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自创立以来,便以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内容风格著称。它允许用户发表各种观点,涵盖从文学创作到时事评论的广泛话题。由于其言论自由的特点,许多在中国大陆难以发表的观点和文章在《文学城》上找到了展示的平台。这种特性使得《文学城》成为许多海外华人以及一些翻墙过来的大陆国人了解和讨论中国内外事务的重要平台。
从国内政府的角度来看,《文学城》被视为“反动”网站。因为网站上存在大量批评中国政府政策、揭露社会问题、讨论政治体制等内容。这些言论被政府视为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此外,该网站为海外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和讨论中国事务的渠道,被认为会导致信息外流或传播谣言,从而泄露“国家机密”,并被“境外反动势力”利用。而且,网站上有很多对中国威权政府的质疑和批评,这在严格控制舆论的环境中,被视为对政府权威的直接挑战和攻击。
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内容的控制非常严格,任何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或挑战政府权威的网站都有可能被封锁。对于《文学城》而言,其允许用户发表的多样化、甚至是批评性的言论,自然引起了中国政府的警惕和抵制。国内封闭《文学城》可以被视为政府维护网络空间“纯净”、防止“有害信息”传播的常规举措。
另一方面,关于《文学城》是“大外宣”的传闻也不绝于耳。这种观点认为,《文学城》实际上在发挥宣传中国的作用,甚至有些人怀疑其背后有官方的支持。这是因为,在某些栏目和文章中,确实可以看到一些对中国发展的正面报道和评论。这些内容被认为是在向海外华人传递中国的正面形象。还有人怀疑《文学城》通过文化、历史、文学等软性内容,向海外华人和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的软实力,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此外,《文学城》也发布一些支持中国政策和发展的文章,在提供一种相对平衡的视角的同时,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和质疑。
《文学城》究竟是“反动”网站还是“大外宣”,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它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者的立场和角度。客观而言,《文学城》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既包含了对政府的批评和反对声音,也有传播中国正面形象的内容。它既不完全是一个“反动”网站,也不完全是一个“大外宣”平台,而是一个多元化的言论平台,反映了海内外华人社会的多样声音。正是这种复杂性,使得《文学城》在不同人群中有着不同的定位和评价。
我们当然不排除《文学城》中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文学城》这一开放平台,刻意地将其“打造”成一个“反动”网站,或者是将其作为“大外宣”的工具。但这只是极少数,可以忽略不计,任其折腾,那叫做是“泥鳅掀不起大浪,跳蚤顶不起被窝”。
《文学城》于1997年由几位旅居美国的华人创立,初期主要以提供文学作品和文化交流为主。网站的名字也反映了这一点,旨在打造一个“文学”的“城堡”。早期的内容以原创文学、诗歌、散文、书评等为主,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和写作爱好者的关注。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网站逐渐扩展了内容范围,增加了新闻、时事评论、生活资讯、健康养生、投资理财等多个板块,成为一个综合性信息平台。之后,《文学城》开始引入更多的用户生成内容(UGC),用户可以投稿、发帖,增强了互动性和社区感。
后来,网站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功能,推出了论坛、博客、评论区等互动模块,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自由发表意见,交流信息。从此,《文学城》形成了一个活跃的在线社区,用户遍布全球,特别是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华人圈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015年后,为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文学城》推出了移动端应用和多媒体内容,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访问网站。网站也加强了视频内容的制作和传播,增加了新闻视频、访谈节目等多媒体内容,丰富了用户体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文学城》的访问中,80%以上来自美国和加拿大,而且,80%以上是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访问。
在此,要做一个特别声明:以上关于《文学城》的介绍和统计均来源于网上查询信息。本作者只是来城中闲逛的一个普通博客,不认识城中的任何一名“高官”或“城管”。我尝试想了解多一些这座“城”的信息,但看到这个“城”的官网上“文学城简介”的更新时间是10多年前的“11/04/2013”,“联系我们”栏目的更新时间也是10多年前的“01/08/2013”,联系方法更是简单粗暴到只有在线表格和邮箱,没有地址,没有电话,没有人名。
唯一可以查询到的是,《文学城》在美国注册的公司名称是 WXC, Inc.。这个名称表明该公司在美国正式注册,并以此身份运营《文学城》网站。由于《文学城》是一个私营企业,其股东信息未公开,所以具体的股东姓名和背景信息不详,《文学城》盈利情况和财务支持的信息也不公开。
《文学城》作为互联网媒体和社区平台,主要盈利模式依赖广告收入和商业合作。由于具体的财务数据没有公开,我们无法确定其当前是否盈利。然而,从《文学城》的网站架构、更新维护、美工设计、论坛管理、广告规模等等综合因素来考量,《文学城》仅仅可以勉强拿到及格分。连自己家门上的“文学城简介”和“联系我们”都要拖个10多年还不更新,由此可以推想,《文学城》在经济上捉襟见肘,运营上人手短缺。
37年来,不管发生了什么变化,《文学城》可以这样一路艰难走来,实属不易。更加不易的,是要左右逢源,两边讨好,这是难上加难。敝以为,《文学城》“不忘初心”,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客观公正,维护了公平合理,保障了言论自由。当然,经营者在运营《文学城》时,总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主观偏向和个人情绪,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经营,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时显得“反动”,有时表现成“大外宣”。这些都情有可原,城中的民众应该加以理解和谅解。
甚至,假设《文学城》某个时期、某个事件、某个人物接受了某股“境外反动势力”或者“境内革命势力”的资助或支持,说了一些偏向的话,做了一些违心的事,也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不能一棍子打死,直接定性为“现行反革命”或者“五毛党”。《文学城》至今没有成为一个完全商业工具或商业模式,还能磕磕碰碰地走下来,在相当程度上保障了言论自由和客观公正,已经十分难得。
有人在我的博文上留言质疑我为何短短时间内成为“热门博主”?言下之意是有城中的高官或“城管”偏袒和支持我。我的回答是一加一个字再加一个符号:没有!
