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衰翠减话红楼

从明清易代史看红楼梦

如需音频版,可关注油管同名频道
正文

031 金鸳鸯

(2023-07-06 03:13:52) 下一个

金鸳鸯

【一】鸳鸯的身份

如果癸酉本不出,鸳鸯可能是红楼中最招人喜爱的角色之一。能力强、敬业、忠心、独立、聪明、讲义气、不畏强权等等,现代女性的优秀标签似乎都适用于鸳鸯。可是在癸酉本中,鸳鸯后来的作为却是令人大跌眼镜。所以很多喜爱鸳鸯的读者,据此非常排斥癸酉本。

初读鸳鸯在癸酉本中的情节,笔者也觉得难以接受。不过细看前八十回的文本,其实作者已有铺垫。

第四十六回中,邢夫人找凤姐去商量贾赦要纳鸳鸯为妾的事,凤姐暗想:“鸳鸯素习是个可恶的”,这一句最初读就觉得很突兀。后面邢夫人又对鸳鸯说:“金子终得金子换”,表面是赞鸳鸯说她配得上做贾赦的屋里人,实际是强调鸳鸯姓金。

第九回中,茗烟骂金荣:“姓金的,你是什么东西!……你是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基本上是暗示书中姓金的都非善类,因为爱新觉罗这个姓,在满语中的意思就是“金子”,金荣的母亲又姓胡,所以茗烟(明阉)骂金荣就是在骂爱新觉罗家族。(注:上一篇的金哥并不姓金,而是姓张,只是名中有“金”字。)

鸳鸯也姓金,说明是降清或者亲近、帮助过满清之人。并且结合癸酉本中的情节,鸳鸯的原型是在崇祯杀袁崇焕这件事情上,帮助满清实现反间计的一个人物。鸳鸯离开贾府后,选择独居,并未与紫檀堡的宝钗有任何联系,也并未加入司棋贾蓉一伙,表明其原型并非真正降清。前八十回里,因为不同意做贾赦的妾,鸳鸯与贾赦邢夫人的关系恶化,说明此人还和藩王或者东林有矛盾。而细看文本,鸳鸯拒绝纳妾之事,更多的是使得邢夫人吃亏,被贾母责怪;且无论是开始时出面劝说鸳鸯,还是后期为此与鸳鸯凤姐为难,都是邢夫人出面,说明主要还是与东林不和,与藩王关系不大。再加上鸳鸯的名字,与骂其嫂子的话,个人猜测鸳鸯的影射原型应该是明末著名“奸臣”周延儒。

 

“鸳鸯”这个名字出自诗经《小雅·鸳鸯》,此诗为讽刺周幽王而作(《毛诗序》:“《鴛鴦》,刺幽王也。思古明王交於萬物有道,自奉養有節焉。”)红楼作者可能是用这个名字点出其原型的姓氏“周”。

另外,在鸳鸯的嫂子想替邢夫人来劝她时,鸳鸯骂道:“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一句里“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画上的鸟兽,这里指明朝官服上的补子,文官为禽,武官为兽。“鸳鸯”是鸟名,所以鸳鸯的原型乃文官;第二句则暗示其曾经还中过状元。

鸳鸯是贾母身边的人,应该是指其原型于万历年间出仕;父母在南京看房子,说明出身南直隶。

综上,推断鸳鸯的原型应该是万历年间状元、出身于南京、文官、周姓。这些全部与周延儒吻合。

周延儒,直隶宜兴县宜城镇人。万历四十一年,周延儒连中会元(会试第一)和状元(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周延儒迁右春坊右中允,掌管司经局。后任左庶子、少詹事等职,并调任南京翰林院。

 

