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勤于学习,善于自省,变教训为经验,从失误趋成功。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继往开来,谱写新章。巴郞身处环境、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变化之中,耳闻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笔录存之,欲与文友们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巴郎闲话212 - 《藏寺羌寨》

(2024-02-20 01:38:44) 下一个

巴郎闲话212 - 《藏寺羌寨》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12

20231018 周三 晴阳 9 - 20℃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原定从黄龙景区出来,要马不停蹄地一气儿驱车去成都旁的青城山和都江堰。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原定3小时能逛完的黄龙景区,却因山陡路险行路艰难,再加高原反应,疲惫不堪,进出竟蹉跎了8小时左右,直到天色向晚,互相搀扶拖拉着,来到景区出口。一则是来不及了,一则是累极生怠,畏惧再行,于是决定取消去都江堰计划,改而向峨眉乐山而去,一路慢行,借此略加休整以恢复疲劳。

黄龙出来,西行南下。暮色苍茫,不及返回松潘古城,就近夜宿川主寺。

川主寺是松潘北边的一个乡镇,依傍岷江,与松潘、红原、南坪、若尔盖等县相邻,周边有大片牧场。全镇面积约2千平方公里,人口1万余,地广人稀。

川主寺位于九寨沟黄龙风景区交通要道,距离适中,是最佳的旅游住宿地,客栈云集,硬件设施好,有电梯。只是此处电力不足,当晚遇到停电,全镇漆黑,幸亏2小时后,供电恢复。

川主寺海拔3000米,早晚温差极大。有人说此地“早晚象冬天,上午似春天,中午胜夏天,下午是秋天”,所以盛行牦牛肉汤锅青稞酒酥油茶,早晚以此暖和身子。此地也编织羊毛藏式长披风,各式各样,将蓝天白日青山绿水赤橙黄紫秋风落叶都织入其中,颜色艳丽,彰显藏族服饰特色。其价钱也不贵,既轻薄保暖遮风挡雨,又别具一格独特新颖,不光年轻姑娘们喜欢,男女老少,追求新奇,也多有人买来披上。在九寨沟黄龙风景区一路上,都触目可见,五颜六色,与山水林泉秋色秋景相映成趣。

一一一一

初唐时,吐蕃王松赞干布求婚不成,勃然大怒,竟起兵20万犯境,并打败驻守松潘的唐将,其气焰嚣张不可一世。唐太宗闻讯,派遣精兵强将5万,采用汉家兵法,布置堂皇军阵,在松潘外围,大败藏兵,并乘胜收复失地,将藏军赶出唐境。经此一役,松赞干布对唐帝国的強大心存敬畏,进贡朝拜。唐太宗也不为己盛,圣恩浩荡,泽被荒野,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谱写了汉藏睦邻友好的新篇章。

据说,这次汉藏大战的古战场,就在现今的川主寺。

关于川主寺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造福百姓,蜀郡先民感戴其恩德,修寺以表纪念。想来那时的建筑水平,不过是类似山神土地城隍一类神庙,规模也不会太大。一直到宋朝末年的1270年,方有川主寺的正式建寺记载,藏文简称“卓仑贡巴”,是一座佛寺。而今,寺院占地广大,土木结构的庙宇,房屋众多,殿堂气派,雕梁画栋,雄伟壮观。殿堂内供奉泥塑菩萨、铜铸菩萨、木雕菩萨多尊,并收藏有唐卡400幅,经书3000卷。

当然,初唐时,不过公元600多年,那时佛教尚未流行,也就不会有什么川主佛寺,即便有寺,也可能只是一座小小土地庙。汉藏两军,当时一定是在一片开阔宽广野地里,逞勇斗狠,大打出手,一决雌雄。几十万人的对決,一定是血流成河,白骨盈野,只是上千年过去了,秋原萧索,一切争斗,都掩坦于历史尘埃之中了。

而今,在周围低矮的藏族民居中,川主寺镏金镀彩,鹤立鸡群。它是藏区有名的寺庙,名声响亮,晨钟暮鼓,菩萨灵光,吸引着香客虔徒络绎不绝地前来朝拜。寺庙远近,可见大小不一的经幡石堆,和被手磨得锃亮的转经筒,人们双手合十,满怀虔诚,排队入寺。

