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萱说她比艾米莉.狄金森幸福
巴顿
在香草山第四章里,宁萱在谈及艾米莉时写道:我并不崇敬她,我只是怜悯她。尽管她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但是作为一个女性,她太可怜了,一辈子都没有遇到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其实这里应是:她一辈子都没有找到一个她可以爱、够她爱的男人]我认为,她的所有关于孤独的豪言壮语,其实都饱含着深切的酸楚与沉郁的悲凉。
宁萱认为,她因为找到了廷生,因为有了廷生的爱,远比艾米莉幸福。艾米莉以写信表达情思,然而她的信没有一个实在的收信人。而宁萱写道:我确切地知道,我的信是为你而写的,而不是写给我自已的。我也知道,我信中细微的情绪变化,只有你能感觉得到。
接下去,宁萱谈到了艾米莉藏于温室墙壁中的日记离奇的出版故事:艾米莉.狄金森死后多年,一名工人在拆墙时发现了这本日记。此时的艾米莉己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了。这位工人也是艾米莉的崇拜者。但他读完日记之后,被艾米莉的文字吸引,一直不肯将这本拾到的日记交付出版,他开始想象自己就是艾的朋友,是这些文字的直接对象。在他完全克服了良心的谴责之后,他将日记藏于卧室中一个亲手制作的橡木箱子里。在接下来的六十四年之中,他经常取出来阅读,直至能够将这本日记倒背如流。他的全部家人都不知有这本书的存在。
1980年,这位木匠以八十九岁高令去世。在死前他将秘密告诉孙子。不料孙子也深受感动,继续珍藏阅读了十多年。最后出版时,这本日记被这个木匠家庭延宕了七十五年!当然,可以想见,艾米莉的这本日记使她的名声更大更隆!
可是,宁萱并不羡慕这种名声,她也不要堆成山的金钱。她说:我只要一个爱人,一个完全的、纯粹的爱人。
宁萱写道:也许有人希望流芳百世,但我不愿意遭遇如艾米莉这样的结果。我只需要一双爱我的人的眼晴,也就是你的眼睛。......
[香草山]中宁萱的心音再次忠告人们:世界上对人类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爱情、真实的爱情。可是,爱情唯其珍贵,永远难于寻觅。同时也反证了:尽管当今社会利欲熏心、行屍走肉、虚假欺骗,真挚的爱情依然存在。它依然在照耀着人类的灵魂。
注:
(一八三0—一八八六)十九世纪美国女诗人。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少年时代生活单调而平静受正规宗教教育。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女尼似的闭门不出,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级富独创性。她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美国诗人中最著名的是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以及惠特曼和狄金森。
美国人献给狄金森的铭文是“啊,杰出的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 •狄金森记事
1830年12月10日 艾米莉•狄金森出生。
1833年2月28日 艾米莉的妹妹拉维雅出生。
1835年9月 艾米莉开始上小学。
1840年4月 艾米莉全家迁至北喜街。
1840年9月 艾米莉参与研究院课程.
