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corp点net

Connect China with the United States / 联结中国与美国
正文

归去来兮

(2024-09-22 11:10:30) 下一个

(一)宽容、平和、妥协

平静的美国生活让我戒掉了赌博的嗜好,转而养成了上网的习惯。回到中国来,上网的感觉自然没有在美国那般惬意,不单是网速慢很多,有的网站也被屏蔽掉。本不是什么妖言惑众、危言耸听的末世警言,却偏偏弄得紧张兮兮。虽然有一些破口大骂的粗鄙文章,但那不过是骂街的泼妇,其实并不得人心。

令人欣慰的是也看到一些未曾浏览过的国内网站和博客,办的挺不错,让人耳目一新。其中一些剖析中国历史的文章,借古喻今,意在“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有自豪于中国悠久历史的成分,也有言辞犀利的见地:让国人引以为豪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不过是漫漫封建长夜里转瞬即逝的一缕亮光。

静下心来,更深一步地分析中国历史,真有点让人不寒而栗。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无非是一个王朝代替另一个王朝的恶性循环的历史。如何跳出这恶性循环的窠臼,也许需要眼光向外,作一些横向分析,难怪先哲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浴血奋战、衣衫褴褛的北美军队赢得独立战争后,并没有把英国殖民者千刀万剐,而只是在接受制服整齐的英军投降时,用一曲乐章「The World Turned Upside Down / 乾坤已扭转」来表达胜利的喜悦。经过惨烈的南北战争后,得胜的北方也没有对投降者反攻倒算,而是一纸大赦令,让士兵和将军都解甲归田。对于战争的反思,美国人唯一的祈愿是不要让国家再陷入战争。

相信你看到了美国人的宽容(中国也有同样的古训,叫做“以德报怨”)。宽容不是让邪恶逃避惩罚的藉口,但的确是跳出恶性循环的良方。信奉以牙还牙的中国人倾向于用一种极端对付另一种极端,殊不知形式虽然不同,极端的本质都一样。

宽容才能平和,平和才能协商。如果你喜欢看描述美国家庭的电视剧,你会发现即使是对于少不更事的小孩子,美国家长也习惯于讲“Let’s talk.(让我们谈一谈。)” 宽容平和的心态是协商的基础,妥协的态度则是以最小代价解决分歧的法宝。可能是因为妥协这个词带有贬义的色彩,拟或是人们误把妥协理解为怯弱,一向推崇中庸之道的中国人却没有学会妥协,于是乎结局总是冤冤相报、两败俱伤。

妥协是相互双向的行为,但主动权在于强势一方。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妥协才能维持社会的平衡,保护各方利益,也包括既得利益者。因为从来社会动荡都是从底层开始的,而一旦动荡开来,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受连累。并且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的社会底层更容易被仇恨支配,更难于学会宽容平和。

美国人的宽容平和为什么在中国就扎不下根?基督思想是重要因素。背负原罪来到这个世界的人们,现世的一生就是为了赎罪。一个勤于忏悔(在中国叫做“反躬自省”)的人更趋于理性宽容。美国有不少专职的神职人员,但绝大多数美国人也跟你我一样,不可能从早到晚手捧《圣经》。基督教义的浸润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进而改变言行举止。再加上仓廪实而后知礼仪,所以当你跨出国门,你会发现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会有这么多谦谦君子。

宗教从思想层面上约束人,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管束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对抗人性中恶的成分。作为思想动物的人类,注定需要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兼而有之。非常遗憾的是,作为社会润滑剂的基督精神,在中国却偏偏没有。

叹息之余,又一次体会到自己的软弱渺小,又多一分理解为什么美国人喜欢在仪式结束时说上一句“God bless America.(上帝保佑美国。)” 我也抬起头,仰望天空,希望寻找救世主的踪影。保佑了美国这么多年的上帝应该也会保佑中国,因为人们都在颂扬他信实公义。

February 2014
Shanghai, China

(二)Contrast / 反差

有朋友问我:你在美国呆了这么久,你觉得美国究竟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不好。看似简单的问题,我却答不上来。时而碰到来出差或旅游的中国人,他们倒能分析出优劣来。这才弄明白,呆得久了,反而忘了差别。不过仍然依稀记得,初来美国之时,还是颇多感慨的。

第一次来美国之前,碰巧去过一趟新疆,飞机经停兰州,在降落前降低高度飞行的几分钟里,透过舷窗看下去,黄土苍茫,寸草不生。第一次坐旅游大巴去大峡谷,对比积累的印象,心里在感叹,这美国的沙漠一路都是耐旱植物,还有动物飞鸟,根本就不是名副其实的戈壁沙漠。经过改良的自然环境,让这里整个国家就是一座大花园。

第一次看到拉斯维加斯的夜景时,还是颇为震撼。不仅在于城市的繁华,更感叹这繁华的城市居然硬生生从沙漠中间拔地而起。当时还在想,就算别的比不上,如果要比沙漠的面积大,美国可是远远赶不上中国,什么时候中国是否也能够将沙漠改造成宜居之地。

