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山居士乃一布衣山人,一生庸碌,无所建树。他自退休以来,每天不过是忙于厅前院后大大小小的工程,完善自己在郊野山村的安乐窝。他闲暇时读读微信,听听油管,终日倒也忙忙碌碌,自得其乐,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
有一天,自家领导从她的朋友圈转来一篇文章给摩根山居士看。文章高屋建瓴,文笔犀利,义正言辞,痛批当今的时弊,可谓一篇好文。但是当摩根山居士回头留意一下作者的名字的时候,却不觉一愣,似曾相识。在网络上稍做搜寻,他发现原来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梁X先生,乃著名散文家、学者、记者、新闻理论家、政论家和科普作家,曾官拜国家出版署副署长和人民日报副主编。这一下子勾起了摩根山居士在心底埋藏了三十多年的来美国前后的一段经历。
一个人的一生当中,总会遇上几个贵人,影响了人生轨迹。贵人通常指的是对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产生正面影响的人物。但是,摩根山居士认为,贵人也应该包括负面影响了人生轨迹的人物。梁大官人就是从反面影响了摩根山居士人生轨迹的贵人。
摩根山居士把梁大官人看作贵人,并没有高攀的意思,因为两个人之间毕竟只有一面之交。想来梁大官人也绝对不会记得摩根山居士的名字。几番思想斗争,摩根山居士终于决定把自己同梁大官人的这一段故事写下来。如果有人读到这篇文章,很可能会大吃一惊。因为这段故事肯定会同梁大官人一贯的正人君子和高大上的形象不符。摩根山居士只管讲故事,至于读者怎么去理解故事中的人物,那不是摩根山居士能够左右的。
三十多年前,摩根山居士在香港工作。自家领导在北京的国家出版署下属的翻译公司做编辑工作。夫妻二人两地分居,在那个时候是正常现象。摩根山居士每年从香港飞到北京探亲一个月。他的自家领导也可以每年去香港探望他一次。
翻译公司的主要工作是翻译联合国的各种文件,并且经常会派人到日内瓦的联合国总部担任笔译。那些年,中国还是完全的计划经济时代,北京的住房非常紧张。自家领导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到翻译公司工作的时候,就在办公室住了大约三年多。她白天伏案翻译,晚上等同事们下班走了,就把办公桌移开,拉出折叠床来睡觉。她每天早上必须早早起来,把办公桌摆回原位,把办公室清扫干净,以免让同事们感到不悦。她白天吃食堂,晚上和周末就自己用电炉子烧菜。
到香港工作之前,摩根山居士还在山东读硕士研究生。他到北京去探望自家领导时,晚上也享受办公室折叠床待遇。白天自家领导的同事来上班前,摩根山居士都要提前收拾好折叠床,把办公桌整理干净,然后出去找地方游荡打发时光,等自家领导的同事们下班之后再回来。摩根山居士就是在那个期间把北京的许多旅游景点游览一遍的。
翻译公司同海关总署共用位于白塔寺那边的一所大楼。沾海关总署的光,大门口有武警站岗。作为外来人员,摩根山居士每次进出大门都要登记,非常麻烦。摩根山居士家的第一个接班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制造出来的。自家领导的孕期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熬过来的。摩根山居士至今还记得,孕期的自家领导突然想吃西瓜。于是,摩根山居士骑着自家领导的女式自行车,在冬天的瑟瑟寒风中跑遍北京城东西南北的菜店,为自家领导寻找西瓜。在那冰箱尚未普及的年代,冬天吃西瓜绝对是一种奢侈。
翻译公司为了解决职工宿舍问题,向上级申请了一笔预算,准备建造一座宿舍楼。但是,在那个物资普遍紧张的年代,预算都已经批下来三年了,就是解决不了建筑钢材的问题,所以无法开工。如果第四年再不开工,预算就要被上级收回去了。公司领导非常着急,在全公司大会上发动群众。领导许诺,如果谁能够帮助解决钢材问题,楼建好以后,不管其是否具备分房的资格,都保证至少分配一套二居室。
