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只应天上有(八)---Symphonie Fantastique, Op.14 Hector Ber
(2006-10-12 15:36:19)
下一个
此曲只应天上有(八)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14 Hector Berlioz (1803-1869)
1827年贝多芬去世,标志着西方古典主义的终结。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年轻的舒伯特高擎着火炬悲恸欲绝地跟着送葬队伍去到了贝多芬的墓园。在墓地里,舒伯特完全被贝多芬内心深处狂暴不安的激情所包围,心中开始酝酿出浪漫主义的风暴。从舒伯特开始,音乐浪漫主义的帷幕完全拉开。但真正把音乐早期浪漫派推向高峰的是法国的柏辽兹。只有从柏辽兹开始,音乐才真正染上了“怪诞的色彩”。( 沃尔特·佩特所定义的浪漫主义)
柏辽兹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并称“法国浪漫主义三杰”。柏辽兹在他的自传中曾自负地暗示,是他才把浪漫主义带到了人世间:“我只是悄悄地睁开眼,见到世间光明,没有任何符合浪漫诗意时代的预兆可以宣告:一个注定要一生辉煌的人已经来到人间。难道是我们这个浪漫的时代缺乏诗意么?” 柏辽兹出生于法国南部的一个天主教家庭,从小并未受专门的音乐训练,但教堂音乐的宏伟和震撼力给幼年柏辽兹的心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十岁开始跟其父,一位爱好音乐的医生,学习音乐,接触了各种乐器,并开始研究和声和尝试作曲。但其父希望柏辽兹长大做一位医生,不让他学钢琴,他只好成天在管弦乐中摸索,这给他后来成为一位配器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22年,柏辽兹进巴黎音乐学院,潜心研究各种乐谱,不放过在巴黎的每一场演出。柏辽兹还跟不同乐器的演奏家交流,了解每一件乐器的音调,音色和音域的范围,这给他后来写出音乐理论上的不朽著作《配器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柏辽兹在音乐上最大的革命性贡献是大大地扩大了交响乐队的编制,用新奇的配器手法把怪诞的,奇特的,充满个性的色彩引进了交响乐。1830年,柏辽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交响乐之一《幻想交响曲》问世,把早期浪漫主义推上了顶峰,他因此得到罗马大奖。柏辽兹的音乐风格在当时并没有为巴黎的学院派音乐权威所接受。他在得奖时曾自负地讲到:“我从来与别人不同,我总要以冒犯地方式来对待生活,对待法兰西艺术研究院!
要理解柏辽兹这部作品,不能不了解柏辽兹的感情世界。与贝多芬一样,柏辽兹一生都被激情所控制。但与贝多芬和命运搏斗的英雄情结不同,柏辽兹一生都被狂热的爱情所支配。这一部《幻想交响曲》就是狂热的爱情,严格说来是狂热的单相思产物。
柏辽兹生性敏感,感情强烈但又羞涩内向。十二岁那年,柏辽兹在外祖父的乡间别墅邂逅了邻居戈蒂埃夫人的侄女爱丝黛尔。她的一双美丽眼睛和一双红色皮鞋竟使得少年柏辽兹心神荡漾。他渴望靠近,却又怯于开口,饱受相思的折磨。他在自传中说:“在我少年时代所尝试创作的各种作品中几乎都笼罩着一缕深切的忧伤,我的所有旋律都是小调曲式。我知道这个缺点,却难以避免。或许这是由于对爱丝黛尔那段爱情深深地藏在心底,成为一抹难以驱除的阴影造成的吧。”这个初恋的哀愁积淀在柏辽兹的心底,注定了他一生都为爱情而疯狂和痛苦。
1827年秋,柏辽兹在巴黎奥德翁剧院观看英国剧团演出莎士比亚的《罗米欧和朱丽叶》时,一见钟情地爱上了扮演朱丽叶的爱尔兰女演员安丽叶塔. 丝密荪。柏辽兹陷入了疯狂的恋爱。每天都去看她的演出,并写了无数情书给丝密荪。但此时这位漂亮女人完全没有看上默默无闻的柏辽兹。为了获得丝密荪的爱情,柏辽兹自掏腰包为她开了一场自己作品的演奏会,但直到演出结束,柏辽兹都没有看到这位女演员来到现场。这场单相思的失败对生性敏感的柏辽兹打击太大,他悲伤,绝望,疯狂,想通过吸食鸦片,自杀来解脱自己。但所有这一切的自我虐待还是敌不过他对丝密荪的热烈爱情。于是,这种一时没有结果的单相思便升华为一种饱含着激情的音乐作品,伟大的《幻想交响曲》就这样产生了。完成这部传世经典时,柏辽兹只有27岁。