回到中国来,第一个不同是嘈杂。这也难怪,人口太多,你难得找到一方静/净土。不过听在日本生活过的朋友讲,虽然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国更大,却比中国更安静清洁许多。因为乡村太不宜居,让中国人都拥堵在城市;而国外的人们却喜欢散居郊外,享受田园静谧。

第二个不同是吸烟的现象。国外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医生、律师、会计师、IT从业人员、企业主、公司职员、等等)罕见有人吸烟,几乎可以讲,吸烟者就是素质低的个体。回到中国时碰巧几个军医大学的老同学相聚,发现少有人不吸烟,其中不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嗜好吸烟尚可理解,从医几十年的同学中吸烟比例如此高,让人意外。

中国人吸烟的比例高过国外,再加上人口众多,所以烟民数量庞大。更恼人的是很多人在室内公共场合吸烟,再加上插队现象和大声喧哗等其它恶习,让我心中生出一分困惑:古语讲仓廪实知礼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这么多年,为何国民的思想状态在很多方面比较我十余年前出国之时,似乎并无进步。也许物质决定意识有一个比较长的滞后期。

意识形态的滞后还体现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方面,与十余年前相比较,似乎毫无改观。政府官员的行踪报道和会议发言仍然占据重要位置,各级政府部门网站和大企业网站都能看到“党的建设”之类 Manipulation(意识形态的人为控制)内容,不少非国有企业也不能洁身自好。美国也能看到报道总统或州长的文章,不过数量程度的不同已经引致了质的变化。

娱乐方式也一如从前,酒足饭饱之后便是麻将。我对打麻将已经兴趣索然,记得问过旁边的同学,为何不上网打发时间。他叹息答复,网络上不是阿谀奉承,就是攻击谩骂。这让我回忆起有一次在美国看到的网上留言,当时正在建设网站,很多时候上网搜索问题。系统在留言的后面都加上了时间,有个问题是两年前提出(A方),直到两年后才有人回答(B方);之后C方留言略带嘲讽地说这个回答可能太晚,几天后D方留言指出互相帮助是论坛的生命力,这个回答可能对A方太晚,对于其他人可能正好及时;两、三天后C方又留言,对自己先前的留言表示道歉。当时就让我感叹,即使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美国人也要讲究礼仪道德。

回国之前我就提醒自己不要抱怨,可能是与朋友讨论这些事情时多了一些比较的成分,无意识间让别人听来有抱怨在其中,朋友们都安慰我这是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生活要求我们随遇而安,同时支撑我们今天随遇而安的,是明天会更好的希望。

静下来我问自己:“怎么会有这种无意识的抱怨?难道思想准备得还不够充分?” 一时之间还找不到答案。一个朋友(在日本生活十多年,七、八年前定居上海)的安慰让我蓦然打开心结:“有点儿不习惯,是吧?很正常,因为你从未来倒退回现在。” 有意思,也真难怪,试想你从现在倒退回过去……,那是我记忆中的童年。

April 2014
Los Angeles

(三)GDP、物价和生活品质

按照联合国统计数据(不同来源的统计数据略有差别,另三者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2013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16.768万亿美元,中国的GDP是9.181万亿美元,第三名日本4.899万亿美元。纵向比较无疑是巨大进步,不过因为人口众多,人均GDP仍然排名落后。

考虑到中国社会由来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如果单独计算城市人均GDP,则排名会大幅前移。再考虑到目前中国社会严重的贫富差距,中等及偏上收入者所占比例小,但绝对人数已经很多,他们的收入已经不亚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

以我在国内念书时的大学和研究生同学为例,多数人月收入在两、三万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也有四千美元左右(税后收入)。即使放在美国,也可以过得上比较闲适惬意的生活。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有出国旅行或短期停留的经历,他们自己也体会到,生活品质无法与国外同等收入的人群相提并论。

我们的上海办公室所在的商务楼两、三年前才落成,算不上富丽堂皇,当然也不寒酸。底楼大厅是落地窗,有三、四处带景观的旋转门,不过只有一处旋转门开放,其余都挡住,甚至上了锁。暂不说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顾虑,三、四处景观旋转门都为GDP作出了贡献,并且贡献比非旋转门来得更大。

如果举一反三,再考虑到令人心惊的烂尾楼和各种浪费,以及物价虚高、统计水分等对GDP的影响,就不难理解,相当多的GDP没有产生实际的效用,自然就不能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GDP这个概念太宏观,物价水平更实在。换算成同种货币作绝对值比较,上海的物价(其它城市的物价只是小幅而不是显著低于上海)总体上略低于洛杉矶,同时商品或服务质量差一大截。隐含的蕴意是,如果调整为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作比较,上海已经比洛杉矶更贵。

那么花费比美国更贵的价钱是否就能享受同等的生活品质?不能,因为得不到(Unavailable)。高收入家庭可以把居室装修得很华贵,但窗外的景致不可避免地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周末时间在美国,很多时候可以看到一些敞篷老爷车徜徉出行享受生活;中国的空气污染和交通混乱(噪音、抢道、停车的烦恼)让开车出行也不是享受现代化的成果。大环境的改善需要全民努力,政府不再缺位。

互联网已经成为必需品,上海上网的费用略低于洛杉矶,但网速更慢。中国大陆无法用谷歌(Google)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已经让百度不再是名副其实的搜索引擎,而是变相的广告。有时候很让人费解,中国的很多行业里,即使是领先者也不能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自然国民也就享受不到高品质的生活;反过来,不能提供高品质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为何在中国能成长壮大?

