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创富论坛

介绍海外华人创业故事;探讨华人创富途径;分享华人创富经验。
正文

我的澳洲之路

(2006-01-20 21:20:21) 下一个
X年X月X日,澳大利亚东部时间早晨6点05分,香港国泰航空公司的CX111号航班正点在悉尼国际机场降落。40分钟之前,在万米高空,晴天万里,飞机在蓝天和白云之间翱翔,太阳已在前方升起,灿烂的阳光穿射机窗,照耀着天空下面第一片迎来太阳的大地。飞机到达金斯福德-史密斯机场时,悉尼的上空多云,下着零星小雨,气温在17度左右,凉风习习,空气清新,爽朗宜人。经过8个钟头的飞行,我竟然毫无倦意,半躺在座位上,心里似乎还算平静。一到达就天亮的航班安排,让我感觉是个好兆头,更添灿烂阳光,使我有点喜在心头。到了地面就绵绵细雨,也应了中国人“好风水”的说法,同样也是乐景乐事,真有奔向自由的感觉。 没有出海关之前,心里一直有点不踏实的感觉。十多年来,我在国内的许多大事,多有阻碍,往往是冲破重重困难才达成的。所以,心就像半空中的飞机,一直悬着,总想着事情不会那么顺利,前路一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妨碍我前进的方向。但又想以往的经历和运气,事情总能解决,目标总会完成,心里又始终是乐观的。过关基本上是很顺利的,这里没有边防检疫处,也没有烦琐的入境审查,官员们只问了我带了多少现金的问题,填了张申报表就完事了。行李也只过机,没有打开检查,官员是有礼貌的,始终是友善的态度。出了关,气终于缓了下来,心里的石头完全落地,真正感觉开始呼吸自由的空气了。 因为有雨,也因为天尚早,所以不急着直奔市区。为安全起见,把行李全集中在一个大箱子里面,方便拖着走。先在抵达大厅的外币兑换处换了些澳元,在信息咨询处周围转悠了半个小时左右,向工作人员了解了一些当地信息,要了几份不同的地图,再把随身带的旅游指南看看后,就到大厅前面的车站坐车,前往市区。这时,雨已经停了,清晨的风依样清新爽朗。 在市区以南10公里处的悉尼机场是以澳大利亚最伟大的飞行员金斯福德-史密斯命名的,他是第一位驾飞机飞越太平洋的澳大利亚人。机场小巴向北走,普通道路,一路低矮小屋,两边零星树木,折了几个弯,20分钟左右,便到了中央火车站。根据旅游书介绍,车站附近比较多便宜旅馆,故决定在此下车。极目之中,高楼多了,眼前砖瓦房屋,烟囱人家,哥特建筑,现代幕墙,古旧相交,人来人往,虽然不及北京、上海之繁华,都市气息已经扑面而来。拖着行李,走了几个红灯,见过街处自然凹凸,设计颇有人性味道,所以不觉得行李很沉。湿漉地面,也非常干净。一景一物,左右掂量,总与祖国河山相比较。 在乔治街、干草街到干草市场绕了个圈,问了一家三星级旅店和另一家没有星级的小馆,三层的小屋不怎么样的门面却要110澳元一天,相当于600人民币,吓得我赶快走。见地图所示,中国城就在旁边,一抬头果然见一中国牌楼,于是往前过轻轨电车线,入德信街,满目汉字,却不见几个汉人。往前,又见各种小商店、找换店,俨然香港、澳门景况,凉风、湿地依然,树色沉沉,有凄凉、零落之感,走百米已见尽头,心里纳闷:“此即我中国城?”虽知道谊园可能不远处,却没有心情前行,遂拖着行李往回走。 过乔治街隧道,到了对面地铁站。以为澳洲像广州一样乘巴士有月票,就问小商店主有没有SYDNEY PASS卖?小店主问我要怎么样的优惠票,我只知道有几种不同颜色的,内容也答不上来。小店主太忙,没有功夫跟我解释。我又转悠了一下,时间到了10点左右,想中国是8点,就想给家里人报个平安。