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思语(二)
--偏见和教养--
近几年流传甚广的关于杨绛和张爱玲之间的“结”,是文人相轻?还是女人间的嫉妒?还是另有原因?杨绛没想到自己的私人信件会被后世发表,实在是后人们太想传播关于民国才女的佳话了。
杨绛是有教养的,虽说心里不喜欢张爱玲,但也只是在给亲密友人的信中说了自己的想法,在公开场合论及对方时,还是留着面子的。并且,杨绛自己也在信中说了“我对她有偏见”。
人人都不喜欢偏见,但人人都有偏见。这很不幸,但却是事实。
做人外圆内方,方是真性情,喜欢或不喜欢哪怕嫌弃都可以。圆是教养,觉得别人好,赞美一下也可以,觉得别人不好,那也是别人的,路过。张爱玲说“我又不是写给你看的”,爱谁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某些地方也一样。城管,便衣还有马甲,来来回回穿梭,对自己看不惯的,各种讽刺挖苦,甚至无厘头的谩骂,也算是实现了“仗剑走天涯”的梦想。写过一篇小说,没料到有评论质疑作者我本人的价值观,语气中充满了不屑和鄙夷。我本来想回复“你走错片场了吧?”后来不想回了,索性都删了吧。想想自己也傻,为什么生这种气呢?还是自己情绪管理有问题。
我会让自己的笔尖继续自由驰骋,如果你看不惯,我们就相忘于江湖。
我只在上帝面前下跪,但他不在这里。
--为什么写诗?--
最近想写诗。自己看看别扭,似乎还不如中学时写得好,但毕竟是个新的开始。
念书时当过文学社的社长,青涩岁月里曾有过一个文学梦。后来,觉得文学是最没用的东西,只供茶余饭后消遣,然后我和文学就疏远了,从此别过。她自有人热爱,我也爱上了别的。
自从有了手机微信,想遁地也不行了。本来最讨厌社媒,无奈还得为五斗米折腰,那些资料和文件似乎只能通过这个东西传送。我纳闷,伊妹儿只是个摆设吗?我说我没有微信,没有一切社媒账号,对方就像看个怪物一样看我……好吧好吧,随大流吧。
然后就有了各种同学群,拉我进群的兴奋大叫“终于找到你了!”,好像老刑警抓到了流窜已久的通缉犯似的。继而又被当时文学社的社员惊到,似乎他们现在都成了各行各业的翘楚,并且也始终没忘记对文学的初心。这令我惭愧,社员们对文学的信仰还是如此坚贞,而我却背叛了她。我现在如果浪子回头,她是否还愿意收留我?
犹犹豫豫,9月底终于在文学城开了博,练练对文字的感觉吧。
Nov/11th/2024
说的好,严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