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害了多少人?
(2006-06-10 23:11:54)
下一个
人们一看到"数学"这个词, 就想到了陈景润那个"呆子"。
那个时代,写报告文学成为社会的时尚. 刘宾雁的"人妖之间"成了人们发泄内心不平的寄托, 和对社会批判的"法律"工具。徐迟则用这个工具, 为中国的数学界制造了一个极致---谱写了一曲凯歌---为中国的数学界和基础科学界带来了美丽的艳阳天。
"皇冠上的明珠", 语不惊人誓不休---中国文人的通病! 徐迟把陈景润写成了大数学家, 民族精英, 科学英雄, 它把哥德巴赫猜想当成了整个数学以至科学的顶峰。无须质疑, 他是鼓励了整正一代人大无畏地向科学, 尤其基础科学,奉献了青春和才华---使得中国的基础科学得到了飞快的复苏和发展。他也号召了一代人不加思索地一门心思地投入了根本不适合自己的数学生涯. 想当年, 77, 78, 79 三界的最好考生, 几乎清一色的报考了数学, 理论物理, 空间物理这些学科。
到了后来, 宣传机器尽其所能, 为了报道社会关心爱护陈景润, 妙龄护士嫁给了这位不识人间烟火的怪人; 再后来陈景润发愤数学,不锻炼身体,而英年早逝; 再后来数学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 而电脑, 法律, 英语出国成了时尚; ...
这一切的一切, 偶然也好, 必然也罢, "呆子"就是"陈景润", "陈景润"就是"数学", "数学"就是"呆子", 这个认识怪圈就这样有意无意地在人们的大脑中形成了。
不管你承认也好, 否认也罢, 徐迟笔下的陈景润极大地激发了那一代举国上下有为的青年奋不顾身地投入了数学;也由于这种盲目性, 让他们很多人后来找不到工作, 养不起家室,被时尚小姐不屑一顾, ....,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老陈那, 你可知道, 就你那点成就, 害了多少后来人那 !
-------
附: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盖了一个“辉煌”的大楼,北大也想造一座.
但却掩盖不了整个中国数学界所面临的窘迫境地:数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是高等院校,而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数学系正在成为目前最受冷落的系。
陈木法,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 最大隐忧是“无博可导”,相对于与学术水平和能力来说,这“无博可导”不仅是个人的悲哀。考进重点大学数学系,然后千方百计换专业,这已不是一起两起的“偶然性事件”;而一所重点大学索性将数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合并成信息计算机学院。不论是转系还是“更名”,两者目的如出一辙:“为了大学毕业时学生好分配一些。”
中国是国际数学“奥赛”大国,每年中学生摘金夺银如走平地,然而,有多少人关注过这些佼佼者后来的命运呢?有心人曾经作过追踪,他们大部分都不见了踪影,而能够有大成者,至今未闻。
填报“数学”申请出国相对容易,但很多优秀学生出国后又在第二或者第三年转换了专业。数学,对于注重实用主义的现代中国人来说,已不再魅力无穷。
“很多人走了,留下来的不多。”一位圈内专家介绍。人才队伍结构不稳定,已经成为中国数学乃至基础研究的“锥心之痛”。 人才,成为中国科学研究的巨大“溃疡”.
不能不承认,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基础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有数字为证:国际权威期刊索引SCI等显示,中国科技论文已经位居第八位。而一位863专家组成员发出的感叹是:眼下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已经有点走味,很多非基础研究的项目也跻身其中。
吴文俊、袁隆平、黄昆、王选,国家最高科技奖连续颁发仅仅两年,就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候选人危机”,人们不禁要问:下一个是谁?中青年科学家有何人有实力问鼎?
科技论文虽已居世界第八,但国际论文数仅占论文总数的3.5%,何况仅凭论文数量又能说明什么问题?中国基础科学缺乏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科技帅才的现状仍在延续。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空缺,对于媒体来说,已经不再是新闻。“为什么空缺”这样的提问都显得有点可笑,人们需要问的是:还要空缺多久?
难怪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发出感慨,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犹如一个国家对科技的长线和短线投资。短线无非就是利用已经成熟的技术,大量生产,使经济起飞。但是如果长期只注重这种建立在依赖国外科技基础上的投资,那么经济的起飞只能是短期的,对一个国家来说也顶多只能维持小康的局面。
丘成桐还严肃地指出,今天的中国面临着数学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本土人才更是青黄不接。这样的困扰不仅存在于数学学科中,包括物理、化学在内的许多基础科学学科均是如此。“长此以往,这将最终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后劲的严重不足。”
怎么跟84年一样啊,“光明”点名要“反省”---写了16行(一张纸20行,每行20个字),还包括逗点,句号,和省略号。。。
也没上纲到要“灵魂深处”闹革命。
改来改去,都只是皮毛的改动而已。没有触及灵魂。还是不如另作一文,真心地、深刻地忏悔、反省一下来的令人信服。
祝好!