只说了几句话,公共电话机已经吃掉我4元钱,相当20多块人民币,觉得真是贵。站在电话厅前,又想着到何处落脚是好呢?根据介绍,向西格莱伯一带和向东北KINGS CROSS一带都有些便宜的住宿处,KINGS CROSS比较远一点,那里是年轻游客、失业者、妓女和吸毒聚居的地方,是个白天黑夜24小时都没有安宁的地方。我想,就去这样的地方吧,还真想去见识一下呢。于是,问列车去不去金斯克罗斯,20澳元的车票同样也是太贵了,但还是上车吧,人生地不熟的,不能拖着行李满大街走。 这样,就上了列车,找个靠边的靠门的容易下车的位置坐下。报站录音虽然讲得比较慢,但这些站名都是生疏的,只记住了MARTIN PLACE一个名称。想起《罗马的故事》这部电影,也想着能否来一段列车奇缘,邂逅一个美丽的女人。但匆忙上落的几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不是瘦瘦小小的,就是可以叫阿姨阿婆的,一点兴趣也没有。白人怎么也合不了我的胃口,黑色的就更没有意思了。这样糊糊涂涂的思绪,就过了几个站。见站台MARTIN PLACE的站名,就马上问旁边一个女的:下一站是不是金斯克罗斯?回答是的,就急急的准备下车。 出了地铁站,就是达令赫斯特街,这里确实又热闹了许多。小饭馆一家连着一家,有意大利小吃、泰国小吃、日本寿司、韩国小吃、中国烧味等,门面都不大,就连麦当劳也是小里小气的。这里真是背包旅行者的世界,各种肤色的人,邋邋遢遢的装束,来来往往。往前走了几十步,已经见到成排的背包旅行者旅馆,写着通铺可以便宜到50澳元3个晚上;拐了个弯,是斯普林斯菲尔德小街,又见一排档次稍微好了一点的四、五间旅馆。看一看旅游书上的指南,说是带浴室的单间是49.5澳元,再看看外观,觉得还过得去,就进去询问。结果真是差不多,付款300澳元住5天,还送2天,有电视,有热水,有独立卫生间,我想是必须的,就订了这里。 房间不大,有衣柜,里面还有个小厨房,一张饭桌子,有烧开水的壶和水杯子,木地板还比较干净,只是通风条件不是很好,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怪味道,估计是中东或非洲人刚住过,像是他们身上的味道,我赶快开了窗,驱赶这股气味。稍微整理一下行李,就痛痛快快地洗了个热水澡,换上干爽衣服,人又精神了许多。这时候才是中午的时间,自然飞机上没有睡好,但我不想拿这个时间来睡觉,觉得应到处走走,尽快熟悉环境,于是带了地图和贵重钱物出门了。 手上没有了行李,觉得一身轻松,自然舒坦了许多。出门抬头,仍然是凉风扑面,十分清爽。想着不要太累了,就打算往市区走走罢了,便依着地图,顺着达令赫斯特街回头,一路向前,不到百米,果然见到一处饭店前面一幅巨大的可口可乐广告牌,这个20来层高的饭店是千喜年饭店,可乐广告牌正是金斯克罗斯的标志。 金斯克罗斯一带是被誉为“南半球最大的娱乐街”,它坐落在一片高地上。据说,殖民地时期,这里有许多豪华的宅邸,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来自欧洲的移民开始在这里定居,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模样。到了20世纪60年代,从越南战争归来的士兵来到这里,聚居享乐,引领这个地方成为现在这个性商店、夜总会和通宵营业的游戏中心随处可见的娱乐街。在蓝天白云之下,我看到的是浅黄色为主调的城市建筑,间或点缀着深褐色和红色,又在五颜六色中组合这个热闹而又安宁祥和的世界。