除了上面的线索可以用来定位鸳鸯的原型,作者还给了另一个侧面的证据。第五十四回中,宝玉从贾府元宵节的夜宴溜回怡红院去看袭人,恰巧碰到鸳鸯和袭人面对面歪在炕上。我们在王熙凤篇说过,袭人暂代冯铨的情节一共有三处,第一处就是袭人母亲病故回家,王熙凤为了贾府的体面,自掏腰包给她衣服,那次是影射魏忠贤自掏腰包补冯铨贪污的亏空。第二处的袭人暂代冯铨就是这里和鸳鸯同塌,影射了周延儒和冯铨的特殊关系。

周延儒除了自幼聪颖、年少得志,在24岁就连中会元和状元,并且长相俊丽,以此沾沾自喜,与同样少年得志的同年进士冯铨关系很好,据说两人“连床共被,日事淫嬉”,在京城有“小唱(即小娼)翰林”之风评,后来他和冯铨还结成了儿女亲家。

 

(注:袭人第三处影射冯铨,是在与晴雯的关系上,我们放到晴雯篇再论。

另外,之所以用袭人的形象来暂代冯铨,是因为清廷定都北京后,多尔衮下令明朝在京的官员都必须出来任职,冯铨作为原来的明朝礼部尚书,也被实行汉满两套官制的清朝继续任命为礼部汉尚书。以当时他和孙之獬、李若琳在职务上的关系,有理由怀疑剃发易服的真正推手应该是冯铨,而孙之獬只是被推出来背锅。这应该也是此三人同时被列入了《贰臣传·乙》的缘故。并且,冯铨在顺治一朝使出各种手段压制清廷内的南方汉官势力,这期间虽然又被罢过官,但是他始终被顺治帝引为亲信,最后一直升官到了三孤之一的太保!可以说冯铨与范文程属于一类人。所以这里用袭人暂代,符合红楼的影射规律。)

 

说回鸳鸯,在这一回中,宝玉看见鸳鸯与袭人同塌而卧就没进屋,回去的路上,碰见两个下人拿着贾母赏给鸳鸯和袭人的点心,“麝月等问:“手里拿的是什么?”媳妇们道:“是老太太赏金、花二位姑娘吃的。”秋纹笑道:“外头唱的是《八义》,没唱《混元盒》,那里又跑出‘金花娘娘’来了。” ”,《混元盒》是明末著名的五毒戏,讲的是十妖大斗张天师,其中金花娘娘是大孤山水神、为十妖之一,张天师以混元盒、五雷印、如意针、七星剑等法器对战,最终降妖平乱。这里称鸳鸯和袭人是金花娘娘,暗示两人皆非善类。

第五十四回的这个情节,可以算是作者从侧面印证了鸳鸯的原型为周延儒。并且由金花娘娘的典故,就已经埋下了鸳鸯与袭人后文对贾府不利的伏笔。

 

 

【二】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四十六回中,贾赦欲求娶鸳鸯做姨太太,出面的承办是邢夫人。凤姐圆滑,知道此事必然惹怒贾母,所以提前躲开,没有参与其中。最终的结果是,鸳鸯与邢夫人贾赦交恶。贾赦与邢夫人在贾母处吃了亏,贾赦被贾母骂贪心不足,“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邢夫人更是被贾母当面教训了一顿。不过,鸳鸯实际上也是吃了亏的。书中虽然没有写鸳鸯想要外聘或者有嫁给宝玉贾琏的心思,但是既然贾赦这样讲,说明对于鸳鸯,这些至少是将来的一种可能性,而且还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现在被贾赦邢夫人如此一闹,鸳鸯不得不表态“誓绝鸳鸯偶”,把自己将来觅得佳偶的机会就此断绝。

书中这一段虽然没有直写鸳鸯期待以后外聘,或者惦记着宝玉贾琏。但是戚本中的这一回收录了一首开场诗,似乎暗示了鸳鸯的心态:

裹脚与缠头,欲觅终身伴。顾影自为怜,静住深深院。好事不称心,恶语将人慢。誓死守香闺,远却杨花片。

第一句中的“欲觅终身伴”应该是指鸳鸯也曾有心思觅得佳偶,最后却不得不“誓死守香闺,远却杨花片。

 

