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人物

Bater王阿仁,2005.7在文学城开始发表史记人物系列,陈平,萧何,韩信。。。
个人资料
正文

《史记》人物--谁与争锋话韩信(3)

(2006-01-15 14:46:18) 下一个
 

萧相爷就这么心急火燎的追上去了,可他老人家临走也没说清楚他到底要去干吗,鉴于当

时大家纷纷另谋高就的大环境,‘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这还了得?‘上大怒,如失

左右手’。萧丞相可是最高统帅的最亲密的战友,汉家二把手啊!

 

萧丞相千辛万苦追上了韩爷,好说歹说,总算是把这韩公子带了回来。萧何一看这事可不

能再拖了,否则绝对会搞成个人才外流的大漏勺,赶紧来见汉王。这刘邦一看丞相又回来

了,‘上且怒且喜’,呵呵,很有点少女见情郎去而复回的感觉,虽然芳心暗喜,这气还

是要撒的。

 

汉王眼珠子一瞪:“姓萧的,连你他妈都要舍偶而去乎?”

丞相俩眼笑眯眯:“俺是去追一个舍您而去的人,哪里是要...”

汉王不放过:“追谁啊?”

丞相依然不着急:“就是俺屡次给您提起过的那个韩信韩爷,谢天谢...”

汉王咆哮:“扯淡!俺手下那些马仔一跑就是十多个,你当偶不知道?那么些人你都没追,

就单单去追那个韩信?胡说八道!”

 

任你一蹦三尺高,人萧老爷子依然不慌不忙,俺先喝口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

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那些个逃走的

‘诸将’,和韩爷一比,狗屁不如!汉王您如果真打算就守着这几亩薄田终老一生,那就

不关韩爷什么事了,如果还打算和天下英雄一争高低,非用韩信不可!您自己看着办吧。

让俺再喝口水先。

 

这一提到汉王的远大理想,刘邦也不跳了,嗨,估计气儿也消差不多了:‘吾亦欲东耳,

安能郁郁久居此乎?’打回老家,一统天下,谁不想啊,可心有余力不足啊,唉...

 

相爷依然笑眯眯:‘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遂留;不能用,信终亡耳’。——您还不用

人韩爷,过不了三天,人还会跑滴!

汉王狠狠心:“得,看您老爷子分上,偶让他做个方面军司令。”

 

丞相把茶杯往桌上一搁:‘虽为将,信必不留!’——一个方面军司令就想留住人家?

汉王一咬牙:“相爷您这么坚持,得,偶让他做三军总司令!”

丞相又端起茶杯:‘幸甚。’——这还差不多!“汩儿...”,娘的,这几天差点没把俺累

死。

 

轮到汉王又猴急起来了,‘于是王欲召信拜之’。来人哪,去把韩爷叫来,寡人这就拆符

拜将。“啊?别!” 

差点没把人相爷呛着,‘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

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就您这么象叫对待三孙子似的对待

人家?不成的,三件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缺一不可!

 

‘王许之’,一一照办,谁让寡人想用他呢?

 

于是乎翻皇历的翻皇历选黄道吉日,汉王也暂时把黑狗*肉三鞭酒什么的藏起来,又是洗

大澡又是点熏香,一面又派人筑拜将坛,以昭示三军。

 

这儿一群将领们听说要拜兵马元帅,一个个高兴得很,为什么呀?‘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哈哈,敢情没人觉得自己是饭桶的,这兵马大元帅嘛,人人想当。拜将这天,人人都找件

精神点的衣服穿上,估计连樊哙都破天荒刮了把胡子。等到看见登上拜将台的是这么一个

年轻人,‘一军皆惊’!惊吧,别把眼珠子挤出来就成!目前喽罗跑得太多,分不出人手

照顾盲人。

 

翻遍了《史记》,发现刘邦虽然封侯拜将无数,这次拜大将军却是最为隆重的一次。许多

人都说这样做是为了树立韩信的威信,以便其后的军事指挥,小子不以为然!刘邦的军队

素以纪律严明著称,将领们之间内耗也是极少见的,韩信只要虎符在手,没人敢不听号令,

因为兵符为王所授,不听持符者号令,你活得不耐烦了吗?

 

再说了,诚如萧何所言,刘邦拜将,从来都是这么大大咧咧不当个事儿,难道别的将领就

不需要权威?也没听说哪位是因为拜将仪式过于简单而导致令不行禁不止的。所以小子以

为刘邦如此隆重的举行授衔典礼,其实是另有他意的。

 

仔细看萧老爷子的话,‘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明白了吧?搞得这么

隆重,不过是为了留住韩信不得已而为之!小子在(1)里曾分析韩信的性格特征,言此公

乃孤高之士,内心充满了得到别人承认的渴望。

 

萧老爷子对韩信吃的极准,深知这么呼来喝去,韩爷必以为汉王并不认可其大才,这样势

必造成韩信的二次逃亡。这和林妹妹为了别人拿她和戏子比了一下就闷气不止其实是一个

道理!只有‘具礼,乃可耳’,摆足了排场,才能让韩信认为汉王在充分尊重他而为汉王

卖命!唉,难怪最后韩信败在萧何手里,萧老爷子实在是韩信的“知己”!