这里的建筑跟英国的建筑差不多,但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而充满浪漫气息的地方,吸引着许多作家、演员、音乐家等富有创造性的人们。我来到金斯克罗斯的第一天就看到报纸上报道一个名字叫WYNE的作家,他原来是一位金斯克罗斯的小混混、一个吸毒成性的隐君子。他是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人,在附近伍卢穆卢的码头经营他从父亲那里接手的小生意过日子。他后来不知道怎么样发奋图强,把自己在金斯克罗斯的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的生活写成小说,里面详细介绍了他作为吸毒者跟妓女、流民一起醉生梦死的经历。小说在欧洲一出版,就成为了当地的最畅销书。酒吧林立、不伦不类、独立我行,这就是我面前的金斯克罗斯。 从金斯克罗斯到市区中心,要经过一片地势较低的民房地带,两三层高的古旧房屋多已粉刷一新,屋前多有小花园,小阳台很别致,多有意大利和中东肤色的人居住,活泼的小孩子在嬉戏,灰色的鸽子自由地觅食。这一片低矮的地方叫伍卢穆卢,是一个海湾地方,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这里是旅客和货物的中转地,在这里中转的货物有很多,这里的码头也曾经是悉尼的贸易中心。但往后,随着飞机广泛使用在货物流通领域,这里便逐渐冷清起来。 过了伍卢穆卢和外表庄重的澳大利亚博物馆,就是菲利普公园和海德公园。澳大利亚真是一个十分注重环境和环保的国度,在这里,人和自然似乎找到了真正的和谐。一草一木,一虫一鸟,是那么的融洽;一边一角,一凳一台,是那么的富有人性。在海德公园,高大的榕树在中心路两侧整齐地排列着,芳草萋萋。热带棕榈挺拔着身躯,就像路中央的库克船长塑像,似乎要与圣玛丽教堂的尖顶试比高。游人悠闲地坐在椅子上,午休的白领席地而坐,有学生在玩橄榄球,有浪者在踩踏板,有黑人新郎和新娘在友人的祝福下拍照留念,一派和美的景象。公园不大不小,人来人往,却也不觉拥挤;方正园地和垂直道路的设计,也可以成为城市的一个坐标。 我努力地开动记忆,使自己的记住往下的路名:直行是威廉大街、公园路,一路穿过伊丽莎白大街、卡斯尔雷大街、皮特大街、乔治大街,一直来到了市政厅。这一带是大都市的建筑群,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辉煌肃穆的维多利亚式的百年建筑,就像是上海的南京路一带。以市政厅和乔治大街为中心的街区是悉尼的商务中心区,是经济和政治的中心。我一路到了市政厅,处处繁华景象,只有用心感受,无暇细细地看。 市政厅是个钟楼,是悉尼市政府的所在地。它是一幢建于19世纪后期的维多利亚巴罗克风格的建筑物。一般,人们多以市政厅为基点去把握悉尼市区的大致情况。在这里,向东西延伸的大街都是非常重要的线路,底下有地铁。入口处的台阶作为碰头地点,是比较容易辨别的。所以,这里有各种闲人,邋遢的失业者席地而躺,精神病者可能在身边吓你一跳,有义工找你献爱心,也有疯子向你要一块钱买三文治。花木无精打采,鸽子也闲得无聊,把该让人坐的花台拉满鸟粪。 向北走是维多利亚女王大厦,这座乔治街上像洋葱头一样的购物中心可真是个东西。这个罗马式样的建筑连细微部分也精雕细琢,外表是玄武岩,里面的楼梯是大理石马赛克,非常豪华。维多利亚女王大厦建成于19世纪后期,据说当时作为集市很兴旺,但是鼎盛时期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荒废着。后来,从1994年开始,历时两年半,耗费了7500万澳元进行了改建,又恢复了其富丽堂皇的面目。