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读者的评论,可点击 https://bbs.wenxuecity.com/mychina/1090844.html
李克强对改革开放的乐观可能来自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那是他那个年代作为必修课的政治课的内容。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历史进程是通过冲突和解决不断推进的。社会的冲突,崩溃和毁灭是历史进步过程中的暂时现象,更高级的社会和意识形态会诞生。从长远看,人类文明始终螺旋式上升和进步。
但这与我在上一篇短文中从历史的角度的举证相矛盾。比如,玛雅文明在科技、天文学和建筑学等方面非常先进,但最终消亡,只留下我们对它的无知和空白。人们无法理解或重建那些已经彻底消失的文明,这意味着历史并不会按照黑格尔所设想的那样“螺旋式前进”。
极端情境:假设有行星撞击地球,化地球变和人类文明为尘埃,辩证法很难解释这种灾难性毁灭。“螺旋式前进”的概念变得无意义。没有生物留下来延续文化,螺旋式的上升无从谈起,历史不会“螺旋上升”,而是完全中断。
若那时的国内政治课不受局限,哪代人会发现那个时代西方不是只有黑格尔或马克思,那时的西方思想界群星闪烁,休谟,卢梭,亚当•斯密, 洛克、孟德斯鸠…,他们的光辉照亮了现代西方文明高速发展之路,而恰恰不是黑格尔或马克思主义。
以休谟为例(哲学家大卫休谟影响了西方一代启蒙思想家,甚至直接影响了美国的建国,美国国父富兰克林是他的好友),来看看他会怎么评论黄河长江不会倒流这个命题。
休谟将知识(命题)分为两类:1. 演绎命题demonstrative statement,(比如“2 + 2 = 4“),是自明的先验的,即“在经验之前A priori”已知的,否认它们会导致矛盾。2. 或然命题probable statement,( 经验的a posteriori 比如,“现在有明月“。出门看一下即可验证)可验证或反驳。这就是“休谟之叉。
有趣的是休谟认为任何不属于这两类的命题都无意义,因为我们无法检验其真伪。这样,一方面,接受休谟的经验论意味着要放弃大部分人类探究领域(如形而上学或伦理学,像“上帝存在”,“灵魂不朽”,“说谎是错误的”等等)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拒绝休谟的经验论就需要提出一个替代方案,以合理解释非演绎或非经验性命题的价值和真理性。而这很难做到,造成了两难。
休谟的“无意义”命题并非说这些命题没有价值,而是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出发,质疑我们能否通过理性或经验去验证这些命题的真伪,这怀疑态度激发了哲学家和科学家去寻找更加坚实的知识基础。例如,休谟对因果关系和归纳推理的质疑让科学家更加关注如何验证理论。卡尔•波普尔的“可证伪性”理论正是在回应休谟的怀疑时发展出来的,它为科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判断标准。
一个经典是对因果关系cause and effect的解读。休谟认为,因果关系不能通过演绎推理也不能通过或然推理来证明,因为我们只能观察一个事件发生后另一个事件发生,但不能直接观察到“因果”本身。因此,因果关系的观念只是人类习惯性地将事件的重复联系在一起,而非来自理性或经验。
康德试图摆脱休谟之叉,提出“先验的因果概念”,即因果关系并不是通过经验得来,而是人类认知的结构之一,用来组织和理解经验。康德通过先验哲学为人类知识提供了一个更丰富的框架。但引发了新的问题:如何证明这些先验概念的合法性?先验因果关系属于非经验的领域,康德无法用经验来验证这些概念,因为它们在经验之前就已经存在于心智中。而且它也不是一个演绎命题,无法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所以康德的观点仍缺乏逻辑证明或经验验证。
有了这个基础,让我们再回到“黄河长江不会倒流,即改革开放不可逆转”这个命题。
先看休谟的著名例子:我们从每天早上看到太阳升起推断明天太阳也会升起。但声称太阳明天会升起并不是一个演绎命题(可证明的陈述),因声称相反的情况并不涉及逻辑上的矛盾。这也不是一个或然命题(基于经验可能的陈述),因我们当下无法体验太阳未来的升起。
同理,过去的改革开放并不能保证未来改革开放。相反的情况并不涉及逻辑上的矛盾,并不是一个演绎的必然性结论。这也不是一个或然命题(基于经验可能的陈述),因我们无法现在体验未来的改革开放。
就像明天股票市场一定会涨; 火鸡们认为自己明天9点仍会被喂食; 打江山者就该坐江山;某国情只适合独裁制度;明天太阳会升起…,李克强那代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唯一正确的哲学。但他们不知道这个认知只是受到局限以后的“经验”,是特定环境与制度把人类文明最耀眼星辰的光芒遮蔽后得出的结论。
同样,生活在信息自由的西方的人们没有自我设限吗?若停止探索,人们的认知会比信息受限的人们高多少?目前美国许多选民面临大选的两难:一位候选人有共产主义倾向,而另一位有独裁倾向。那么,继承了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与大英帝国的文明的这样一个集西方几千年文明大成的国家会继续是人类文明的灯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