 

等所有的磕头撅屁股等等俗礼都做到了家,韩信‘上座’。意气风发呀,熬了多少日子,

碰了多少次鼻子,还差点掉了脑袋,终于登上这个一展抱负的将台。

 

汉王迫不及待:‘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这丞相多次帮你鼓吹,你

到底有多大本事,抖点子出来让大家看看先。

 

韩信呢,俺等的就是今天啊:‘今东乡(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说这大王您

要王天下,拦路的不就是一个项羽吗?

 

汉王也承认:‘然。’——小子你一下就点在实处,有眼光!

韩信接着问:‘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老板您自和项羽比较一下,谁厉害?

 

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哪壶不开提哪壶,真TM不给面子!不过你老大我从

来都是老命比面子重要,认了又咋滴?

 

到这里,该是韩爷献宝的时候了,‘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

言项王之为人也’。接下来韩爷仔仔细细剖析了楚霸王项羽的为人:第一,匹夫之勇,说

项羽发起火来大喝一声,‘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就你一个人厉害,有什么

用?

 

第二,妇人之仁,平时对部下‘恭敬慈爱’,可是一到论功行赏,该给功高者赐爵封地,

又表现的象只铁公鸡,‘忍不能予’;第三,决策失误,放弃地利,‘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残暴嗜杀,失去民心。‘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

特劫于威强耳’,‘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

此三人,痛入骨髓’。

 

而老板您呢,恰恰反其道而行,‘任天下武勇’,‘以天下城邑封功臣’,所以将士们都

愿效死命;尤其在民心方面,您大占上风,‘大王之入武关,秋豪无所害,除秦苛法,与

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秦地的老百姓都希望您去作他们的领路

人呢;老板手下那些弟兄们,大多不是本地人,谁都想打回老家去,一旦您举兵东向,三

军必然都以一当百,三秦之地的百姓也必群起而应,‘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汉王为什么大喜?有人说韩爷帮他拟定了政治纲领(‘任

天下武勇’,‘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也有人说韩信帮他规划了军事路线。小子以为都

不是!

 

韩爷从不以政治见长,他和张良,萧何等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才,这些政治主张,并非韩

信今天才提出来的,刘邦怎么会为早就已经在实施中的方针‘大喜’?二傻子吗?

 

韩爷的这一段就职演说发表于拜将台,听众有众多将领,和诸葛的《隆中对》听众只有区

区三人(还未必都听得懂)根本不同,岂不知‘兵者,诡道也’,当然是要极密的。大庭

广众就规划军事路线?这是捧韩信呢还是贬韩信?

 

那么到底汉王刘邦为什么‘大喜’?这还得看刘邦当时的处境。刘邦本来和项羽是哥们,

一同尊义帝之约伐秦,刘邦一路向西入关灭秦,虽然不是百战百胜,但那些败仗都未曾伤

及刘邦筋骨,刘家军在战争中总体而言是不断发展壮大的。

 

刘邦本人对自己的实力也逐渐建立起信心,要不然也不会企图堵住函谷关,割据三秦。然

而函谷关一战(这是刘邦和项羽首次交手),刘邦在占据地利,以逸待劳的情况下,依然

被项羽的部队打得东倒西歪,终于破关而入,划地而王,还塞给刘邦这么几块荒无人烟的

鸡肋地皮,大家都看到了楚汉之间军力上的巨大差距,刘邦赴汉,甚至都不得不烧毁栈道

来避免被尾随追击。

 

这一系列的变故,不仅大大削弱了汉军实力,更严重的是使得汉军的士气遭到灭顶之灾,

才出现了‘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的悲哀,连汉王本人也是心气不足,要不然人云‘丞相

(萧)何亡’,汉王焉能信而大怒?

 

韩信是军事奇才,自然一眼就看透目前汉军最需要的乃是“士气”也!他那一大篇演讲,

说一千道一万,一句话“项羽是个纸老虎”!看起来厉害,然而咱们必能战而胜之,尤其

弟兄们哪,过不了几天,咱们就要东进拿下三秦了,到时候哪,老板他又能‘以天下城邑

封功臣’了,儿郎们不要怕也不要跑,就等着快乐奔小康吧!

 

韩信这次的演讲,毫无疑问的提升了汉军将士乃至汉王本人的士气,稳住了军心,相信也

极大程度上减缓了汉军的非战斗减员,此乃‘汉王大喜’的根本原因!汉王也因之看到了

韩信治军的杰出才能,‘自以为得信晚’。

 

汉王‘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开始操练兵马,筹划东进!

 

 

原文发表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