现在,有200多家小饭馆和商店在里面经营,出售当地很受欢迎的名牌产品,如澳宝、皮具、玩具、衣服等,还有各种土特产品。 横过马路,贯穿市区南北的皮特街的一部分是购物区,也是永久步行街。街道两边有很多商场和方便购物的拱廊,其中的THE STRAND ARCADE也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现在是一处重视历史与传统、充满个性的商店;GRACE BROS是最现代化的商场,进入一楼的化妆品柜台就有一股时尚的气派;对面历史悠久的DAVID JONES甚至被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商场”。 我继续往北走,来到马丁广场。这又是一条步行街,东西走向,西边低,一路台阶向东,两侧都是宏伟的古典建筑物。穿过马丁广场,又返回到海德公园。这一圈走来,除了购物商店林立,银行也最多、最宏伟、最庄严肃穆,所以悉尼更是南半球的金融中心。 走到这里,我已经感觉累了,就在公园里的椅子上歇息。公园的中央大路有个摄影展,彩色的土著旗帜在风中飘扬。因为我对摄影是个门外汉,再者也看不懂那太抽象的色彩和线条,只在远处望望而已。静坐之间,却见大鸟奔飞之中有嬉戏追逐之象,又听唧唧喳喳的一轮歌唱,乃闭目养神,却又闻清香泥土气息,偶有花香随风扑鼻,不知不觉,心旷神怡,才真正体会都市中也有鸟语花香。 休息片刻,日已西斜,天色将暗,乃收拾精神,过海德公园兵营和圣玛丽教堂而回,甚觉一日光阴,收获颇丰,悠然自满。 第二天起来,太阳已经照进窗内,外面早已熙熙攘攘,电视的天气报道是晴天,温度20摄氏度左右,天公作美。乃照样出门,选了另一条路线,准备跋涉一天。 往西北走,穿过伍卢穆卢居民区,有希腊人士指点直径,直出到码头区。码头是木结构为主的长方形建筑,长达440米,在伍卢穆卢湾中央伸出,两边还保留作业码头的原样,没有货船,却停满了各种游艇和帆船。其实,在飞机降落的时候,我已经看到悉尼港无数帆船扬帆冲浪的壮观场面,估计这里就是部分船只的停泊处。我从长方形的建筑中心走过,里面有图片介绍码头半个世纪前的繁忙情况,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旅客和货物的中转地。像城区的许多地方一样,伍卢穆卢是经过重新装饰的,2000年重新开放。经过装修的码头内部虽然很现代化的样子,但还是保留了20世纪40年代的外观,400多米长的大厅,房顶很高,给人一种宏伟的感觉。置身其内,确实可以感受到当年这里堆满了货物的、人来人往交易的盛况。这个巨大的建筑物,2层以上是漂亮的W饭店,1层靠海边的地方是许多餐馆。因为时间尚早,餐馆尚未有客人,但看到当临水的摆设,已经是一种写意的感觉。 走在岸边,太阳慢慢烈了起来,乃脱了外衣,再往前走。前面是高坡,却有一条散步的小路,原来是直通皇家植物园的。我从植物园中间小路穿过,这里有各种植物,点缀在池塘和喷泉之间;有多种鸟类在园内游荡,躲在树上的却在放声歌唱,让人心旷神怡。旁边还经过一处叫领地的地方,有一片广阔的草地,远处就连着海德公园和圣玛丽教堂。在领地里有一些漂亮的古旧建筑,有州立图书馆、州议事厅、旧造币厂等。有一座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根据介绍是以展出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艺术品为主,收藏了世界各地从古典到现代的许多美术作品。因为钱包羞涩,对于收门票的地方,我只好一概的免进。 