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园

与您分享美好的事物,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正文

非洲圣人——阿尔伯特·史怀哲

(2024-09-01 01:49:59) 下一个

 

生平简介

阿尔伯特·史怀哲(德语:Albert Schweitzer,1875年1月14日-1965年9月4日),德国阿尔萨斯的通才,拥有神学、音乐、哲学及医学四个博士学位。他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神学家、医生、管风琴演奏家、社会活动家、人道主义者,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1875年生于德、法边界阿尔萨斯省的小城凯泽尔贝格(当时属于德意志帝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他精通德、法两种语言,在9岁时,就成了演奏风琴的能手。1898年在巴黎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获得哲学和神学博士学位,1899年,任圣尼古拉斯教堂传教士之职。1901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神学院院长。

1904年,在哲学、神学和音乐方面已经拥有巨大声望的他,听到刚果缺少医生的呼吁,决定到非洲行医。历经九年的学习,他在38岁的时候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史怀哲夫妇俩于1913年来到法属非洲,主要靠巴赫作品演奏会的收入,在加蓬创办兰巴雷内麻风病院,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奋斗为当地人民治病。

他是德-法哲学家,音乐家、传教医师。为人类和平事业做出了贡献,于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金。被称为“非洲之子”。1957年,他的传奇经历曾被拍成电影。他是巴赫作品的权威解释者。他著有《音乐家诗人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对巴赫作品中装饰音的处理原则加以阐述,对后来演奏巴赫作品的贡献很大。著有《德国和法国的管风琴制造艺术与演奏家》。他与维多尔合编了5本《J.S.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后又与E.涅-贝尔热续编了3本。他的其他主要著作还有:《康德的宗教哲学》、《耶稣的弥赛亚和受难的秘迹》、《文明的衰败与复兴》、《文明与伦理》等。 他于1965年逝世,终年90岁。

神学研究

当他还是年轻神学家的时候,在1906年出版了他首部著作《耶稣生平研究史》(The Quest of the Historical Jesus),获得很高的名誉。在这本著作中,他以末世学的信念解释耶稣的一生。史怀哲示范了一种新的作法:为了重新塑造耶稣而利用历史研究来描绘耶稣一生,俨如历史学家的描绘一般。这部著作成为新约圣经研究的次领域长达数十年之久。

他凭着神学博士论文,包括了1911年的《耶稣的精神病学研究》和1930年的《使徒保罗的神秘主义》建立了声誉,并且成为《新约圣经》学者。他对保罗的研究中,他检验了保罗的末世论理念,并以此检验了《新约圣经》。

当时他在斯特拉斯堡的圣尼古拉教堂担任归正会牧师,他曾祝福特奥多尔·豪斯的婚姻。特奥多尔·豪斯后来成为德国的首任总统。

音乐才能

或许是受其祖先影响(阿尔萨斯祖先中有牧师、老师和管风琴师),史怀哲极赋有音乐方面的天分。五岁跟外祖父学钢琴,七岁时便写了一首赞美诗,并编写和声附在合唱曲的旋律中;八岁还踏不到踏板就开始弹奏根斯巴赫教会的管风琴。他传承来自祖父对管风琴的热情,经常关心各地的管风琴与其制作方法;同时也是一位风琴即兴的高手。不论旅行或经过哪一个城镇,一定会去参观管风琴,其它的杂事可以弃置不顾,不然的话,他心里会觉得惴惴不安。例如在路兹伦的礼拜堂要安置优秀的管风琴时,史怀哲专程去参观如何安置;九岁时曾在一次礼拜中代替正式的风琴师演奏,并独当一面地开始在教堂礼拜中担任司琴的工作。十五岁拜改革宗圣司提反教堂风琴名师尤金·孟许学管风琴,这是史怀哲生命中第一次与巴赫的邂逅。十六岁被准许在礼拜中接替游其纳·孟哈的司琴工作,并在圣威廉教堂担任巴赫清唱剧与受难剧的管风琴合唱伴奏。年轻的史怀哲也相当喜爱瓦格纳的作品,不管是歌剧《唐豪瑟》,或是千里迢迢远赴拜罗伊特聆赏巨大的连篇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甚至后来还发展到与瓦格纳夫妇成为友谊的关系。