这部以爱情与死亡为主题的交响曲创作于1829年,副标题是“一位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柏辽兹只写了几个月就完成,于1830年12月15日首演于巴黎。随后几年,柏辽兹不断地对这部作品进行了修改。无论从该作品的创作动因、内涵还是情感来看,这部作品都更像是柏辽兹爱情故事的音乐自传。柏辽兹自己曾说:“《幻想交响曲》是以我对丝密荪小姐的爱恋作为主题,还有我的惶恐、痛苦和可怕的梦魇……” 由于这个原因,柏辽兹给这部作品的所有章节都加了大小标题和和详细的文字解说。这是古典音乐史上第一部有标题的交响乐。这部交响乐之所以被加上“幻想”二字,一是在内容上说明作者正陷入爱情的梦幻;另一个是在交响乐形式上不受贝多芬等人的四乐章古典主义模式的限制,作者在写作时无拘无束,一任性之所至。结果《幻想交响曲》一共写了五个乐章,每一章都打破了古典主义严谨的规范。
这部作品的激情热烈而狂热,色彩灿烂而怪诞,旋律新奇而优美。它问世不久,人们就被这怪诞的音乐力量和色彩所征服。李斯特,舒曼,肖邦,门德尔松,瓦格纳这些浪漫主义大师都成了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的推崇者,成了柏辽兹在音乐生涯中的好友。他们在欧洲各国热情地介绍这部浪漫主义的不朽之作。一时间,《幻想交响曲》响遍欧洲各大音乐厅和歌剧院。其中,柏辽兹与帕格尼尼的友谊最为珍贵长久。帕格尼尼曾盛赞“贝多芬去世了,惟有柏辽兹能使他复活”。在1833年12月22日的音乐会上,帕格尼尼为《幻想交响曲》深深折服。在帕格尼尼的盛情邀请下,柏辽兹创作了著名的《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献给帕格尼尼。
但是,对于柏辽兹个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用它饱含的爱的激情征服了了他的单相思对象丝密荪。1832年10月,丝密荪又随团来到巴黎演出,她的声望已远不如当年,而且负债累累,但是柏辽兹还是痴情于她。 柏辽兹自己筹集了一笔经费,组织了一场庞大的音乐会,因为他的《幻想交响曲》需要特大编制的乐队。柏辽兹专门邀请丝密荪出席这场为她的音乐会。这一次,柏辽兹的梦中情人终于出席了。诗人海涅曾这样写到“当他们俩的视线相遇时,柏辽兹就象狂人那样猛击定音鼓。”丝密荪被柏辽兹的诚意感动了,接受了柏辽兹的爱情,“幻想”终于成为现实。
在作品的扉页上,柏辽兹写到:“一个狂热、病态而富有想象力的年轻音乐家,被失恋的困扰所折磨,在绝望中服毒自杀。由于剂量不足而没有死亡,陷入了充满幻觉的昏睡之中。在他失常的脑海中,出现了许多光怪陆离的幻觉,那些情景、知觉和记忆,都变成了生动的音乐形象。他所爱的情人本身也变成了一个曲调,执拗耳际,处处可见。” 这个“情人主题”成了这部交响曲的“固定乐思”,贯穿于五个乐章之中。这在交响乐史上是一个创举。
第一乐章: 梦幻与热情。先是广板,而后是热情的急快板,奏鸣曲式。柏辽兹写道:“起初他想起了追上恋人之前的体验,那心灵的病态,难以表达的渴望、忧郁和无端的快乐; 后来又想到了由他的恋人在一瞬间激起的狂热爱情以及后来那折磨人的忧虑、疯狂的嫉妒、无限的柔情和宗教式的慰藉。” 乐章一开始以极为舒缓的奏鸣曲展现了年轻艺术家与心上人一见钟情的缠绵悱恻。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的旋律源自柏辽兹少年时代为初恋情人爱丝黛尔写的浪漫曲,显得忧郁彷徨,象一个富于幻想,渴望爱情但又得不到爱情的影子在痛苦中徘徊。随着整个乐队体的逐渐投入,乐曲情绪不断高涨,达到高潮时,“固定乐思”──情人主题出现,使得阴暗、忧郁的情绪变得热情、明朗。但第一乐章结束时,“情人主题”仍然显得朦胧,遥远,难以捉摸。
第二乐章:舞会。适中的快板。“在豪华、喧闹的节日舞会上,他看见了心爱的情人。”这个用复三部曲式构成的乐章,基本上被华丽的圆舞曲气氛笼罩。作者在乐队中首次采用了两架竖琴,音乐色彩更显光彩。情人主题的固定乐思和圆舞曲融为一体。辉煌的圆舞曲似乎压倒了一切。但固定乐思的微弱使人感到华丽中的空虚。直到结尾,情人主题才再次出现,给人若即若离的感觉。
第三乐章:田野景色。慢板。柏辽兹写到“夏日乡村的黄昏,他听到两支牧笛呼应地吹奏。这牧笛二重奏,这景致,这随着微风吹拂的飒飒树叶以及不久前他曾发现的一线希望之光等等,结合在一起慰藉着他的心,使他感到异乎寻常的安宁,他的思想增添一种更为明朗的色彩。……但她又出现了,他的心一下子收缩起来,不祥的预感折磨着他──假如她欺骗了他……。 一个牧童又吹起那纯朴的音调,另一个却不再应和了。夕阳落去……远处传来隆隆的雷声……孤独……沉寂……。”这是柏辽兹创作中最富于田园意境的音乐描写。以英国管与双簧管模仿乡间牧童的二重唱,使梦幻中的艺术家产生热情和希望。“固定乐思” 由独奏长笛和双簧管用高八度吹出。尾声中,孤独的牧笛又吹起,但乐队却没有呼应,只听得远处由鼓敲出的隆隆的雷声……