结合鸳鸯与邢夫人的原型 - 周延儒和东林党,这一次的鸳鸯拒做姨娘、并且因此断绝了自己本该有的更好的出路,应该是影射周延儒最初的入阁机会被东林党搅黄。不过,东林党也没有达到他们想要推钱谦益入阁的目的,钱谦益还被革职听勘,两边就此反目。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末,崇祯皇帝决定增选几位内阁大臣,本来周延儒应该在增选名单中,可因为钱谦益的入围,他从增选名单中被剔除下去了,于是周延儒联合另一位后来也被写进《奸臣传》中的大臣温体仁,向钱谦益发起了进攻,揭发钱谦益曾参与科举舞弊事件(会推之争)。

因为周延儒和温体仁的揭发,钱谦益失去了进入内阁的希望,且从此被逐出朝廷中枢,直到崇祯朝灭亡,都没能复起。也因此,周延儒和东林党人从朋友变成了仇敌。周延儒虽然顺利的驱逐了钱谦益,但还是没能进入内阁,崇祯元年十二月,崇祯皇帝组建了一个以韩爌为首辅,钱龙锡为次辅的东林党内阁。

历史上,会推之争一直是周延儒身上的一个污点。大部分的观点认为:所谓的钱谦益及其同党在会推中暗箱操作、接受考生钱千秋贿赂,只是周延儒到处散布的流言蜚语,为了党争而诬陷东林党与钱谦益。最终使得钱谦益被革职听勘、钱千秋被重新提审。

可是从红楼对这一段的记述来看,钱谦益可能真的参与科举舞弊。并且在挤掉周延儒的入阁机会这件事上,似乎是东林理亏,发难在先,而周温只是出于自保才反击。

 

周延儒虽然这次没能入阁,不过很快,就又等来了机会,崇祯二年十月,爆发了“己巳之变”,后金大军长驱直入,兵围京城。

在这次己巳之变的事件中,东林党人损失很大,当时是他们在主政,且时任蓟辽督师的袁崇焕也是次辅钱龙锡在力挺,为此,崇祯皇帝对东林党有了猜忌。

 

 

【三】鸳鸯女谮语泄天机

“己巳之变”后,袁崇焕下狱。皇太极的“反间计”是导致袁崇焕下狱的直接原因。

(注:现在有的观点认为皇太极的“反间计”根本不存在,是乾隆时期修《明史》伪造的。不过,乾隆以前的不少史料都可以证明反间计是存在的。不仅《满文老档》、《清实录》、《清史稿》中都记载了反间计的存在,且明朝人方面的史料也记载了反间计的存在。如黄宗羲《南雷文约》卷一《大学士机山钱公神道碑》写道:“烈皇在位。两大冤案。郑鄤之狱,督师之叛。马角不生,白虹不贯。水落石出,疑信参半。”;明遗民谈迁在《北游录》里记载道:“奴朝太宗实录……盖意实在和,其词亦逊……又载计杀袁崇焕事颇详。”;更重要的是《朝鲜李朝实录》也有相关的记载。事实上,后金方面的反间计并非仅靠派出两个太监,而是从进攻明朝内地的一刻起,就散播各种谣言,明末清初大量史料都可证明,这种散播谣言的广度很大,严重动摇了明朝的民心士气,导致他们将责任推卸给关宁军和袁崇焕,并误认为袁崇焕同后金方面有密谋。)

不过,反间计虽然是袁崇焕下狱的直接原因,却并非袁崇焕之死的根本原因。袁崇焕死于崇祯三年八月,而他被逮捕在崇祯二年十二月,期间经历了八个月左右的时间。明朝政府虽然腐朽,崇祯皇帝虽然昏庸,但并非仅凭来路不明的反间计就杀害了袁崇焕。袁崇焕之死的根本原因还是明朝内部的党争。