最近看到一名美籍华人在博客上讲,终于忍受不了中国而又再度移居美国,原因之一是在中国大陆不能用谷歌。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总是因环境而不同,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于能不能用谷歌搜索引擎无动于衷。在中国人看来,能否用谷歌与生活品质搭不上关系。是因为没有需求才让企业惰于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还是因为没有供给才让中国人简化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GDP在增长,物价上涨得更快,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压力大,因此生活品质也就难以提高。这一点从中国人的浮躁和怨怒也能看出来,因为心态平和、心境舒畅本身就是生活品质的指标。改革也好,革命也罢,民众关心的是如何提高生活品质。在一个充满浮躁和怨怒的社会里,富人和穷人都不能放松身心享受生活,所有人都成了受害者。要等到何时,中国人才能在自己的国度里过上西方人那样高品质的生活。

December 2014
Shanghai, China

(四)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

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互联网上有用的中文信息缺乏,垃圾信息倒是有一大堆。在海外生活过或是常看英文的华人可能会感觉更明显,因为对比之下就一目了然。

因为建设和维护网站和网店,我时常浏览各类中文和英文的网站,同业的网站早已经看遍。在翻译相关的英文资料的时候,经常强烈地感受到互联网上的中文信息缺乏。就哺育婴儿方面的文章而言,因为需要很多专业知识,所以相关的英文资料大都在专业的协会团体网站上,或是由专业人士执笔;而中文的相关资料大都是业余写手东拼西凑,其中不乏断章取义、误导他人的内容。

事实上各个领域的中文资料在互联网上都只是差强人意。依稀记得初来美国之时,仍然因循在中国时的习惯,碰到什么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问身边认识的人。有老移民热心地告诉我,美国是个公开透明的信息社会,有不懂的问题就打开谷歌。

显然这不适合中国,因为在中国打不开谷歌。即使暂时不论中文资料远逊于英文资料,我比较过用同样的中文关键字在谷歌和百度搜索,百度显示出来的更多的是一堆垃圾。很不理解中国政府屏蔽掉谷歌的举动,因为谷歌只是工具,一件优秀的、不可多得的工具。就算是对政治敏感的内容不合意,那么只需屏蔽掉不合意的政治内容,犯不着把工具都扔掉,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就拒绝进食(类似于因噎废食)。

互联网上缺乏中文的各种专业信息资料,现实生活中缺乏有格调、有深度的文化思想作品。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但是由于集权的压制,当前中国的状况是文化匮乏(多的是媚俗和颂圣)、思想平庸(主流是惟利是图、急功近利)。在文化和思想方面的探索与天文数字般的十多亿人口极度不成比例,实在是汉语言和华夏民族的不争气。缺乏文化底蕴的群体自然就没有向心力,没有诚实信用的契约精神;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国民始终摆脱不掉奴性意识,欺下媚上,摇摆逢迎。

文化匮乏、思想平庸是抽象的概括,具体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人人相互提防、以邻为壑,冷漠自私又好攀比炫耀;对权贵阿谀奉承,对同侪排挤倾轧;意识上缺乏公德之心,自然言谈举止就粗俗狭隘:室内外公共场合随意抽烟、广场舞及其它噪音扰民、各种粗鄙言行不胜枚举、各样伪劣掺假横行无忌、特权阶层则自行享受特供商品;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以能哄会骗为荣,有公私官职者则沉浸于高人一等的优渥幻象。虽然华人中不乏杰出人才和正直人士,但整体肯定是从多数来定义。由于缺乏人文思想的熏陶、平等互敬的观念、法制严明的环境,所以中国人整体上在外被西方人鄙视,在内则欺诈敷衍、损人利己(参见《中国在诚信测试中排名最后》)。

幸好互联网没有国界,世界各地的中文读者可以分享不多的中文信息,虽然中文的资料和作品理应更多地由中国大陆人士来创作。仍然以哺育婴儿方面的文章为例,借助谷歌的强大功能,我变换不同的关键字搜索,又找到些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出资整理编写的内容。因为引导页是英文,很多华人读者看不太懂,于是我将引导页翻译成中文放在我们的网站上(见《最佳起步资源中心》)。中文读者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记得在心里对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说声感谢。Thank you.

April 2018
Los Angeles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