我是朝着悉尼歌剧院的方向走的,不想从麦夸里夫人大街向下不到5分钟就见到歌剧院闪耀在阳光下。中国人似乎谁都知道悉尼歌剧院,它和港口大桥相辉映,是悉尼的重要标志,在悉尼湾和伍卢穆卢湾之间的本尼朗角上。悉尼歌剧院1954年动工,14年之后才完工,还由于工程的延误被讽刺为“未完成的交响曲”。其外型模仿了悉尼湾上快速航行的帆船,明亮的白色瓷砖外表使人耳目一新。歌剧院是由一个丹麦建筑师设计的,里面有可以容纳1千多人的歌剧厅和2千多人的音乐厅,还有其他形式的剧院和排练场。我沿着台阶上去,这里三三俩俩的都是游客,忙着拍照留念。刚好有一团7、8个中国人,在导游的带领下与我一路上着台阶,我没有跟他们搭话,只静听导游的讲解。他兰色工作服和很一般的领带使我想起自己10年前当导游的时光,很有感触。像我当时一样,游客只是漫不经心的听他讲解,很快就散开乐自己的去的。海风在吹,阳光灿烂;凭栏杆处,海浪轻拍着岸边,海鸟在绿波上翱翔,帆船泛起浪花,无边风景,处处留人醉。 从这里眺望港口大桥,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上面是蓝天白云,下面的碧水清波。一面是繁华都市,一面是风情小镇,海面上一个巨大的衣架,横跨美丽的港湾。 这个港湾是悉尼的门户。海风伴随着我从歌剧院往回走,鞋子比较重,但脚步可以在干净的路面滑着走。这里是环形码头,游人如织。只见从东到西排列着5个码头,轮渡和游船进出、停泊,港口人流不断,很有气氛。我走过几家路边咖啡店,都是座无虚席的;几处报刊厅,生意也忙个不停。见有无数人在台阶上或椅子上闲坐,我也觅了个空处坐下,喝口凉水。前面业余艺人在尽情弹奏,摇头摆脚的,滑稽的表演为热闹的氛围增添了许多快乐。 我的背后就是岩石区了,它是旅游书介绍的游客必去的地方,因为它的白种澳大利亚人的发祥处。大约215年前的1788年1月,从英国抵达的第一支移民船队驶进了杰克逊港(即悉尼湾),他们在这里竖起了英国国旗,宣布这片土地是属于他们英国人的。当英国人起初踏足这里的时候,周围的一带都是岩石,土地都是岩质的。他们在这里开荒建筑、聚居成镇,建了许多住宅楼、商店、餐馆和娱乐场所等,这个地方曾经变得很繁华。但是后来,这里出现过一种传染病,很多人无缘无故得病死去,有钱人就基本上都搬离了这个地方,使它逐渐变成一个贫民区。随着澳大利亚国家的建设,这个岩石区又渐渐地发展起来,当地居民也积极地承担起保护古建筑的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旧建筑慢慢得到修复而重现活力。我沿着阿盖尔街走,这里是一条服装街,是在原来的一个保税仓库的旧建筑的基础上建设的,外墙和内部结构还保留着当时的气氛。我继续向FAIRPLAY大街的方向走,这里成了步行街,地面是小石头铺成的,与褐色的建筑相称,很有特色。刚好这天是星期天,这里成了一个露天的集市,主要做游客的生意。我看到一个艺术工匠,他用玻璃原料在做一些小东西,有袋鼠和马等小动物,也有风景造型,边做边叫卖;他真是手巧玲珑,做东西像表演似的,是一种享受。岩石区本来还有很多值得参观的地方,比如古老的卡德曼宅第,可惜由于不顺路,让我错过了。 这时,我已经走了一个上午了,在琢磨下一步该往那个方向去。我是一个好奇的人,也是一个好冒险的人。知道不远的前方有一个赌场,在明星城里面。刚到埠我当然想去碰碰运气,所以就往达令港的方向走。从乔治街转入集市大街,见前面有一座桥,想必是一个捷径,就加快了步伐。不想来到桥头就惊叹:这个地方太漂亮了!这里游客更多!这座皮尔蒙特铁桥大概也只有300来米长,但它下面环绕科克尔湾的一切都是太丰富和活泼了,难怪书上说它是象征悉尼现代和未来的地方。