第四乐章: 走向刑场。从容的快板。艺术家服毒后昏迷“他以为自己杀死了情人,被判处死刑,在时而阴森冷酷,时而庄严辉煌的进行曲中押往刑场,沉重的步伐夹杂着嘈闹喧嚣的叫喊声。最后,情人的主题再次出现,这仿佛是爱情的最后念头,但立即又被致命的一击所打断。”乐曲一开始就有一种严峻的气氛,沉重但不稳定的旋律一步一步积聚着,“固定乐思”的出现,仿佛是对爱情的最后眷念。在一阵急骤猛烈的鼓声引导下,刹那间全体铜管乐在中段奏出一个雄壮、光辉灿烂的新主题,摄人心魂。这里,柏辽兹用了三个长号,两个低音号,四个定音鼓及其它打击乐器。爆发力惊人。整个乐曲被猛烈地推向高潮,在乐章结尾处,“情人主题”的固定乐思通过单璜管孤独地奏出,但旋律还未完结,就被全乐队的铜管和打击乐猛烈打断,乐章在打击的轰鸣中结束。
第五乐章,妖魔夜宴的梦。 快板。柏辽兹写到“他发现自己堕入妖魔的宴会中,成群的幽灵、鬼怪为了埋葬他而聚集在一起。怪异的喧嚣、呻吟、狞笑、叫喊混杂一片。情人的主题又出现了,但它已失去了原先清高和羞怯的性格,变得猥亵、鄙俗、丑恶。 她也来参加这阴间的狂欢了,迎接她的是欢乐的嚎叫……, 她参加到恶魔的狂欢行列之中……。”丧钟敲响,末日来临,大管与大号威严地吹响了中世纪的圣歌《愤怒的日子》。在乐章结尾,情人主题又以怪诞的面貌重现。乐曲在急速而狂热的舞蹈中结束。
在音乐史上,柏辽兹是一位非常独特的音乐家。如果说贝多芬是在用心灵创作音乐,柏辽兹则是在用生命创造音乐。贝多芬代表了人类对理想的追求,柏辽兹则专注于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听贝多芬的作品,能够感觉人类精神的伟大崇高力量。听柏辽兹,则能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颤抖。柏辽兹曾对自己的音乐感受作过一段震撼人的描述:“当我听某段乐曲时,我的生命力顿时倍增,我感到一种没有理智掺杂其中的无比欢愉。……..随同作曲家思想力量而增长的情绪,在血液循环中产生了奇怪的激动。眼泪通常表明情感突发的结束,表示它的一种进行状态。导致一种更为激烈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的肌肉开始痉挛抽蓄,四肢颤动,手脚麻木,视觉和听觉神经部分麻痹,我看不见了,听不见了,几乎昏厥过去。”音乐对于柏辽兹来讲,是一种震撼生命,冲击灵魂的神秘力量。他的精神随着音乐起舞,身体随着音乐起伏,颤抖,血液和泪水随着音乐奔流。一场音乐会下来,生命力几乎耗尽。这就是柏辽兹,一个真正为音乐而生的怪异天才。如果要想理解什么是浪漫主义,如果要理解音乐中生命的悸动,如果要理解什么是刻骨铭心的爱恋,什么是伤心欲绝的单相思,最好是听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作为早期浪漫派的巅峰之作,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是世界各大乐团的必演曲目。这里介绍几个最有名的演奏和录音。
1. Munch指挥,Boston Symphony演奏,1962年 RCA录音出版
孟许 ( Charles Munch 1891 ~ 1968 ),法国伟大的音乐指挥家,1891年出生于法德边境的史特拉斯堡,父亲是音乐学院教授。孟许曾先后在当地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和在巴黎音乐学院专攻小提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阿尔萨斯回归法国,孟许成为法国人。孟许精于小提琴,在做指挥前,曾在史特拉斯堡音乐学院教了7年小提琴,并在1926年成为著名的萊比錫布店大廈管弦乐团的小提琴首席。1936年,孟许成为巴黎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名震欧洲。四十年代后期来美,入主波士顿交响乐团,使其一直保留世界第一流乐团的领先地位。孟许的指挥充满激情而又不失细腻,色彩明亮而又温暖亲切。是世界公认的诠释和指挥柏辽兹作品的最高权威。
波士顿交响乐团是美国五大乐团中最富贵族气息的。其弦乐的紧密,优美在全美乐团中首屈一指。在孟许指挥下,波士顿乐团曾和海菲茨等小提琴大师合作,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演出了一系列小提琴协奏曲,世界上没有一个乐团可以在这一点上跟波士顿乐团相提并论。
作为柏辽兹作品的演绎权威,孟许一生指挥过无数场《幻想交响曲》。一般公认是1962年指挥波士顿乐团的演奏最为成功。但是,这一年孟许在波士顿指挥过不止一场《幻想交响曲》,都由RCA公司录音。其中两个版本最有名。一个是RCA重新再版的180克黑胶木唱片,一个是日本用RCA的母带重新制作的XRCD。由于二者都来自RCA的同一年录音,很多人都以为是同一录音。事实上,仔细一听,两张唱片差别很大,尤其是第四乐章。相比较而言,日本的XRCD获的母带更好,声音甚至好过LP。