川主寺还见证过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红军在领袖亲自率领下,在这里进行过激烈的战斗,翻越过长征中最艰难的雪山,跨越过最险恶的草地。中央并曾在此召开过两次重要会议:松潘会议和毛儿盖会议,确定了红军前进方向,制定了新的方针大计。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一座红军长征纪念碑园高高耸立在川主寺元宝山顶,背靠雪山、森林,面向草地、河流。纪念主碑高达40米,顶端的红军战士站立铜像15米,他一手握花,一手拿枪,双臂高举成“V”字形,象征长征的伟大胜利。园内建立起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艺术群雕,长70米高15米,用红色花岗岩精雕细刻组合而成。群雕中红军将士无坚不摧,气势凌霄,通过刻画艺术形象,展示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将光荣的革命历史和现代艺术的魅力融于一体,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一一一一

离了川主寺南来,进入北川。

北川山高谷狭,交通险阻,勤劳勇敢的羌民凭智慧还架起了竹索桥、“悬筒渡索”的溜索和木架的挑桥,开凿了栈道。索桥,是将竹绳系在河谷两岸坚固的物体上,不用铁钉,没有桥墩,只是用多条竹索,并排横跨江面,上铺木板,以通人畜。栈道指凿岩成道,有的在陡壁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悬空通道,有的在道路中断之处用片石砌成保坎,将木梁置于保坎上,以便通行。今天在北川沿途,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栈道遗存。

北川,是羌族聚居之地,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

羌族,是中国西南的一個少数民族,与汉族苗族回族同样古老。古羌从前人口众多,主宰西戎,但千百年来,经过战乱天灾人祸,或迁徙它处或衍变成其他民族,数量极大减少。据说夏禹王、越王勾践、秦始皇、西夏王元昊等,都属羌人。现今统计,羌族总人口仅30多万,有口語,没文字。

在阿坝生活的羌族,虽然与汉藏纳西普米各族杂居,风俗习惯十分类似藏族,但至今仍保留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生活文化与巫覡宗教。

羌族在生活上吃、穿、用的都离不開羊,羊是羌族的图腾吉祥物,“羌”字,就是“羊” 与“人”的结合。羌族信奉天神,也信仰藏傳佛教。神职人員分祭司(祭天神、治病、驱鬼、祈福等)、和巫师(拜龙和諸地神、打卦占卜、經火等巫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吹拂大雪山。羌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有传承数百年的庙会,和转山习俗,跳锅庄、唱山歌、琵琶弹唱、吹羌笛,民俗精华荟萃一堂。在春秋的祭山会上,杀羊祭天、求神祈福。不论男女老幼,羌族都喜欢在一起跳圈圈舞蹈,一男一女配搭牽手跳舞,表示同心和睦。羌族制作有波紋的双耳罐,用其盛装青稞酒,在跳舞时集体饮用。“醉酒”是羌族的一大特色,不论男女,以“醉”为豪气,常常在聚會時候酩酊大醉。

从前,羌族男人几乎人人有佩刀,是其好斗历史的遗传,也和生活上方便使用有关,比如割肉、砍柴等。羌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女皆穿細麻布長衫、崇尚藍色、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帶,裹綁腿。羌人也慕红,挑花刺繡久負盛名,常将吉祥刺绣红绸带悬挂于民居门框上、羊头上、和披挂在人身上。据说婚礼中的“蒙盖头”礼仪,就是由羌人传给汉人的。

羌族一般在向阳、背风、有耕地和水源的高半山或河谷地带筑屋造房,用石块垒砌出颇具特色的居屋、廊桥集市、高高的碉楼、和厚实的寨墙,由几户或几十户人家形成自然村寨。

碉楼矗立于关口要隘,或村寨中心,多角楼体,棱角突出,外观雄伟,坚固实用,具有独特羌族风情。从前羌人战事频繁,坚固的高碉和寨墙易守难攻,部落和族人躲避其内,增加了安全系数。羌族对白石情有独钟,以为神圣而吉祥。碉楼上多设有塔形石龛,上置白石,为天神居所,方便羌民祈福挡灾。

羌族文化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近十多年来,地方当局建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抢救羌族的文化传承。在和平安宁的今日,路过北川,处处可见各类造型独异的仿古建筑、和羌民居集点、以及各类民俗博物馆,一则处心积虑地维护保留了羌族遗产,另外也当然是为了吸引眼球,招徕观光游客吧?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 记于 20231123

 

 

 

 

 

 

 

松潘川主寺:

 

北川羌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