袁崇焕下狱后,首辅钱龙锡,以及成基命等东林党人一起为袁崇焕喊冤。这正中周温二人的下怀。二人向崇祯说,袁崇焕乃是东林党人,本就是钱龙锡力保督抚辽东的,这正是他们互为朋党的铁证。不过周延儒城府极深,他预料袁崇焕这一冤情十分明显,日后势必翻案,于是刻意减少对袁崇焕直接发难,而是把火力放到钱龙锡身上。因为钱龙锡才是他的真正目标。但是周延儒也不能放过袁崇焕,因为如果袁崇焕是清白的,就无法攀扯钱龙锡。与此同时,崇祯也深恨袁崇焕用“五年平辽”忽悠了自己,于是在朝野的“共同努力”之下,崇祯决意要了袁崇焕的命。

崇祯二年十二月,崇祯安排周延儒进入内阁,紧接着,韩爌称病辞职,钱龙锡论罪发配边疆,东林党内阁倒台,袁崇焕被杀。崇祯三年九月,袁崇焕被杀的同时,周延儒终于当上了内阁首辅。

 

癸酉本中,黛玉误杀小红,鸳鸯可以说是直接的推手。虽然是受到叛出贾府的司棋和潘又安的要挟,但是在那之前鸳鸯已经对贾府心存芥蒂,所以当司棋提出陷害小红的要求时,鸳鸯未加拒绝。

癸酉本的作者在这一段里,似乎暗示鸳鸯的原型周延儒有通敌的嫌疑。理论上,崇祯初年的周延儒是不大可能与满清相勾结。即使推波助澜崇祯杀袁崇焕,也只能算是间接帮助了满清,其目的还是为了挤掉东林党自己入内阁。

可是从作者写鸳鸯的姓氏“金”,以及其结局类比陈洪范,甚至包括此处与司棋暗通款曲、帮助陷害小红,似乎又不断暗示此人确实有通敌的嫌疑,而不仅仅只是间接的、无意中的帮助了满清。

 

这就涉及了周延儒的另一件有争议的事情:谎报军情、欺君误国。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一月初四日,清军第六次入塞大掠。十一月初九日,京师戒严。周延儒作为内阁首辅,一筹莫展。清军征战数月,于转年三月初进入山东莒州(今莒县),养马于野,人皆休卧,而明廷竟一无所知。一直到四月初三日,才得到清军饱掠之后准备北撤的消息。四月初四日,崇祯帝命周延儒以阁部督师,断敌归路。周延儒因为不敢出战,天天躲在通州城里和幕僚将军们饮酒。清军东起津门,西至涿鹿,横亘三百余里,车载骡驮,浩浩荡荡北撤,明军只是在远近城楼日夜不停地鸣炮恫吓而已。每天午后,督师衙门为了应付门面,开门办公,收受公文,然后早晚两次向宫中飞报“大捷”,最后还收取诸将贿赂,为他们叙功。当时有人作诗讽刺周延儒:“虏畏炎熇归思催,黄金红粉尽驼回。出关一月无消息,昨日元戎报捷来。”说的是周延儒奉命督师,从来没有一天亲自指挥作战,并不断谎报军情,声称连战皆捷。当时有民间传言周延儒是收取了清兵的贿赂,所以纵敌,以至于在民间骂声不绝,一直到清初编《明史》时候,仍有余绪。

有关周延儒收取清军贿赂一事,史界一直认为是子虚乌有,认为是锦衣卫都督骆养性和东厂太监王之心对他的栽赃。可是如果按照癸酉本中,鸳鸯配合司棋的要求去欺骗黛玉的描写,这种说法恐怕仍然要存疑了。

 

周延儒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第一次是崇祯三年(1630年)九月至崇祯六年(1633年)六月,第二次是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推波助澜杀袁崇焕是在其第一次入阁后,谎报军情是在其第二次出任内阁首辅期间。这两件劣迹,作者都是放到癸酉本中,用鸳鸯配合司棋,欺骗黛玉冤杀小红来影射。

