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世界,有一個流傳十分廣泛並令人深信的故事:在大清國原本的對英貿易中,由於大清國的產品適銷對路,頗受英國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同時英國的產品無論品質和性價比都遠遠不及大清國的本土產品,因此洋貨在大清國根本無法取得市場的認可導致根本沒有銷路。這種一邊倒的產品差異導致大清國始終佔有無法撼動的貿易優勢,巨額的貿易順差導致英國流失了大量白銀。而大量白銀的流失使得英國政府對大清國非常不滿。
後來狡猾的英國商人,悄悄將鴉片輸出到大清國,並導致大清國的人民對這種毒品產生依賴,進而欲罷不能。這些英國商人甚至通過違法的鴉片走私,肆無忌憚地毒害了人民的健康,同時更是賺取了天文數字的白銀,大清與英國的貿易關係迅速逆轉。由於大清政府無法阻止大量白銀的流出,導致大清國自身的金融系統瀕臨崩潰。
道光皇帝正是在這樣的萬般無奈下,才派遣林則徐到廣州實施嚴厲的禁煙行動,試圖挽回大廈將傾之勢。
熟悉嗎?大家從小學到的是不是就是這個故事?情節上有理、有力、有節;道理上好似沒有任何違和感;甚至在邏輯上也絲絲相扣。 可是不知為什麼,我一直就覺得這個故事中有什麼地方不對勁。難道大清國手工製品的質量、產量、成本會輾壓英國的工業化機器生產?真是這樣,搞什麼工業革命啊?直到後來,我拋開老師們教給我的歷史,獨立思考、獨立求證後才發現前面這個故事是徹頭徹尾的謊言,相信很多人聽我這樣說,都會心頭一緊。好吧,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之前,是一個對外幾乎完全封閉的國家。關於這一點,不需要我多說了吧。封閉成什麼樣子呢?那時候洋人(當然包括洋商人)沒有絲毫可能擅自進入大清國的內地,連離開廣州城都是嚴格禁止的。更是沒有可能拿著他們自己的產品在大清國進行最基本的推廣和銷售活動。洋人如果偷偷出現在內地,是很可能掉腦袋的。當時大清國對所有外商(朝鮮是一個例外)施行的是“一口通商”和“公行制度”。
大家不要被“一口通商”這個詞的表面意思所蒙蔽,這裡所說的一口,指的是廣州城,但並不是說廣州這座城市會像現如今的深圳一樣,成為一個特區,承擔對外開放的職責。大清在廣州城外專門開闢了一個區域,洋人只能在這裡經商。別沒,說是經商,可是經商的對象也是特定的。在大清國,與“一口通商制度”相伴的還有一個“公行制度”,所謂的“公行制度”,就是指所有的洋商人,只能通過清政府指定的幾家公行從事進出口貿易,請注意我說的是“只能”。也就是說,在那個年代,任何外商,只能到廣州城外指定的地點,與指定的公行,進行指定產品的交易。鼎盛時,指定的公行共有十三家。他們徹底壟斷著整個大清國的進出口貿易。什麼產品可以在大清國賣,不是市場決定的,而是由官府認定的十三行所把握。
面對這樣一個完全不開放的市場,我們在這裡討論英國產品是否適合大清市場的需求,這簡直就是笑話。舉一個例子吧,如果有人告訴你,美國服裝大廠Levi’s被告知,他們的牛仔褲不適合北朝鮮人民的喜好,因此他們無法獲得北朝鮮的市場。你是不是會笑出聲?在北朝鮮,他們的人民根本就不被允許穿牛仔褲,北朝鮮的人民只有仇恨美國的權利,北朝鮮的市場完全控制在政府手中,對外完全不開放,無論Levi’s生產什麼產品,除非得到北朝鮮政府的允許,否則Levi’s永遠不可能進入北朝鮮,這與產品、質量、品質、價格等等,沒有半點關係。我不知道我這個例子大家是不是看懂了。
我們再回頭看看當年的大清國,其基本情況與現在的北朝鮮是一樣的。在這樣的狀況下,前文所述的所謂“英國產品無法打開大清國市場”這句話,不是謊言和笑話是什麼?