1847年9月 艾米莉进入圣约克山女子学院修习。
1850年间 艾米莉开始写诗生涯。
1852年3月24日 律师班哲明•法兰克林•牛顿去世。他是艾米莉的文学导师的挚友。
1855年2月、3月 艾米莉与维妮拜访华盛顿特区、费城等地。
1855年11月 狄金森家族重购田产,搬回美因街的家宅。
1858年 艾米莉开始她最杰出、富有想像力的创作。
1860年春天 查尔斯•魏兹华斯到安贺斯特拜访艾米莉。
1860年早期 艾米莉精神激变,原因不详。
1862年4月15日 艾米莉首次写信给汤玛斯•温沃•希金森。
1864年2月至4月 艾米莉几首诗刊登在《春田共和国报》。
1864年4月至11月 艾米莉于剑桥求诊一位波士顿的眼科医师。
1870年8月16日 希金森至安贺斯特拜访艾米莉。
1873年12月3日 希金森再度拜访艾米莉。
1874年6月16日 艾米莉之父爱德华•狄金森死于波士顿。
1875年6月15日 艾米莉之母中风。
1878年11月20日 狄金森诗作《成功》刊登。
1878年晚期 艾米莉与洛德法官坠入情网。
1880年夏天 魏兹华斯再度拜访艾米莉。
1882年4月1日 查尔斯•魏兹华斯斯去逝。
1882年11月14日 爱德华•狄金森夫人去逝。
1884年3月13日 洛德法官去逝。
1886年5月15日 艾米莉•狄金森死于肾脏疾病。
1886年5月19日 艾米莉•狄金森的丧礼举行。
1890年11月12日 艾米莉•狄金森诗集出版。
1891年11月9日 艾米莉•狄金森诗集II出版。
1894年11月21日 艾米莉•狄金森的书信出版。
1896年9月1日 艾米莉•狄金森诗集III出版。
艾米莉·狄金森 - 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生平
艾米莉·狄金森 - 生命
,试图多侧面、多层次地探索、解释和表达生的意义。
她写死亡,不同凡响,尤其和流行的感伤滥调大异其趣。她的死亡诗,很有点一死生、齐彭殇的味道,却又不完全是,因为她虽不畏死,却更眷恋生,一想到生活,就能使她“心醉神迷”。
她的思辨能力和想像力一样强,她写哲理精辟深邃,警句连篇,耐人寻味。在一般情况下,她的理念总是带有可感知的特征,总是以有尺寸、有音响、有色彩、有质感的形体出现;但是她也不避抽象。
狄金森可以说是灵魂风景画的丹青妙手,但也不排斥政治性的重大题材。她在相对意义上的内向,不是自由的选择,而是她那基本上作为家庭妇女狭窄的生活圈子强加给她的无可奈何的限制。
她的语言,一洗铅华,不事雕饰,质朴清新,有一种“粗糙美”,有时又如小儿学语那样有一种幼稚的特色。在韵律方面,她基本上采用四行一节、抑扬格四音步与三音步相间,偶数行押脚韵的赞美诗体。但是这种简单的形式,她运用起来千变万化,既不完全拘泥音步,也不勉强凑韵,押韵也多押近似的“半韵”或“邻韵”,有时干脆无韵,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一种具有松散格律的自由体。
(1830—1886),美国著名女诗人。1830年12月10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当时还是个小镇的艾默斯特;在艾默斯特学校受完中等教育又入芒特霍利约克女子学院就读不足一年。从25岁开始,弃绝社交,在家务劳动之余埋头写诗;到1886年5月15日,由于肾脏疾患而在昏迷中离去时,已给人间留下了自成一格、独放异彩、数量可观的诗篇。
在她生前,她的诗只有10首公开发表过;其余的都是她死后30年内由亲友整理、结集,陆续出版的。
她的诗公开发表后,得到了越来越高的评价。除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评论界派别之见而一度有过分歧之外,经过半个世纪反复品评、深入研究,狄金森作为对美国文学作出了重大独创性贡献的大诗人的地位已经确立。有人断言她是公元前7世纪莎弗以来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有人就驾驭英语的能力而言,甚至把她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几乎在任何一部美国诗文选集中,狄金森的诗都占有显著的地位;她的诗拥有众多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惠特曼的诗一样,已被公认为标志着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
狄金森对诗歌的传统规范表现了不驯的叛逆姿态。狄金森倾向于微观、内省,艺术气质近乎“婉约”。
她写爱的萌动,爱的燃烧,爱的丧失,有甜而不腻的喜悦,炽烈而蕴藉的吐露,苦而不酸的沉痛,绵绵难绝的长恨。爱,是她诗歌题材的重心,写来清新别致。
她写自然如家园。常有细致入微、准确生动的描绘。有些平凡的景象,在她笔下总能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置疑,确实存在,而又不曾为常人意识到的美。
21/0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