只讲你在意的一句:"老陈那, 你可知道, 就你那点成就, 害了多少后来人那"----把他改成"老陈那, 你可知道, 因为你那大成就, 害了多少后来人那"------按你的意思,这就叫"尊敬"了?----
要么改成"直叙法",可能就明了了:"老陈那, 你是风光了,你可知道, 多少后来人可惨了?"----我想这和原句都一样,都不是对老陈的不敬---如果这也叫不敬,中文里大该就没有反诘句了,全改直叙的好了....
首先,在你用箭头"--->"连接的事件中,有的是"intentional"或"responsible"的因果关系(i.e. 前面的事件是为引起后面的事件所做的,或者是要为后面的事件所负责的,例如:徐迟语不惊人誓不休--->1a & 1b),而有些则是"偶然"的因果关系(i.e.前面的事件并非是为引起后面的事件所做的,也不需要为后面的事件所负责的)。
而在"老陈那点成就 ---> 徐迟语不惊人誓不休"这一关联中,它是个"偶然"的因果关系。因为老陈作出他的成就时并没有想到徐迟要写那篇东西的,更没想到那些后来者会为之风靡并且狂选数学、理论物理等专业的。
你把这些个箭头"--->"不加区别地用在那一系列事件中,实际上是偷换、混淆了概念,让人觉得陈景润是这一系列事件的罪魁祸首。
其次,"老陈那点成就"这个说法仍然反映了你对于陈景润的成就的蔑视。如果你也能拿出点同等或更高水平的成就来,你说这话大家或许没什么意见。不然,只能是贻笑大方。
第二.
"...徐迟语不惊人誓不休--->
1a).鼓励了整正一代人大无畏地向科学....
1b).他也号召了一代人不加思索地
是否注意到, 这里1a) & 2b) 是并列的... 你的理解成了排他的...
2. 到了后来, 宣传机器尽其所能,--> 徐迟"笔下的"陈景润---->
2a).激发了那一代举国上下有为的青年奋不顾身地投入了数学...
2b).也由于这种盲目性, 让他们...
同样,这里2a)和2b)既是递进,也是并列,你只强调递进和排他...
从两处看,先生你的逻辑都与原文逻辑不大平行,..."
对不起,我并没有论说什么关于你的1a和1b以及2a和2b两组的"递进"或"排他"的关系,更没有"强调"。简单地说,我根本没有在这两组关系上用墨,因为那不是我关心的重点。
第三.
"还有那,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面,你的看法不错,但并不是说别人的看法就一定错.
中国现代人受二分逻辑影响太深,不是白就一定是黑...
现代科学上不讲二分法. 博客上更没有二分法...
你可以发表一千不同的看法,而每一个看法都可以有自己的道理...
为什么非要别人去follow某一个point呢?"
我没有在此使用二分法,说我的看法对而你的看法错。我也没有要求你跟我的看法完全一致。
我说"你 didn't get my point"指的是:"你没有明白我在说你什么"。 那个"point"不是指我对陈景润或者那后来的一系列事件的看法。 那个"point"是指我对你的文章的意见。而那些意见中的最主要的两点是:
A. 你不应该把后面那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尤其是高考生的专业选择)归咎于陈景润。
B. 你对于陈景润的成就的蔑视态度令人不能苟同。
而从你最近这个回帖的观点看来,你仍然 didn't get my point。
-------------------------------------
Note, 不好意思,在你的园子里批评你的文章。不喜欢我这样做的话,请吭一声。下不为例。
1. 老陈那点成就 ---> 徐迟语不惊人誓不休--->
1a).鼓励了整正一代人大无畏地向科学....
1b).他也号召了一代人不加思索地
是否注意到, 这里1a) & 2b) 是并列的... 你的理解成了排他的...
2. 到了后来, 宣传机器尽其所能,--> 徐迟"笔下的"陈
景润---->
2a).激发了那一代举国上下有为的青年奋不顾身地投入了数学...
2b).也由于这种盲目性, 让他们...
同样,这里2a)和2b)既是递进,也是并列,你只强调递进和排他...
从两处看,先生你的逻辑都与原文逻辑不大平行,...
因此"even got your point", 仍然"not my piont",that's why....
还有那,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面,你的看法不错,
但并不是说别人的看法就一定错.
中国现代人受二分逻辑影响太深,不是白就一定是黑...
现代科学上不讲二分法. 博客上更没有二分法...
你可以发表一千不同的看法,而每一个看法都可以有自己的道理...
为什么非要别人去follow某一个point呢?
先生既然讲"大xx家"level, 更应该明了"point is your point", "I have my point"---在科学上这个态度是"大xx家"level所必备的...
不才乱说一起,请先生凉谦.