从桥上放眼望去,我的眼前依次有海事博物馆、水族馆、IMAX大型剧院、会议中心、达令港皇家公园、汽车展览馆、港湾购物中心等,刚好这一天就有一个汽车展,一些豪华的结婚彩车和得意的小乌龟车都摆放到桥上来了;还有就是正在进行的国际橄榄球比赛,在这里也有推广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停下脚步。一些外国小孩子在排队将自己的脸蛋彩绘成自己国家的国旗,模样非常可爱。沿海边的购物中心的饭馆一个连着一个,有意大利菜、墨西哥菜、泰国菜、中国菜、日本菜等,这里的餐厅好象全部都爆满了,我真惊叹澳大利亚食物的丰富和人们的胃口之大:到处都是吃的东西和吃东西的人。 过了桥的对面,我也象征性地吃了点东西,然后就进赌场。因为我曾经在澳门呆过两年,对老虎机、轮盘、21点等赌法是非常了解的,但我不是一个赌徒,虽然爱冒险,但也适可而止,娱乐一下罢了。我进赌场之前一般会给自己先立个规矩,在澳门的时候,我一次只赌500元,输完就走。在那过去的两年中,我进过赌场无数次,虽然输的次数多,但基本上是打了个平手,因为有一次我500元中了50倍,被扣了2000元,剩下的是自己的收获。因为我现在还没有工作,所以这一天我只象征性地来一下,20元澳币为限,一赢就走。结果我赢了30澳元,算是个好的兆头,就走了。其实,在赌场里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最好在这里换外币,汇率一般比外面高2-3个点,我在澳门也是这么干的。 赢了运气就往回走罢。我走出了达令港,往公园和广场的方向去。真有点想不到,广场的地方就是中国花园-谊园,再往前看就是中国城了,如果昨天再走一走,不就到了这个地方了吗。现在,我已经看到有很多中国人了,已经听到很多中国的声音了,还是乡音亲切。昨天我来中国城的时候,冷冷清清的不见几个人影。现在,我总算明白了。原来昨天我是早上8点到的,商店没有开门,很多人可能还在睡梦中呢!这个时候,大小门都开了,唱片店传出来的是港台流行音乐,来来往往也都是黄皮肤和黑头发的同胞了。 到了中国城,自然有点回家的感觉。于是,我周围的看去、溜达去、听去、问去、用母语说去。这样,就徜徉到了天黑。 第三天早上,我直接就来到了中国城。因为我心里头还有另外一个任务:想在中国城附近重新找一个能长期住的地方。 连着中国城,有一个PADDY‘S集市,也就是上面说的HAYMARKET(干草集市)。这是真正中国式的市场,只要你在广州等大城市住过,去过菜市场和以前的西湖路夜市等,你就可以想象这里的集市的情况,所以不需要我来多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与家里人联系,我急急忙忙地在这里用100澳币买了一部二手的手机。这里的小贩还是很诚实和敬业的,态度很好,也有责任心。但有一点,我自己买贵了。因为,如果我再多看两家,就会买到更好更便宜的。 之后,我就继续我的行程。集市后面是悉尼理工大学,我走到里面看了一下,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觉得它是开放型的,基本上没有围墙。再往南10多分钟,是很多绿色的悉尼大学,环境优美,像我看到的皇家植物园一样。它的特点是更加的开放。你到处走,到处看,房子里随便进,也没有人来拦你或打搅你。这一点与我们国内许多地方不同。如果你是在广州市中心的广东工学院或者上海市中心的交通大学门口站上5分钟,马上就有保安来询问你、驱赶你,感觉是不一样的。 附近的阿尔蒂莫和格莱伯有很多漂亮和整洁的小公寓,是非常理想的居住地,可惜这一带地方租金比较贵,并且难以租赁到合适的公寓。