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首页读了这条新闻 :
觉得两位被救幸存者的自述印证了我对这次救援的印象,回帖写长了,就单发了。
从两个被救者描述来看,我觉得这次救援还不错,挺冷静的,客观看效率也高。
要知道气室可供呼吸的氧气量很有限,救援动作慢或无脑乱动,比如有人说的,直接切割船底(气室漏气后整船浮力不足下沉失稳),往里打高压空气(船体上浮失 稳),或是直接像最后那样扶正(水会灌注气室)或直接吊起来到空中(船体强度,吊车强度,吊车船浮力,都无可能性),那这两个幸存者都不可能救出。一开始 的潜水员探摸,读者只看到几个人在船顶无所事事的样子,其实那时候很可能是最紧张进行寻找幸存者的敲探和指导潜水员定位的时刻。这节骨眼上还真不能热火朝 天,人人出力。两个幸存者都是这时救出。而其他人,其实在翻船二十分钟内应该都已经溺水离世了,那时候还没人知道翻船事故已经发生。虽然只救出两个人,这两个人的案例对以后的培训和实战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后吊车船到位,保证扶稳前提下,开始在三处逐一切割船底,而且是打开后无生命迹象又焊回去。这即防止随时天气恶化事吊车船可以撤离而沉船不会失稳,又是 为后面扶正船体后船能自行漂浮留下后手。整体方案应该是在征调吊车船的时候已经做好了。看来在船运救险这一行里还是有高人。看得出,救援的资源家底方面还是薄,这 一条不太大的船已经动用国力资源了。综合说,我对这次技术性救援的评价很高, 这个希望能跟那些无耻地煽情营造正能量冷淡忽略家属声音的官煤报道区别开来解读。
然而四百多条生命也不应白白失去,去“做鬼也幸福”。必须要有改进防止悲剧重演,我觉得还是需要从船的适航性标准和执行力度,航道天气监测和行船管理,以及对船上员工及旅客的安全宗旨教育和规范化着手。那些赶时间,赶效益这些和人命安全比都是次要的。这里需要关注的不是救援时的高素质国家队,而是日常谋生的人们和产业。
以上个人观点,非专业人士,欢迎讨论指正 。
于是有人悲愤、有人无语、有人求赞、还有人庆幸自己生活在幸福之都 -- 做鬼都是幸福满满的。
人变鬼,鬼变人的故事,总是让人惊叹无比。
要防止灾难发生,除了要提高硬件,还要理清游客,旅行社,交运部门(飞机,火车,旅游车,轮船等)及旅游局投诉部门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如何执行旅游合同,否则,这种灾难还会再有。
如,长江游轮几级风浪预报就该停航(即使实际并没有达到这个级别),由于停航而减少旅游点,缩短行程怎么处理,由于停航而影响游客返程机票,车票等的损失由谁承担。
游客经常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争吵,投诉,有时却会失去最根本的利益--旅游安全。人死了,不管赔多少都和自己没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