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本文原發於zedstudio.org:『日本行 鐮倉建長寺和日本禪宗』,現在略加校正並額外加附多張照片,一併『世界風情』論壇。」
日本行:鐮倉建長寺和日本禪宗
燕于飛
從東京上野坐火車就來到鐮倉。
鐮倉(Kamakura),城市不大,看上去古色古香。人們的生活節奏,也不像東京人那樣匆匆忙忙。高樓也不多,街道兩邊是各式各樣的獨棟民居,門前庭院裏種著各色花草,溫馨又安靜。
鐮倉是同京都齊名的古都。鐮倉時代(1192 -1333),鐮倉成爲日本政治和佛教中心。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鐮倉的「新佛教運動」都發源於鐮倉幕府時代。
從鐮倉火車站下車,然後坐江之電電車在長谷站下車,步行幾分鐘就到了高德院。在這裏就可以拜見鐮倉大佛了。
大佛坐落在高德院的庭院中,這是一座阿彌陀佛銅像,高達11.3 公尺,高度僅次於奈良東大寺大佛。高德院隸屬於佛教净土宗,鐮倉净土宗是鐮倉「新佛教運動」的先驅者。净土宗主張佛教應該解救衆生,不分貧富貴賤,鐮倉大佛就成了萬物衆生的守護神。大佛神色安詳,站在佛面前默默祈禱,頓覺心靈澄明。
從高德院出來,往回步行不遠就可到長谷寺。
長谷寺,建於公元736年(奈良時代),以「長谷觀音」聞名。正殿供奉十一面觀音菩薩像,木雕而成,是日本現存最大級別的木雕觀音佛像之一。相傳公元721年,奈良縣有兩尊用同一株神木雕刻而成的觀音佛像,一尊被供在奈良長谷寺;另一尊被推進大海,希望菩薩去有緣之地普渡衆生。公元736年,觀音像出現在神奈川,爲了供奉觀音,便創建了鐮倉長谷寺。這個傳説不僅美麗,還給長谷寺帶來傳奇色彩。寺院依山而建,站在山頂可以遠眺大海。長谷寺錯落有致的建築和池塘,再點綴著四季不同的各色鮮花和綠樹,集建築和園林於一體,真是美不可言。來鐮倉,長谷寺不能不看。
離開長谷寺再坐江之電電車回到鎌倉站,就進一步可到鶴崗八幡宮(Tsurugaoka Hachimangu)和建長寺(Kencho-ji)。
由於時間的關係,只能先游覽建長寺,然後再坐車返回八幡宮。八幡宮是神社,氣勢宏大,不過在鐮倉,佛教寺廟的數量和影響力是高於神社的,這與鐮倉獨特的歷史有關係。
來到鐮倉,如果只能看一座寺院,那唯一的選擇就是建長寺了。
建長寺創建於建長5年(公元1253年),是日本最早的禪宗專修道場,也是臨濟宗建長寺派的大本山。該寺位居鐮倉「五山十刹」之首,其開山祖師為中國南宋高僧闌溪道隆(大覺禪師,1213 -1278),建築風格仿照南宋禪寺建築格局。
圖一,建長寺一隅(大玄關附近)
第一道門是「總門」,挂有匾額「巨福山」,因此總門也稱巨福門。穿過總門,沿著青磚鋪成的參道前行,右手邊有鐘樓,這裏的梵鈡是日本的國寶,鈡上的銘文「建長禪寺」出自大覺禪師之手。
圖二,日本「國寶」梵鐘
第二道門是「三門」,氣勢宏大,望之心靈震撼。「三門」都是木建築,原木色,更顯古色古香之韻。「三門」全稱是「三解脫門」,穿過「三門」可使心靈變得清净純潔。
圖三,建長寺「三門」
從「三門」出來就是柏樹園,植于參道兩邊,儘管數次大火,這裏依然保留了七棵茂盛的古柏樹。據説這些樹是大覺禪師親手所種。
圖四,建長寺柏樹園參道
再前行就是佛殿和法堂,佛殿供奉著本尊地藏菩薩坐像,法堂是方丈説法的地方。法堂前面就是唐門,這是方丈(龍王殿)的正門,不對外開放。
圖五,建長寺「唐門」
唐門看上去金碧輝煌,門前一排大水缸,裏面種植荷花。八月初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碧綠的荷葉襯托著白色和淡粉的荷花,在微風中搖曳著,讓人有種超凡脫俗的感覺。從方丈的側門脫掉鞋子,沿著鋪有草席的走廊便可以來到大殿前,從這裏可以看到大殿裏面,大殿的窗戶直通後面的庭院和池塘,一面大窗戶就像一幅流動的山水畫,綠意盎然,極具禪意。方丈後院就是建長寺的庭院,庭院中心是蘸碧池,池中有島,池上架橋,池邊還有石山和松樹,庭院碧綠寧靜,幾乎沒有游人,獨自坐在池前,内心空無一物,真是修禪的絕佳之地。