 

而周延儒的二次复出,并与阮大铖结交,作者放在了前八十回中。

 

【四】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周延儒第一次入阁后,便开始了与温体仁的相互倾轧,最终被迫于崇祯六年(1633年)六月“引疾乞归”。

温体仁接任首辅,四年后因执着陷害钱谦益而被崇祯帝怀疑“有党”,温体仁也遭到罢免。其后三年仍由其亲信张至发、薛国观出任首辅。在这几年间,明朝内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外有满清政权虎视眈眈,局面日益糜烂。

以复社为首的江南士大夫与温体仁一派有隙,遭到排挤,郁郁不得志。复社成员礼部员外郎吴昌时写信给周延儒的门生、复社领袖张溥,劝他怂恿周延儒复出。为此,吴昌时、张溥等花费六万两白银,结交崇祯帝身边的宦官曹化淳、王裕民、王之心等,推动周延儒复出。当然,崇祯帝本人也是有意再次起用周延儒。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在宜兴赋闲八年的周延儒官复原职,第二次出任内阁首辅。此时距离甲申国难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

周延儒的这次复出,靠的是张溥用集资入股的方式筹措活动经费。阮大铖抓住了这一机会,慷慨解囊,成功资助周延儒再度入阁。对于阮大铖的鼎力相助,周延儒也很有报答之想,但碍于阮大铖的名声不好,而且东林党人多势众,周延儒不敢引起众怒,只好想了个折中方案,问:“知交中谁与子最密者?”让阮大铖推荐他的一个好友出来,自己亲自提拔。阮大铖原本也知道自己的仕途已经被堵死,资助周延儒,不过是想缓和与复社、东林之间的关系。看周延儒乐于帮助自己,就不假思索,将好友马士英推荐给了周延儒。这样,马士英做到了凤阳总督的位子。这段交易,为弘光朝时期,马士英成了南京朝廷的首辅后,重用阮大铖埋下伏笔。

 

对应到红楼的第七十一回,此时贾府的各种乱象已经渐渐显露出来,前半回的“嫌隙人有心生嫌隙”体现了各色人物之间的矛盾重重。尤氏、赵姨娘、费婆子、邢夫人都充当了嫌隙人的角色。邢夫人更是借机当众给凤姐难堪,此时倒是鸳鸯替凤姐说了几句公道话,且和李纨尤氏等说起贾府管家难做,“如今咱们家里更好,新出来的这些底下奴字号的奶奶们,一个个心满意足,都不知要怎么样才好,少有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咬舌根,就是挑三窝四的。”这不单单是替凤姐鸣不平,也是描写了崇祯朝末期党争的复杂,同时也周延儒第二次入阁时自身的处境:小心翼翼的游走在皇帝、东林复社、宦官集团、以及之前的阉党势力之间。

第七十二回中贾琏找鸳鸯试着从贾母那里弄一些平时用不到的金银器,暂时押千数两银子周转,后面再想办法补上。至第七十四回,此时忽然被邢夫人知晓,以此要挟贾琏夫妇给了她二百银子,凤姐无法只能把自己的金项圈又拿去当了给邢夫人,“这里凤姐和平儿猜疑,终是谁人走的风声,竟拟不出人来。

这个悬案前八十回没有答案,一直到癸酉本才揭开谜底,原来是鸳鸯透露给邢夫人。说明此时鸳鸯除了与凤姐贾琏有利益来往,与邢夫人也有交往。对应周延儒二次复出时与东林、复社以及阉党之间都有利益纠葛不清。

 

