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斯拉在最新的发布会上展示了一辆没有方向盘和脚踏板的汽车时,整个世界的科技版图再一次震动。曾几何时,国内的电动车产业还在欢呼自己“遥遥领先”,一切仿佛顺风顺水,发展势如破竹。然而,现实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将那些自诩“领先”的声音打回了现实。
国内电动车的崛起,归功于马斯克的开放专利政策。这一举措为那些曾被技术封锁的制造商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可以说,国内的电动车制造在马斯克慷慨大方的开路下,顺利地找到了起点。然而,当国内车企以为自己能够独立“领跑”时,特斯拉已经开始了没有方向盘的未来规划。
马斯克没有只是“开放”一个起点,而是在起点之后继续领跑。他的无人驾驶技术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实落地,并且正在不断颠覆人们对交通工具的定义。而国内的某些所谓“领先者”,还沉迷于表面数据的繁荣,鼓吹自己如何伟大,更有甚者,还拿特斯拉做对比。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创新已经甩开了他们几个时代。
特斯拉去掉了方向盘,象征着人类将彻底告别传统的驾驶模式,进入自动化、智能化的新时代。而那些嚷嚷着“遥遥领先”的声音,不仅没有跟上这场技术革命,甚至连自己将驶向何处都未曾想清楚。
自吹自擂的“领先”不需要方向感,反正只要围着自己的舞台转圈,高呼几句“遥遥领先”,便可满足大众。可当真正的技术革命摆在眼前时,这些声音便瞬间显得苍白无力。他们只懂得“叫好”,却不知“向前”。当全球都在关注如何去掉方向盘、如何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时,他们却在小小的舞台上继续嚷嚷:“我们遥遥领先!”
没有方向盘和脚踏板的特斯拉,再次给那些“盲目自信”的人上了一课。真正的创新不是喊口号,也不是用数据堆砌的空话。那些所谓“领先”的企业,早已在没有竞争对手的自我陶醉中迷失了方向。当特斯拉一步步超越,他们却不知不觉地落后了不止一个时代。
当然,这款车也有一些缺点。上海冬天温度只要降到零下5度左右,电池就几乎不能启动,还是得依靠燃油发动机介入。后来,特斯拉降价时我又入手了一辆Model Y,总体感觉差不多。同样在低温时,也要耗电保护电池。不过我并不太喜欢纯电动车,因为“里程焦虑”实在让人头疼。最近正好要回国,再去看看电动车有什么新的”遥遥领先“回来分享,
我也在加拿大,目前看特斯拉卖的还是不错的,前提得有室内车库过夜。保守一点的会选择油电混动。但是电车成本也高。我的大车耗油厉害,好处是下雪天不用怎么挖。目前在观望是不是要换。
---------8964---------
看来我的朋友圈是保守的一群啦,呵呵。
电动车在北美很难推广。究其原因,油价便宜无疑是其中之一。美国的油价相对较低,传统燃油车的使用成本低廉,削弱了电动车的经济吸引力。此外,美国东部冬季严寒,电动车的电池性能在低温下往往表现不佳,这一气候因素使得电动车的推广受限。而美国西部虽然地广人稀,却也意味着电动车续航难以匹敌传统汽车的灵活性。
本人一些愚见,可以理性探讨
从特斯拉的用户的角度讲,用过全自动驾驶,我感觉也就是个圈钱的噱头,没什么实际价值,毕竟不是AI驱动。
我是没法信任这东西,因为特斯拉没有目前可以自动驾驶的中国或者美国的出租车的所谓4D雷达系统,完全依赖镜头,理论上就差一截,毕竟视觉转换与雷达探测敏感度不在一个级别,使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已经有过两次危险情况,不得不紧急人工干预。目前中美所有自动驾驶出租车都是基于雷达和镜头混合探测的技术。而特斯拉之所以不愿意使用雷达,是为了省一千多美元的成本。如今美国政府禁止了中国4D车用雷达进口,因此以后成本会更高。
基本可以预测特斯拉的这个无人驾驶出租会是失败的结局,至少不会有对目前中美自动驾驶出租车的优势。
至于遥遥领先的问题,在电动车上大概没有比充电桩更体现,目前中国使用华为的冷液充电桩,是600瓦,大致是每秒钟可以充一公里电,因此从零充满一台车至多只需要15分钟(八九百公里)。
这种充电桩目前在川藏公路上普及,其他地方也不罕见。
美国目前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是最高250瓦,充满350英里(500公里)大致需要50分钟。
另外一个数字,全美国的充电桩数量也只有中国广东省的一半左右,这是美国在电动车上落后的主要原因。
生活中的滑稽,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