圖六,建長寺庭院一角
説起建長寺,自然會想到禪宗以及禪宗中的臨濟宗,還有「五山十刹」,鐮倉「新佛教運動」和鐮倉時代。
先從鐮倉時代説起。從1180年到1185年之間的日本内戰被稱爲「源平之戰」,以源賴朝(1147-1199)爲核心的武士階層戰勝了以平清盛(1118-1181)為核心的平家政權,源賴朝進駐鐮倉,建立幕府體制。1192年,源賴朝就任征夷大將軍,武家政權從此登上日本政壇。幕府的建立,結束了以皇權爲中心的平安時代。武士階層鄙視平安時代統治者的腐敗和萎靡,武士崇尚「忠君,節儀,廉恥,勇武和堅忍」,結合儒學,佛教禪宗,神道形成武士的精神支柱「武士道」。
武士階層的興起是對平安時代天皇貴族的反抗。他們要求打破階層的禁錮,進行自下而上的改革。鐮倉時代一切都在改變,而「鐮倉新佛教」正是精神層面的變革。新佛教主張:信仰純粹性和行動單純化;主張佛教要面嚮衆生,包括武士和庶民;拒絕對權力的依賴,强調佛法獨立。僧侶們開始重新詮釋經典,並接受了來自南宋的禪宗。「鐮倉新佛教」的代表人物是净土真宗的創始人親鸞和被稱爲「新舊佛教之橋梁」的榮西禪師。親鸞主張「信心爲本」和「惡人正機」,給衆生尤其是下層民衆以往生來世與成佛的希望;榮西曾二度入宋求法,將中土禪宗五家中的臨濟宗與茶道從宋朝傳入日本,榮西成爲日本臨濟宗之祖。「鐮倉新佛教」不僅受到武士和庶民的歡迎,也同中土禪宗主張有許多暗合之處,爲後來中國禪宗在日本大行其道打下了基礎。
禪宗始於南北朝,達摩初傳禪于中土。禪宗下傳五代至六祖慧能,開始分爲南北兩宗。後來南宗壓倒北宗,公元845年,「會昌滅法」,南宗進入「越祖分燈」時代,從而「一花開五葉」, 禪宗五家相機出現,至宋代禪宗發展可謂「天下禪宗如風偃草」,進入其鼎盛時期,並逐漸由五家並弘轉爲一家獨大。至南宋時期,以臨濟楊岐派最盛,其他各派皆爲楊岐派所湮滅,以楊岐派為核心的臨濟禪成爲禪宗的主流,江南佛寺也多是臨濟門庭。
榮西兩度去南宋,接受的正是臨濟禪宗,囘日本傳播臨濟宗,他寫了「興禪護國論」一書,主張「戒律」和「鎮護國家」,認爲戒律有整合國家和個人之一舉兩得的效果。他的主張得到幕府和武士階層的認可和擁戴,臨濟宗因此在日本廣爲傳播。1246年,南宋僧人蘭溪道隆携弟子東渡日本,弘揚南宋臨濟宗,鐮倉幕府執權北條時賴拜他爲師。1253年,時賴建立建長寺,又任命道隆擔任開山住持。至此,臨濟禪宗在日本廣爲傳播。
建長寺,依照南宋「五山十刹」的風格和格局建成。所謂「五山十刹」,是起源於南宋的禪院寺格等級制度,由朝廷品定天下諸寺寺格等級而敕定,五山是其核心,是「為諸刹之綱領」和領袖。南宋五山為:臨安徑山寺,臨安靈隱寺,臨安净慈寺,明州天童寺和明州阿育王寺。
圖七,建長寺佛殿和法堂
日本禪寺也效仿南宋寺格制度設置了自己的「五山十刹」。鐮倉時代的五山是指:建長寺,圓覺寺,壽福寺,净智寺和净妙寺。室町時代(1336-1573),政治中心轉至京都,隨之在京都再設「京都五山十刹」。京都五山是:天龍寺,相國寺,真如寺,東福寺和萬壽寺,後來又把京都南禪寺作爲京都五山之首。
禪宗在日本大行其道,禪宗的理念也深入民衆之心,並由此產生了日本特有的禪文化。禪文化影響了日本的建築,藝術,飲食等諸方面,可謂影響深遠。要理解日本,就要理解日本的禪宗和禪文化。如今,禪宗在中土已經烟消雲散,要懂得禪宗,只能在日本的禪寺裏尋覓了。
(正文完)
附圖(以後撰文介紹鎌倉大佛和長谷寺)
一,高德院(Kotoku-in)的鐮倉大佛(Great Buddha of Kamakura)
二,長谷寺(Hase-dera)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