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5 (1)
学唱《走西口》--- 与你分享我的体会
据说早在明朝末中期, 山西的盐商便开始踏上走西口的路。他们用盐在边关换回皮毛等物品。 走西口前后持续了将近三百年左右, 它的高潮大概在明末清初。晋商们为了适应内蒙边防需求,到口外去发展商业,进行各种贸易,后来又在那里建立了票号。另外当时山西人口比较多,生活比较艰苦。于是,穷苦人外迁去谋生路。春去秋回,忍饥受冻,漂泊潦倒, 以至有去无回。
从河曲地区到内蒙古西部的必经之路是山西的固城西口,故人们把这种外出谋生过程被称为“走西口”。歌曲;《走西口》;唱出那个时代人们背井离乡的情愁。
小调《走西口》流行于山西、陕西、内蒙古及河北省北部地区,经过百年的万口传唱,有许多版本。 各地的《走西口》内容相近,旋律却有很大差别。据我所知河曲民歌《走西口》和陕北民歌《走西口》是经过作曲家们整理提纯的两部精品。电视剧"血色浪漫" 里的那首插曲《走西口》也非常棒。每一首都具有催人泪下的艺术魅力。
河曲民歌《走西口》用柔美细腻的山西小调, 缠绵悱恻,道出情人恋恋不舍的离愁别绪。情调浓郁,凄美动人。陕北民歌《走西口》则用西北粗旷悲苍的旋律, 如诉如泣,喊出肝肠欲断的生离死别。
知道了这首歌的背景, 听了无数遍名家演唱,却愈加不敢唱了。 唱好一首歌,不仅旋律要对,声音要美,还有情感。直到看了西北歌后董华的教唱走西口的MTV, 受益匪浅,才多了一点点信心。
这次试唱,我根据董老师的教材,试着用歌曲表达内心循序渐进的情感。 强化方言,比如大漏(大路),哈(下),cou(愁)等等。根据西北人的语言习惯, 加了些连贯性词语,比如,西口, 早早,不丢, 等等。另外就是唱好部分词句的滑音,比如:"拉话儿解忧愁" 的"拉话儿","怕你掉进水里头"的"怕你", 等等。
额不是西北人,又没受过任何训练,更没有走过西口的哥哥,所以歌曲演唱和情感表达都不算满意。 不过,经过努力,自觉有所进步。故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喜欢,而且准备唱这个歌的朋友有所帮助。 算是抛砖引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