與之相對,大清國的產品,例如茶葉、瓷器、絲綢等等,卻可以自由地進入英國市場,因為英國政府既不閉關鎖國也不過多干預市場行為,這樣形成的貿易不平衡,怎麼能簡單地用市場理論來分析呢?由此可見,編造那個故事的人,其實是當著大家的面偷換了概念,然後他篤定沒有人會好好思考這個故事背後的邏輯。不幸的是,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相信了這個謊言。
憑心而論,已經基本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有無數大清國需要的好東西,例如各種先進的武器槍砲、玲瑯滿目的機器設備、各種技術專利、各種科學儀器以及物美價廉的工業產品。為什麼這麼多好東西卻沒有進入大清國呢?答案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講過了,當年英國派來的使團,攜帶了大量的高科技產品,但是乾隆皇帝和他的大臣們卻嗤之以鼻,連多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你能怪英國人不把好東西拿到大清國嗎?
僅就紡織品而言,自從英國人開始機器大生產後,起紡織品的質量遠遠高過了大清農村的土布,而且價格優勢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那麼英國的紡織品能進入大清國嗎?當然不能。是老百姓不喜歡或買不起嗎?當然不是。因為決定此事的是皇帝和皇帝的爪牙。
最後必須要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鴉片成了英國唯一能打入大清國市場的產品?為了搞清這個答案,請大家必須憑良心回答以下問題:
1、當鴉片貿易(包括走私)進行的時候,英國商人面對的大清國是不是就是我們所說的那個大清國?換言之,一口通商和公行制度有改變嗎?當然沒有!
2、英國人不能擅自進入大清國內地,更不能隨意推銷自己的產品,這是事實嗎?當然是,鴉片難道是唯一的例外嗎?當然不是!
3、英國人的紡織品進入大清的途徑與英國人的鴉片進入大清國的途徑有什麼不同嗎?沒有啊!
最後請回答,為什麼英國人最後只剩下向大清國輸出鴉片呢?
答案是,因為大清需要這東西。更確切地說大清的某股勢力或利益集團需要鴉片。理由前面說了,大清允許什麼東西進入大清,不是英國人決定的,而是大清自己。
還用剛才北朝鮮的例子推演,Levi’s的牛仔褲能不能在北朝鮮大量銷售,不是Levi’s決定的,而是北朝鮮政府。你可以走私,但是沒人敢穿,因為那是掉腦袋的事。同理在大清國,鴉片能否在大清銷售,不是英國人決定的,而是大清。你可以走私,但是沒人敢買,因為吸鴉片會掉腦袋。你看出門道沒有?如果大清真的嚴禁鴉片,哪裡有什麼鴉片貿易?事實是:首先,吸鴉片不會掉腦袋;其次,鴉片的本地生產和走私進口暢通無阻;第三,消費市場購銷兩旺??還要說嗎?鴉片氾濫誰之過不是明擺著嗎?英國人不是背鍋俠是什麼?
至於為什麼英國人必須背這個鍋,因為極權專制統治者們發現,英國人真正的恐怖不是鴉片而是他們所攜帶的先進文明和先進制度。鴉片不會要極權專制統治者們的命,而先進文明和先進制度會令他們失去一切。因此,統治者要求他的韭菜們必須痛恨那些洋人,為了讓韭菜們恨得理直氣壯,就造一個大大的黑鍋讓他們背上,而黑鍋上最熠熠生輝的就是“鴉片”。鴉片代表了毒品、掠奪、侵略、瓜分??多完美的設計!
最後,請大家靜心想想,“鴉片戰爭前,英國沒有產品適合大清市場。”這句話,到底是不是謊言?
==================================================================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那個年代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但是由於許多奇怪的原因,我們現在看到的卻是極度扭曲的歷史。還原那段歷史,是我這一系列文章的目的。但是每片文章的篇幅是有限度的,分段發表,難免帶來結構和邏輯上的斷裂,因此,如果大家希望看到更完整的內容,歡迎在網上購買我的作品:《妄議前朝》之鴉片與戰爭(點擊書名可以前往購買,您可能需要登陸“樂天書城”)。朋友們的購買對我是一種肯定,也可以變相支撐我完成更多的寫作,畢竟寫文章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妄議前朝》正逐漸形成系列,除上面提到的書外,《妄議前朝》之洪教主的地上天國,也已經出版,如果大家對太平天國歷史感興趣,可以順手在網路上一併購買。我的第三本關於洋務運動的書正在創作中,預計年內出版。屆時我會通告大家。
購買我的書當然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暫時不購買也不是你的錯,能讀我的文章已經讓我感到三生有幸了,做為一個剛到美國的中年文青,能通過文章結識大家,足可以令我“偷著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