仍旧是在第七十一、七十二回处,鸳鸯撞破司棋与潘又安在园中私会。鸳鸯虽然意识到此事不妥,但是并未张扬,书中的描写是:“因想这事非常,若说出来,奸盗相连,关系人命,还保不住带累了旁人。横竖与自己无干,且藏在心内,不说与一人知道。回房复了贾母的命,大家安息。从此凡晚间便不大往园中来。因思园中尚有这样奇事,何况别处,因此连别处也不大轻走动了。”即使在正面的故事中,鸳鸯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其实已经有违其“忠心”的人设了。作为贾母身边的大丫鬟,她很清楚贾母最在意的就是家中这些奸盗之事。即使不想出卖司棋,至少可以暗中提醒贾母或者管家主母:大观园存在门户不严的漏洞。同时,就是因这次的事件,鸳鸯与司棋扯上关系,以至于后来司棋一伙想栽赃小红时,直接找到鸳鸯来帮忙。

这一段即是影射周延儒在第二次入阁时结交阮大铖提拔马士英,为南明弘光朝党争的进一步恶化埋了一个大雷。(司棋的影射对象即是阮大铖,我们留至司棋篇再述。)

 

 

【五】鸳鸯的结局与评价

癸酉本中,鸳鸯受到司棋潘又安的胁迫,参与构陷小红,使得黛玉误杀小红。鸳鸯在骗了黛玉之后,悄悄溜出贾府,独居尼姑庵。后被凤姐鬼魂索命自缢。

前面已经说过,鸳鸯帮助构陷小红一段,是影射周延儒推动崇祯杀袁崇焕。

而鸳鸯之死,似乎是作者把陈洪范被左懋第鬼魂索命的传说放到了鸳鸯身上。陈洪范是在弘光朝降清之人,并且害死同行北上议和的左懋第,以此被清廷封侯。可惜好景不长,顺治三年,陈洪范一病不起。《甲申传信录》记载说:“(陈洪范将死),亟呼左懋第老爷至,遂死。”此时,距离左懋第殉难只过了一年。

历史上,周延儒是被崇祯赐死,不过同理于凤姐由金哥之事败露而获罪,作者为避尊者讳的缘故,不可能把崇祯杀的人都写给黛玉,只能借用类似的人物,把其结局归结到因果报应、咎由自取。

 

令人感到困惑的是,作者在写鸳鸯(周延儒)时,将其两次入阁前的故事写进了前八十回:一次是与东林相争,且貌似是东林理亏;一次是与奸臣结交,作者也并未就此过多丑化。而周延儒在这两次入阁后所做之恶,助推杀袁崇焕与纵敌欺君,全都被写到了后二十八回中。

不知道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因为周延儒已经位列《奸臣传》,已经得到了其应有的评价。甚至,被写入《奸臣传》可能已经超过周延儒所应得的惩罚,使得作者反而要在前八十回里为其遮掩?

毕竟,周延儒并无大奸大恶,许多的劣迹也可以说是身不由己。

推动杀袁崇焕并非他一人之责,首先袁崇焕并不清白、确有擅杀毛文龙的过错,另外杀袁崇焕也是崇祯的想法和需要,周延儒更多的是揣摩上意并借此铲除政敌。而至于纵敌欺君,作为一个翰林出身的官员,被崇祯赶鸭子上架的去督师,无论有没有收取清军贿赂,他都没有胆量也没有能力真的拦截清军。周延儒被写入《奸臣传》,可以说更多的是为崇祯背锅。既然正史已经给了他相对公平的评判,红楼作者就无须在前八十回里对其进一步丑化,只留下一些暗示,在后文才完整记述其过错。

相反的,作者在前面给了鸳鸯一个相当正面、阳光的形象。反映了周延儒在第二次任期时还算有些作为,能力在崇祯朝内阁大学士也不错,处理公牍的能力尤为一绝,作为内阁大学士是相当称职的。另外,周延儒第二次任内阁首辅时,有一项被时人称道的政绩就是劝崇祯帝赦免黄道周,这一点可能也是红楼作者对其笔下留情的原因。

以周延儒的能力和学问,如果是在太平年间,或许可以成为不错的内阁首辅。然而不幸的是,他偏偏赶上了崇祯末期的乱世,面对的是一个刚愎自用、志大才疏的君主,最终只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