陈景润埋头苦干,与世无争,在事业上做出巨大贡献--他做错了什么?
那些"后来人"对于专业的选择都是在当时媒体的宣传下,在当时社会上的大氛围下做出的。要怪只能怪媒体和社会的狂热。
另外,虽说那些"后来人"当时只是高考生,但他们的绝大部分也至少有十七、八岁了,有相当的独立思考能力了。更别说那些"老三届"的有丰富社会经验的考生(尤其是77, 78, 79 那三界!)了。因此他们也应该为自己的专业选择负相当的责任。
再说,社会上选专业的潮流也是一波接一波,方向不断的变,从数学、理论物理,到电脑, 法律, 英语。。。 再到几年、十几年后的不知是啥,象T台上的时装一样不停地换,什么时候都有你言屈的。而且以几年、十几年后的流行风尚去 judge 以前的流行风尚,并不见的有多高明。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啊,那是我们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想来在这"文学城"里写数学,真是不论不类.目地就是让别行的知点"数学难题"为何物,也能感悟到数学的美!
在调侃的气氛下写点数学家的"文"味,只是力不从心.
只好见笑了.
请赐教. 多来逛啊. 在此,谢了.
> 使得中国的基础科学得到了飞快的复苏和发展。
挺想念那个年代的。“学好数理化”。
现在都到钱眼里了。没有一点子“坚持”和“呆”,也就不会有大一点的成绩。也没有深度。
不才早年没听徐老的话,进了他门,主攻并非数学;但也从未后悔.
对数学大家道是敬重.数学难题不仅看了一大箩筐,也曾拜师几位
数学名流,业余之中,可谓名与利皆有所获.
此文不在树碑立传,只想为小辈言屈.自然多少会冒犯一些长辈。
自古忠孝难于两全。只好有所割舍了。
依了先生之意,众方面择一即好,那此文为许多后来人的着言,
也就使愚兄心怡了.
人评"大家"各有标准, 恕不才之尺度稍为严苛,撅文"世纪七大数学难题 (后记 1)"可见端倪. 否则"院士"定会翻番.---势必泛滥成灾.
请先生雅正!
举个例子,"大数学家, 民族精英, 科学英雄"这些头衔都合适陈景润: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一道积分题那么简单。在陈景润之前,多少天才的脑细胞的奉献,也不过走到1+3而已。说实话,任何能最先证明出1+n 的人都可以被称为"大数学家"。不信你证一个给大家看看(你也是做数学的呀)?
任何能全心全意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做出不平凡的成就的人,都应该被称作"民族精英"。因为他们对于民族、社会的贡献都是实在而巨大的。他们不算精英,谁算? 难道只有现在那些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的所谓"学者"们才能算是"民族精英"吗?
而任何献身科学,在艰难困苦中做出成就的人,都 deserve 一个"科学英雄"的称号--就象那些堵枪眼、炸碉堡的人 deserve 一个"战斗英雄"的称号一样。
。。。。。。
改来改去,都只是皮毛的改动而已。没有触及灵魂。还是不如另作一文,真心地、深刻地忏悔、反省一下来的令人信服。
谢谢指教, 在那"呆子"上加了个引号" ";
再不行, 把这第一句改成
"人们一看到'数学'这个词, 就想到了陈景润不是个'呆子'。"
再不然, ...
况且你那新题目"老陈, 您老风光了, 我们这些晚辈可惨了!"还是反映了你的心态。所以连人的耳目都遮不上。
读你文中言:""呆子"就是"陈景润", "陈景润"就是"数学", "数学"就是"呆子", 这个认识怪圈就这样有意无意地在人们的大脑中形成了。" 觉得好象是那么回事。
可再回头看看你的第一行:"人们一看到"数学"这个词, 就想到了陈景润那个呆子。"便不禁哑然失笑--原来作者到今天还是被 trapped 在那怪圈之内。怪不得有此不敬之词。
那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你另作一忏悔之文,好好反省反省。。。
让我借用贵文中的结尾句并稍作修改来给你点个题吧:
老陈那, 你可知道, 就你那点成就, 多少(在北美拿到名校博士的)后来人都还望尘莫及呵 !
想到那写到那. 如有不尽人情之处,请凉歉.
小兄弟, 是不是这题目改成:" 老陈, 您老风光了, 我们这些晚辈可惨了!"
行了吗?
至于由于媒体的宣传和鼓躁,造成一些负面的问题,那都不是陈景润的过错。那是社会、媒体、领导和群众的过错,也是我们所交的学费。请问一个人在那种严酷艰难的条件下努力做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专业是取的成就,难道有什么错吗? 你不去批评造成负面的问题的人,反倒责怪一个埋头工作,与世无争的人,这难道是公平的吗?
如果你还有一点良心的话,我建议你再写一文,向陈景润的英灵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