因为贫困而不能读书或者中途辍学。这些年来,我的朋友们资助了一批又一批特困生,给大西北地区的希望工程捐赠了一批又一批图书、学习用品和衣物,举办了一次又一次义卖、义画、义捐活动,但是这样的绵薄之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彻底消除“高玉宝现象”,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大问题,也需要实实在在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中。在这里我要提到我的另一个网友《充满希望》,为了实现他的“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书念”宏伟理想,他毅然关掉了自己的公司,放弃了美国的优越条件,回到中国筹建教育慈善基金会。在返回中国前夕,他专程到洛杉矶和西雅图,分别与我和罢了讨论了他的计划。
罢了、大雪、充满希望,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网友以自己的行动,奏响了一曲不仅仅是感奋人心的“大爱之歌”,准确地说,是拉开了海外华人关注祖国教育的大幕。
我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向一贯关注中国教育的北美文学城致以深深的敬意!
再次感谢阁老的文章!
先给您请安!
您老必属有识之士,岂不闻“隐恶扬善”之古训乎?余以为,以今人之目光,“隐恶”大可不必,然“扬善”则可媲美“行善”也!贵教友们行善不予人知,令人肃然起敬!然消息闭塞人士如我老人家未闻有何基金会支持国内教育事业者也!可见“隐善”之不当,“扬善”之必要也!
放眼城中,多见芙蓉姐姐作丑而名扬天下,鲜闻罢了效应而群起行善者也!
善哉阁老!多多扬善,功同行善。
请您老兄也弄个什么效应出来,我老人家一定是第一个肉麻吹捧的您的“酸文人”!
BTW,在您的字里行间我老人家倒是觉到了酸气--葡萄真的很酸吗?
欢迎大家继续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我明天回国,要住一段时间,预祝所有的网友们圣诞、新年、春节快乐,幸福康宁,万事如意!
但我不禁要思考,中国的教育真的只是钱的问题?刚看过一本李零教授写的书《花间一壶酒》,他写道:“如今的学校,校长多是公关小姐交际花,负责接轨,内政主要是申请经费,招标立项,分钱分利收租子,盖大楼,吹大牛,争当世界第一流。钱倒是有了,大家都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但钱是怎么使鬼,鬼是怎么推磨,磨又磨出了什么米和面,我相信,早晚有一天,大家会像今天看几十年前的笑话:所有人一齐干坏事,坏事就是好事;坏事只有坏到头,才会变成好事——就像个无人管理的厕所,不到**淤**溢,无法下脚的地步,就没有打扫的理由。我也相信,有一天,大家会找到出气泄愤的对象,痛批一切后,“大家都是好东西”,就像“文革”结束后,我们看到的那样。这是所有明白人的逻辑。这个逻辑令我耻为知识分子,然而又无可逃遁。”我觉得他说得非常实在,我们的教育存在的绝不仅是钱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我们的国家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室再豪华,也不能培养真正有见识的人,就像一个卑劣的人,不会因为穿上漂亮的衣衫而自动变得高尚,这样浅显的道理,有人却宁愿陶醉在华丽的外表里,沾沾自喜,干着中饱私禳的勾当。
当然能直接把钱交到孩子手上最好。
我曾看过《感动中国的80幅照片》,其中一幅照片是在一个非常简陋的教室里,一位乡村女教师在给孩子们上课,她背上的襁褓中的孩子已经睡着了。
在中国的许多山村,教员奇缺,他们的工资仅仅相当于北京一个下岗工人的补助,能坚持教育岗位是多么地可贵!
您和罢了一样都是"古道热肠",小梅向你们致敬!!
我去过广西山区,那里的贫困家长为了孩子付出的努力令人感动,但那里师资力量太薄弱了,还是应该从根本解决啊。
我曾去过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新疆、云南、贵州、广西和川藏的贫困落后地区,那里的学校和我童年时代的学校没有什么区别,许多已到学龄的孩子念不起书,新一代的文盲在可怕地增长,谁看了都为之辛酸和动容。他们是多么地需要帮助。
因此我特别敬佩那些能伸出援助之手的朋友。
我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教育,教育兴国,是我们每个海外华人的共同愿望。
本文只是摆了一个事实,谈不上吹捧,更不会肉麻。
欢迎你就中国的教育留下真知灼见。
我自己做不到,所以内心深处对他们充满了敬意!
我妈妈曾经当过乡村教师,所以我对于农村的教育现状是很熟悉的,不客气的讲现在的农村教育发展的连建国初期都不如,那时好歹还有政府管理,好歹教育还是不收费的,可是现在。。。不提也罢。
国内现在表面上是歌舞升平,一片祥和,那是为了宣传的需要,实际上基层的情况糟得很,有些地区的农村教育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以至于出现了大批的儿童文盲。。
我也曾经在一所高校任教几年,那些费尽千辛万苦考上大学的农村的孩子在天文数字般的学杂费面前往往真的是一筹莫展,我曾经给一位学生义务补习我所教的课程一年,他因为需要去打工筹钱供自己读书,不得不缺课,可是学校又要求每个同学的出勤率,急得这位小伙子直哭,没有办法我们几位年轻的老师只好每人出一点钱先给他垫上学费,同时再找时间给他补课。。。
说道吾国吾民,真的是一种悲哀,一种愤懑。。好在中国有象罢了和充满希望这样的大写的人,中国还有希望!
向文学城内外的罢了们表示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