进“城”来逛的人,主要是来关心国家大事天下大局,但更多的在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和论坛上凑热闹。作为“城”里人之一,我看到的是,进“城”的人,虽然不少热衷政治,但更多的是热爱生活。譬如,我的时政博文《为什么海外华人依然对中国心存恐惧?》浏览量不到3千,但我的美食博文《西安美食之油泼面》累计浏览量轻松破万(看本文附图)。由此可见,热爱生活的“城”里人远远比热衷政治的多得多。
我们都是“围城”里的人,我们都热爱生活,也关心时政。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反动”也好,“大外宣”也罢,我首先代表我自己感谢《文学城》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同时鼓励大家趁《文学城》还没有被彻底“收买”或“叛变”、被最终定性或被裁决为“反动”或“大外宣”平台之前,添油加醋,各抒己见,满足自己口味的同时,也提升一下自己的品味,更多地回味和思考。
誰成想如今真出名了
你说的太对了。现在文学城这批外宣的狗儿猴儿,完全学习国内和前苏联造谣生事的前科,自己写几个挂羊头卖狗肉的馊文,用假的点击量来招摇过市。不断在它们认为是反党恨国的博文下留言打击新老博主。这些技俩很泼妇和泼皮,很有土匪风范。
那個Covid謠言……城内上了年紀的人應該都有點印象吧?80年代蘇維埃解體之前散播過一個AIDS的謠言——除了換了個病毒名稱外,其餘的乾脆就是一模一樣——連那個Fort Detrick的字眼都沒改動。
嗎。。。誰叫五毛粉紅們99.9%是本世紀出生的(也難怪BJG想冒充年輕人呢)
呵呵
油翁的评论是针对我的回复的吧?
我认为共产党干得不错,有以下的理由
1. 经历过反右文革等一系列错误以后,进行了拨乱反正,并搞改革开放,现在国家发展的不错。老百姓的总体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城市建设也很不错。当然是同以前比,同美国比那还差200年。
2. 没有像苏联那样崩溃掉,国内一直稳定,建国后没有发生内战。现在的俄乌战争,其实同内战差不多。说明中共干得比前苏联好,也比现在的俄罗斯好。
中国即使采用美国同样的制度,也是无法赶上美国的。
再说我们作为海外华人,共产党能够干到60分,我们就应该满意了。他们干到90分,中国发展太快,不也是会有矛盾吗?
中国共产党掌权,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如果现在换掉共产党,就能保证中国不乱吗?
换了中国就能更好吗?
中国更好了,美国不会打压吗?
大外宣的网站和报纸在国外,或者在国内起个外国名字,都是国内不翻墙或者稍微翻一道墙就能看到的,是专门喂给国内那些想追求真相的小粉红,他们以为看到的那些国外网站,都是真的外国人办的。我的亲戚两个粉红,成天拿俄国的中文网站内容来作为证据,比如说看到新馆病毒绝对是美国什么堡实验室做出来的。
在得到這個認識之前,不可能寫出真正有價值的關於中國問題的文章。
回复 '野彪' 的评论 :
爱国不爱党就是五毛了?那我是铁定的五毛啊。我爱国,也觉得共产党干的不错。
不过我不是党员,连团都没有入过。但我同辈人中,有一个是党员。
也只有他对共产党恨之入骨,其他非党员的,都不反党。
我们感谢文学城,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网络空间和媒介渠道,但也别把它说的太高尚,毕竟它的目的是盈利,而不是免费服务。听网站的老用户说过,刚开始文学城最有名的是几个有颜色的论坛(美人风姿什么的),大部分人就是因为它们才过来的,所以不要用道德的标准来评判它。
擧個例子:我的屬性屬於最反動的那類category,我存在。BeijingGirl1屬於最大外宣的category,BeijingGirl1也存在。
Simple as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