十八岁到法国巴黎追随著名的管风琴泰斗魏多学琴,同时还拜菲利浦(J.Philip)学钢琴。当时的史怀哲正在斯特拉斯堡研读神学与哲学;魏多教授一向只收在音乐学校主修的学生,但史怀哲在其面前弹奏了一首,魏多教授非常赏识他,称许他,立刻收他作学生,同时预料他将来必然会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这位魏多教授的教育以深刻的技巧指导史怀哲,并以优美的立体感来演奏。因他的教诲,使史怀哲明白在音乐中建筑美的意义。

二十三岁拜李斯特的高徒杜劳特曼学习钢琴。史怀哲在二十五岁时已是斯特拉斯堡尼古拉教堂的牧师,但他同时也正在研究音乐理论,并开始管风琴音乐演奏方面的事业。二十六岁时已有哲学博士学位。三十八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稍后年间,着手写巴赫管风琴乐的详尽书籍,一方面也同时举行管风琴音乐演奏会。

当三十八岁第一次向非洲出发时,巴黎的巴赫学会不忍心使这位音乐天才被埋没于非洲丛林里,便赠送史怀哲一项意想不到的礼物,这是一台特殊打造足足三吨重的钢琴,它有大风琴一样的键盘,并附有管风琴踏式板。为了对抗非洲经年潮湿的气候和白蚁,钢琴的表层全部用锌细心镀过。这部构造异常特殊的大乐器,后来陪伴史怀哲在非洲度过半个世纪的岁月。

非洲岁月

史怀哲虽然自幼多才多艺且发展顺利,但他心中一直念念不忘从小向往的服务与帮助他人的志愿。二十九岁时,史怀哲读到了一篇有关非洲大陆极需医疗援助的文章,这促使他在次年做出了一个震惊他的父母和好友们的决定:放弃了他蒸蒸日上的学术地位和演奏生涯,重新进入医学院去学习。八年后,史怀哲终于完成了他的心愿,1913年和他志同道合的伴侣海伦远赴西非加蓬的兰巴雷内,在原始森林边的奥顾(Ogooue)河畔建立了史怀哲医院,开始为非洲人民奉献他的爱心。

史怀哲从三十几岁去非洲,在接近蛮荒的贫穷落后地区为他素不相识、语言不通的非洲人民献上他所有的精力、智慧和爱心将近五十余年,直到他以九十岁的高龄在兰巴雷内逝世。在最初的三十多年中,他还经常奔波于欧洲各大城市,举办他拿手的风琴演奏会,为他的医院募集经费。

爱因斯坦说,像阿尔伯特·史怀哲这样理想地集善和对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

1953年,他78岁,漫长岁月,爱心似海,世人为之动容。他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自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这位慈祥博爱的长者在奥斯陆接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个奖代表多年来全世界对他的尊敬和推崇。他毫无保留,把全部奖金连带演讲、演奏所得,全都用来增盖兰巴雷内的麻风病院。

1965年,他90岁,这位20世纪人类良知的代表,和平之子,他说:“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的活过了。”之后,他便息了地上的劳苦。

史怀哲虽已辞世半个多世纪,但他仍是全球志愿者们最尊敬、最仰慕的人之一。史怀哲为人谦和,很少诉说自己的事迹与成就。但他以实际行动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不断鼓舞和感动着许许多多后来的志愿者,去追随他四海一家的博爱情怀。国际上现在还有许多人在宣扬和发展史怀哲的博爱精神,其中较有名的是国际阿尔伯特·史怀哲组织(International Albert Schweitzer Association)及国际阿尔伯特·史怀哲基金会(International Albert Schweitzer Foundation);前者着重于发扬史怀哲的精神,后者着重于继续他在非洲的医疗援助工作。

注:本文根据网络资料整理而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澳洲紫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桔子熟了' 的评论 : 一位了不起的天才,谢谢桔子留评!
澳洲紫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谢谢鹿葱补充!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也翻译为: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
桔子熟了 回复 悄悄话 拥有神学、音乐、哲学及医学四个博士学位,德国著名哲学家、神学家、医生、管风琴演奏家、社会活动家、人道主义者。这就是天才中的天才!喜欢第一张照片,很有力量!!
澳洲紫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仁可' 的评论 :不客气,谢谢仁可留下的史怀哲闪光的名言!
澳洲紫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晴朗见南山' 的评论 :谢谢晴朗的阅读,欢迎你,爱花之友!
仁可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你的介绍!他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名言。其中一句“At times our own light goes out and is rekindled by a spark from another person. Each of us has cause to think with deep gratitude of those who have lighted the flame within us. Albert Schweitzer” 甚喜。谢谢你。
晴朗见南山 回复 悄悄话 好丰富详实的资料,学习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