2. Ataúlfo Argenta 指挥,The Paris Conservatoire Orchestra演奏,Decca公司录音(1957)
Argenta(1913-1958)是出生在西班牙的天才指挥家。13岁时进入马德里音乐学院 学习。毕业后继续在比利时,德国深造。回到西班牙后,先后担任马德里室内乐团和国家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也曾在欧洲作过短暂的客座指挥。Argenta以指挥拉丁风味的音乐作品著称。指挥风格华丽明亮,色彩斑斓。以指挥拉威尔的作品最为有名。可惜,Argenta英年早逝,在音乐史上并不特别为人所知。但他指挥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和这部《幻想交响曲》却是音乐史上的精品。讲到这两部作品,不能不提到Argenta。
巴黎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是法国历史上最古老,最优秀的著名乐团。历史可以追溯到1828年柏辽兹的年代。这个乐团的成员全部由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授,毕业生和在校生组成,孟许和克路易坦都曾做过乐团指挥。著名的巴黎管弦乐团的成员也大多来源于此团。这个乐团的风格是音色清新洗炼,色彩亮丽,和德奥传统的厚重深沉形成对比。
Argenta指挥的这张唱片是Decca FFSS( Full Frequency Stereophonic Sound)在1957年的著名录音。在所有《幻想交响曲》的版本中,这是最佳录音。Decca现在仍在有限量地再版180克的黑胶木唱片。
3. Pierre Monteux指挥,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奏,Decca 1958年录音
Monteux(1875-1964)是一位出生在法国的老资格指挥家。Monteux9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在学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毕业后还在乐团拉过中提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Monteux到了美国。从1919年到1924年任波士顿乐团的常任指挥,开启了这个美国乐团的法国传统,这一传统被后来的孟许进一步发扬光大。从1935年起,Monteux在旧金山交响乐团担任常任指挥达20之久,使得旧金山乐团在名气上紧跟五大乐团之后。Monteux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曾担任过伦敦交响乐团的指挥,在欧洲指挥过一些著名演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Monteux于四十年代曾在美国缅因州创办过一个指挥学校。后来的一些音乐界名人André Previn, Neville Marriner, and David Zinman 等都受过他的教育。
Monteux指挥内容广泛,但长于法国印象派作品和俄国现代派。德彪西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都是他的强项。Monteux于三十年代曾在巴黎指挥过多次柏辽兹的这部《幻想交响乐》,一度成为指挥家的标准。可惜没有录音留下来。这一张1958年的演奏很全面,速度和力度的控制都很好。唯一的弱点是没有把柏辽兹病态的狂热表现得充分,也许跟他那时年龄过大有些关系。
4. Georg Solti指挥,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演奏, Decca 1972年录音
索尔蒂的指挥以前介绍过。这位出生于匈牙利的大指挥家的特点是力道强横,火爆。他指挥的芝加哥乐团一度排在五大乐团之首。索尔蒂这张唱片强调音响威力,把芝加哥乐团浑厚,结实,低音的爆发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再加上此唱片的录音师是大名鼎鼎的Kenneth Wilkinson。这张唱片确是难的精品。但是,柏辽兹这首《幻想交响曲》虽然音响效果强烈,但其中许多复杂的情绪,哀怨,叹息,狂喜和幻想并不能仅仅靠乐队的力量来表现。和上面几场演出相比,索尔蒂和芝加哥的这场演奏线条偏粗,音乐厚重有余而亮丽不够。在表现柏辽兹音乐梦幻般色彩和韵味方面略有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