那个时候,自家领导大学毕业后刚刚分配到翻译公司。按照资历,她是分不到房子的。她一是急公司所急,二是受到分一套房子的激励,就动员她在青岛的父母帮助公司排忧解难。在那个办事靠关系的年代,她母亲为了女儿,到处找关系,终于帮助翻译公司搞到了一百五十吨建筑钢材。于是,翻译公司位于北京市小西天的16层宿舍楼得以建成。
八十年代尚为改革开放早期,在当时周围一片老旧的平房中,这座16层高的宿舍楼是名副其实地鹤立鸡群。公司上下自然对摩根山居士的自家领导非常感激。公司兑现了当初的承诺,给摩根山居士的自家领导在12层分了一套二居室。摩根山居士站在12层自家的阳台上,极目远眺,可以轻松眺望到德胜门的城楼。
宿舍楼每层4户,两套二居室,两套三居室。12层的另外的一套二居室住着一对同在翻译公司工作的年轻夫妇。三居室里有一套住着公司的资深同事。第二套三居室住了一家非翻译公司的人,据说是上级单位国家出版署的一位领导,刚刚从山西调过来。因为出版总署没有房子,就责令让翻译公司帮助解决一下。由于是上级单位领导,翻译公司的领导不能拒绝。虽然公司同事们意见纷纷,因为很多本公司的员工都分不到房子。但是这件事让公司领导压了下来。住了几年,摩根山居士几乎没有见过这家人的面。当然,摩根山居士每年只是从香港回去住一个月而已。
后来摩根山居士的自家领导要到美国留学。留学手续办妥后,摩根山居士回北京帮助自家领导打点行李。隔壁有人来敲门。原来是那位上级领导。他自我介绍叫梁X,热情的称呼摩根山居士为老弟,还热情的邀请摩根山居士到他家喝茶。当时,摩根山居士和自家领导虽然有房了,但是房子里的布置和家具还是比较简陋甚至寒酸。梁大官人的家里显然就不是同一个档次了。上好的家具,优雅的装饰,甚至喝茶的茶具都很考究。这让在香港工作、经常同香港顶级的商界名流打交道,自认见过世面的摩根山居士都赞叹羡慕不已。
一番寒暄,话入正题。梁大官人有个朋友要来北京,正要租房子。摩根山居士的自家领导去美国留学,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租出去,还能有点儿收入。梁大官人建议,把个人用品集中到二居室的一个睡房锁起来,把另外一个睡房、客厅、厨房、卫生间出租。那个人可以先预付一年租金。梁大官人作为邻居,还可以帮助照看一下。摩根山居士不由得喜出望外。他们原来只是想把房间锁上就走。如今可以租出去,既有人帮助看房子,还能有笔租金收入,这岂不是天上掉馅饼?立马成交。两人越谈越热乎,俨然一对好兄弟。梁大官人还说,他以后准备到香港去出书,到时候,摩根山居士可以帮助跑跑腿。摩根山居士自然巴不得能够有机会鞍前马后效劳。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到了美国没有几个月,就接到翻译公司领导的信,说是梁大官人想占有他们的房子。梁大官人嫌他们家的三居室不够用,要求翻译公司再给他家安排一套房子。一开始公司领导想给梁大领导安排一个不同楼层的房子,但是梁大领导不满意,指明只要摩根山居士家的房子,因为摩根山居士家的房子紧挨着他家现在的房子,比较方便。在信中,公司领导希望摩根山居士和自家领导能够理解他的难处,反正他们在美国留学,归期未定,不如先满足梁大领导的需求,把房子让给梁大领导,等他们回国后,再做商议。
摩根山居士同自家领导非常愤怒,回信给领导说,他们刚刚到美国自费留学,学习才刚刚开始。异国他乡,生活学习都不适应。公司帮不上忙,反而是釜底抽薪,要收他们的房子。这不是断他们的后路吗?这难道是合理的留学生政策吗?另外,摩根山居士的岳母为公司建楼做了贡献,这房子理所当然是他们的永久产权。何况,梁大领导本来不是翻译公司的员工,已经侵占了一套本来属于翻译公司员工应该得到的这个当时在北京算是高档现代的楼房,他怎么可以变本加厉,又来抢占摩根山居士家的房子呢?