我周围走了个把小时,只有失望地离开这一带地方。我沿着温特沃思公园的方向走,走到赛车场附近的温特沃思公园路上,突然闻到一阵浓郁的桂花香,抬头一看,身边一棵巨大的桂花树,结满了白色的花朵。我将鼻子揍近去,将白色的花蕊拉下来,使劲地闻。我是个长期患鼻炎的人,常常闻不到香臭。这两天,我觉得鼻子通顺多了,现在竟然如此美妙地闻到花香了,方才失望的神态顿然一扫而光。 我前面的目标是鱼市场。这里又是个购物的好去处,但鱼虾比我想象中的要贵。不可思议的是我在这里没有买鱼,而用1元买了一袋子香蕉,有5、6斤重。我在一处小公园找了一张凳子,坐了半个钟头才吃了一半,剩下的也不想拿,扔垃圾堆里去了。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是个独行客,在国内也是一样。但这时候来来回回地一个人走路,确实想有个人陪着说话。这里的人们会很容易就相互打招呼,但一般人们只关心自己脚下的路,要想尽快把自己融入这个环境,现在看来还是一件很悠远的事情。就继续往前走罢,市区的部分就剩下帕丁顿了。 帕丁顿区在东南方向,去那里还要穿过达令港的那座铁桥,穿过市区中心,穿过海德公园,走牛津街。大约用了半个小时,我才来到了牛津街。牛津街是一条比较繁忙的商业街,一直往下走,觉得它的建筑像岩石区一样古旧,也是一样的深褐色和泛红色的搭配为主。在这段路上,有漂亮的咖啡馆、各个国家的特色餐馆、流行服装店、希奇古怪的各种商品店,琳琅满目的都汇集在这里。游客多,当地人也多,在这里,步伐快多数像游客,悠闲自在地喝咖啡的多是本地人。据介绍,牛津街这一带的帕丁顿住了很多有艺术气质的人,这里是创造时装潮流和品位的地方;同时,牛津街是同性恋者的天地,这里有很多与同性恋者生活相关的酒馆、俱乐部和专卖店等,每年还在这里举行同性恋者的游行集会。我走在牛津街上,也发现卖酒的地方特别多。沿着这条街道走了有20来分钟,就看到有一面很长的围墙,这就是维多利亚兵营的围墙。维多利亚兵营于1840年作为英国殖民军的兵营建成,现在由澳大利亚陆军使用,里面还有军事博物馆,展示着从殖民地时期到现代的军事用品。我基本上是围着兵营走了一圈,从格林斯路到穆尔公园路,再寻市政厅的方向转回来。在这条路上,我看见有很多爱尔兰风格、英国乡村风格或殖民地风格的漂亮建筑。这些成排的漂亮的居民楼的阳台都被一些像花边一样的铁制装饰物装饰着,看起来是非常典雅的曲线和直线交织物。据称,这些铁制装饰物叫悉尼花边,是澳大利亚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刚开始建设的时候,也是一片岩石区。到了19世纪50年代,由于淘金热的影响,人口急剧增加,为了把帕丁顿地区改变成普通住宅区,许多豪宅相继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现在这样成排的房屋。后来由于经济萧条和世界大战的影响,有一段时间这里发展成为贫民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欧洲大量流入的移民开始重建家园,他们修复建筑物,开了一些咖啡店和熟食店。不久,年轻的艺术家们开始住进廉价的成排的房屋,由此形成了其“无国界艺术家之地”的形象。现在在这里漫步,有很幽静舒畅的感觉。这些当时工人们的住宅,现在看起来像是有钱人的豪宅。 回来的时候,我走了另外一条路,穿过伊丽莎白湾内的住宅群回金斯克罗斯。这时候,天已经大黑,我已经很疲惫了,肚子也饿得咕嘟咕嘟的响。但至此,悉尼市区的路,基本上都已经在我的脚下了。 我休整了三、四天,办理其他的事情,到了星期天又开始了另一段更长距离的探索。