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华裔作家两个儿子先后离世的新闻,很是感慨,特别是读到她的原生家庭的故事,想象她可能对她自己小孩带来的伤害,很是心疼小孩子们。
我每天看着我的桌上满满的小孩子们从小到大的照片,各种回忆都会浮现,哪怕一天只有一秒钟的时间,足以感觉幸福满满。
然后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她的桌上从来没有我的照片,当我拿出我二十多岁照片时,她说她不知道我那个时候是那样的发型。 好吧,当我拿出我的婴儿时期照片时,她居然说那不是我,没有认出来。当时我是有点郁闷的,但是仔细想想,这也许并不令人吃惊。她退休前是高中教师,非常认真工作的一个人,好像还有许多出差。我们小时候都是从18个月开始全托(寄宿幼儿园)到上小学,那个年龄段父母的爱绝对是缺乏的。那时候的全托是很贵的,一个小孩就是一个人的工资,幸好孩子们的年龄差,不是同时都全托。
后来母亲说,我一周回来一次就周日,非常粘人(难道二三岁的小孩子粘父母不是正常的吗?),她不胜其烦,恨不得马上送我回托儿所。有时候父母双双出差,我连一周一次都见不到他们,被老师领回家,那个时候的老师真好啊。
后来上学后在家的日子,母亲工作中的烦恼比如班级里的学生调皮捣蛋不好好上课之类也会带到家里来,对她自己的小孩子有点喜怒无常。虽然我从不怀疑母亲对我们的爱,但是伤害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她不是一个敏感的人,完全无意识她的行为对非常幼小孩子的伤害。在长大后我指出她这些事情,她还老是说,为什么我不检查自己,而把责任推在大人身上。好吧。
至于我父亲也是没有多少帮助,基本上是煽风点火的角色。
我后来发现我和自己小孩的关系也会反映出我原生家庭的问题。我自己花了很久时间,审视自己的原生家庭,以及和自己小孩的关系,这是一个治愈的过程,非常不容易,幸运的是,我非常早意识到这个问题,自己学习并作出许多改变,现在我和自己小孩子们的关系非常紧密。但是和母亲的关系一直比较疏离。
我早就不怪她了,时代造成,她没有这个视野也没有这个能力,她只能做她认为对的事情。幸好她是一个本质非常善良的人,也有对自己孩子足够的爱,现在的晚年也足够幸福。
所以我很理解那个华裔作家,她得到的伤害可能不能修复,她的爱自己和爱小孩的能力可能也大打折扣,她对她自己孩子的伤害也许她自己也是无能为力。
她不停地写作就是本能地在治疗自己,可惜悲剧还是发生了。
心疼这个当中的每一个人。
附: 三岁时在宋庆龄上海中福会托儿所
你说得对,什么都是定时的,老师管这么多孩子,doesn't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anybody。
神奇的巧合!私聊吧。
I have three kids now and I make sure the trauma in my childhood would never happen to them. They will get lots, lots of love from us for many, many years now and in the future.
“楼主字里行间尤其文末最后一句流露出的悲天悯人情怀令我感动”
--------------
谢谢你读出文字后面的情怀,知音!
“你这些不算创伤,最多是父母疏于责任,和那些语言和精神虐待小孩的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
-------
你说的一点不错。
但是语言和精神虐待很难界定,有时候也会以父母爱为小孩子好的形式出现,国人流行的推娃一不小心过了界,就是虐待了。小孩子真的很脆弱。
保护儿童,人人有责,
“全托的孩子真是缺爱。父母也是没办法吧?”
-----
父母确实没办法,那个时代。但是影响会延续几代人,代价不可估量。
那个年代要操心的事情很多,如果不是狂躁性的一般小忧郁不容易被察觉。许多在成长过程中被治愈,本人也许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得过忧郁症了。
谢谢来访.
谢谢分享。读后很感慨。那个年代的烙印。我家五个孩子,基本上都是大孩子管小孩子。大家都活了过来, 都过的不错。该怪谁?身不由己,命运的安排。
很喜欢读这类博文。自己写的,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大家留心一下,文学城有许多博主靠转贴, 或者东抄写西凑活而来。“
---------------------
农村长大父母不管不等于没有爱,小孩子需要的是很多的爱,来自父母,来自身边的人。
父母出大钱送寄宿也是爱,但是都不能代替父母的耐心陪伴。大管小有时候是大的代替父母的角色。还要看个人的皮实程度,有的孩子更加敏感,需要更多的关怀。同样环境也不是每个人反应一样的,总之对童年创伤的认识是文明的发展,以前中国比较缺乏这个。
谢谢你对博文的赞扬和喜欢。不知道为啥有人东抄西凑还要写博文。可能为了以后的墓志铭:【这里躺着的是曾经的文学城大咖】 :)
-------------------
希望你足够坚强,没有让童年经历影响到你的成年生活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