这还没完。梁大官人的太太显然从翻译公司那里拿到了摩根山居士的岳母在青岛家里的电话号码,直接打电话给摩根山居士的岳母,指责摩根山居士和自家领导道德败坏,已经出国了还霸占着公家的房子,浪费资源,让岳母管管自己的孩子。摩根山居士的岳母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个女人从何而来,是什么身份,气的她直接挂断电话。一面之交后,在摩根山居士的记忆中,对梁大官人的俊朗的面孔早已没多少印象,但是梁夫人那一副从来不会笑的哭丧脸却至今记忆犹新。
后续故事就是,公司撬开摩根山居士家房间的锁,把摩根山居士的家具和行李都搬到宿舍楼的地下室,说是等摩根山居士他们回国以后再分配房子。后来摩根山居士的岳母从山东派车过来把他们的家具拉去青岛了。本来属于摩根山居士自家领导的房子就这样被侵占了。摩根山居士的岳母为翻译公司建造宿舍楼所做的贡献无人提及。公司的其他同事可能根本不知道公司领导给摩根山居士和自家领导写信这件事。他们也可能不知道摩根山居士家的房子怎么就变成梁大领导的了。这件事就这样烟消云散了,甚至在翻译公司都没有溅起一丝涟漪。
但是,这件事却对摩根山居士和自家领导的个人生活以及人生轨迹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件事是对他们当时还算年轻的人生经历不可谓不大的一次冲击,使他们对中国的国情、人情、文化、体制、等都要重新评估。在当时毕业靠分配,换工作靠调动的年代,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在美国留学毕业后留下来。他们想当然的认为,留学结束后,他们会各回各的单位,然后再想办法把自家领导调到香港。他们只是感觉留学的经历可能会有助于帮助他们以后的工作调动。但是,房子的事情让他们意识到,回去后,他们还是要面对同样的体制,面对梁大官人这样的领导。同时他们意识到,房子的事件也许在告诫他们,中国的国情可能不会容得下他们经过美国文化熏陶的思维和行为。这件事绝对在他们后来下决心留在美国的决定起了一个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美国留学毕业后,摩根山居士没有回去香港,自家领导也没有回北京。他们三十多年来留在美国的生活可谓波澜不惊,过着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而这三十多年却正是中国蓬勃发展的年代。他们失去了参与其中的机会,当然也失去了升官发财、高官厚禄的大好机会。摩根山居士当年的两位好友同事早就官至部级国企领导,到各个省去一般都是省长省委书记宴请。其他大部分同事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先锋,纷纷成为了行业翘楚,富甲一方。当年77、78级两届大学生共70多万人,82年毕业后全国的 77、78级大学生只有9千多人考上研究生。这些当年的研究生留在国内的现在大都是栋梁之才了。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摩根山居士也避开了当贪官锒铛入狱的风险。他当年的同事同学不乏全国知名的贪官。正所谓,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退休之前,摩根山居士担任美国一个桥梁构件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十年间每个月都要去中国出差两个星期。每次去北京时,都固定住在德胜门外的那家假日酒店。那里离小西天只有一站地。有一天晚饭过后,摩根山居士突发奇想,想去看看那座当年鹤立鸡群的宿舍楼还在不在。不知道在中国这些年的房地产疯狂发展的岁月里,那座当时在新街口大街就能看到的高楼会不会也被当做过时的建筑拆掉了呢?
摩根山居士步入小西天时,天色已晚。马路上灯火通明,人员车辆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同记忆中当年的情景大不一样,让摩根山居士恍惚有了时光穿越的感觉,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中另一个不同的未来世界,也迷失了方向。他一连向几个行人或者路旁的店家问路,居然他们都不是北京的本地人。不知是本地人都搬去更好的社区了,还是外来人把本地人的生存空间挤没有了。黑暗中他也无法辨识高低不同的楼房。无奈之下,他只好打道回府。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一篇偶然的文章唤起了摩根山居士尘封多年的记忆。如果梁大官人看到这篇文章,不知做何感想?愤怒是肯定的,因为自己见不得人的一段历史被揭露了出来。他也许还想抵赖,但是事实摆在那里。那套二居室有可能还是一直在梁大官人的名下。人赃俱在。无法狡辩。梁大官人先是编了个谎言,说是朋友租用,将摩根山居士的房子的使用权骗到手,然后再施压翻译公司领导把房子据为己有,实在是机关算尽。想来这是他宦海升迁的拿手本领。摩根山居士和自家领导作为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被老谋深算的梁大官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房子之事算是给他们上了深刻的人生一课。
中国有个成语叫一孔窥豹。从房子这件事,很难想象梁大官人身居高位,在中国开放这些年来的经济飞跃发展中面对巨大的物质诱惑能够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如果中纪委有兴趣进行调查,说不定又能发现一个不大不小的老虎。
摩根山居士虽然是布衣小人物,也想抓住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展现一次小人大量,给梁大官人指点一下迷津。如果那个宿舍楼还在,梁大官人可以考虑将那套二居室完璧归赵,还给摩根山居士。摩根山居士可以既往不咎。他愿意给梁大官人提供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当然,当年在房改的时候,梁大官人在将房子从翻译公司转到自己名下时,肯定是缴了费用的。可是,梁大官人使用了那套房子三十多年,只给摩根山居士缴了区区一年的房租。这么多年,房子过户缴交的费用和所欠房租就算两相抵消了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