这一天,我早上参加完住宅附近圣约翰教堂的礼拜活动后,微雨的天气变得晴朗起来,太阳在和蔼的风中又露出笑脸,正合我要远足的打算。 我出了达令赫斯特,进入牛津街就一路的往海边的方向走。到邦代海滩要经过百年纪念公园和一个叫BONDI JUNCTION(意思是连接市区与海滩的地方)的城区。这一段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记忆可写。在走到公园的空旷路上,下了一点小雨,但很快就停了。接着天就是蔚蓝色的,飘着片片云朵。气温只有20多度,但是走的路长了,后背也在流汗。令人高兴的是,这里流汗不粘衣服,不像家里地方黏糊糊的难受。走完连接区就上了一个高坡,这时候,大海已经出现在眼前,深蓝色的一望无际。 来到海边,首先的感觉是沙滩的沙子很漂亮,很干净,人其实不算少,但气氛没有想象中热闹和浪漫。我脱了鞋子,拉起裤腿,走到浪边,再从南向北走。浪头一个一个地向我的方向打来,潮水一进一退,沙是黄色的,浪是白色的,水是从无色到绿色到碧绿到兰色和深兰色,一直延伸到无际的天边。浪边有许多鸽子,顺着水进水退在沙上觅食,有些勇敢者有意等到浪花打到脚下才展翅飞起来,它们搏击浪花的精神和勇气非常可嘉。BONDI这个词语在澳洲土著人的语言里是“岩石上的浪飞花”的意思。正如其名字一样,兰色的大海和白色的波浪相映成趣,确实漂亮。我去过国内的许多沙滩,比如北戴河、深圳小梅沙、阳江闸坡和澳门的黑沙滩等,从漂亮和清洁程度来讲,都比不过这里的沙滩。但是,从沙滩的气氛来看,我还是更喜欢国内沙滩的气氛:我们中国的沙滩没有这里开放,但似乎更浪漫,更多美色! 我从邦代的沙滩上岸后,步行到了一处高地悬崖的石头边上,当然是在护栏之内。这里层叠的悬崖离水面最高处可能有10层楼左右,我站立的其中一个地方是个大风口,海风猛烈地吹着我的身体,下面悬崖峭壁,怪石连片,汹涌的海浪冲刷着岸边,撞击起的浪花高达10多米,猛烈的声响好象要把人吞没似的。我前天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才听有一则报道说,许多人喜欢到浪急风大的岸边石头上钓鱼,但每个月都有6-7个人被大浪卷走而丧生。看眼下情形,我知道所报道非假。我还知道从这里再往北一点,还有一个叫裂口的地方,是悉尼有名的自杀的地方。 我在邦代海滩大概逗留了一个小时, 吃了个汉堡餐, 然后循另外一条道路返回。10多公里的路途,我经过了罗斯湾、达布尔湾、拉什卡特斯湾等地方,这些海湾内停泊着许多帆船,海湾的内陆都是一些高地,绿树成阴,苍翠庭院内是一幢幢十分漂亮的住宅,高档的装饰、抢眼的靓车、裁剪整齐的花草,处处显现处其豪华和高品位。现在,我就觉得造物主对悉尼确实是太恩赐了,既赐给了她美丽的海滩,又赐给她如此多壮观的海湾,这样的恩赐在地球上是极少见的。 几天来,我以步代车,脚下已经有一百来公里了。虽然有点累,也有点孤独和苍凉,但能成为悉尼的一分子,我也感到这是上天对我的恩赐。虽然我没有靓车亮房,没有太多的金钱,但我觉得我已经拥有了很多,因为我既可以看得到又可以感受得到大自然赐给我的无限的绿色、无比清新的空气和自由的阳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shichen 回复 悄悄话 Have you ever heard about autosurfing program? You can make money while surf interne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