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H1VrfJgXXA9N_RgFQ6SdfA
张扣扣杀人案引发社会舆论普遍关注。很多人,包括他的辩护律师,都请求法庭给张扣扣留一条生路。之所以如此,或许,原因仅在于,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杀人犯。
22年前,13岁的张扣扣亲眼目睹了王家三子正军因为邻里纠纷将自己母亲打死的残酷场景。22年来,他一刻没有忘记母亲的死相,没有忘记解剖母亲头颅的惨状。杀母之仇,他不能忘。自13岁开始,仇恨的种子在他的心里孕育了22年。
虽然王正军因故意伤害致死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沉重代价,但是,王家从来没有向张扣扣正式道过谦,没有向张扣扣请求过原谅,他认为,王正军判刑太轻,不足以抵消罪恶,他应该杀人偿命。所以,埋藏在心底的仇恨,从未消解,他一直在寻找复仇的机会。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张扣扣坚信这一条,因此,他一直等待,机会降临。
22年来,他既参过军,也接受过社会风雨历练,感受过世道生活磨难。有人说,时间是治疗心理创伤的一剂良药,即使张扣扣真的因为目睹母亲被杀而患上创伤性应激障碍,那么,22年了,他也应该从阴影中走出来了。可是,他没有,杀母之仇,一定要报,张扣扣的这份信念,一刻不曾懈怠。
22年后,张扣扣长大成人,那年除夕,他终于等到了复仇机会。他持刀捅刺王家二兄弟及其父亲数十刀致死。这几个人,在张扣扣的眼里,都是当年杀死母亲的仇人,唯一的区别,王正军是直接凶手,其他人是帮凶。
张扣扣只杀他认定的仇人,对王家母亲,张扣扣放过了。他说:“你是个女的,我今天不杀你。”杀人,区别对待,不是杀人不眨眼的那种。
复仇完成,张扣扣逃了。看过家乡新年的烟花,他选择了自首。
为了这一天,时年35岁的张扣扣一直没有结婚。照他的说法,他曾经谈过女朋友,但是,他告诉人家,他可能不会跟女人结婚。或许,这意味着,他准备用自己的生命与热血,去浇灌孕育了20多年的仇恨种子开花结果。
法庭没有采纳辩护人给张扣扣留一条生路的意见。他被判处死刑。
有网友为张扣扣鸣不平,认为他虽有罪责,但罪不至死。并且,有人还拿出潘冬子与之比较,同样是为母报仇,为何潘冬子成了英雄而张扣扣判了死刑?
潘冬子的故事发生在大约90年前的旧社会。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潘冬子的故乡柳溪暗无天日。后来,潘冬子的父亲领导红军打进了柳溪,打土豪分田地,胡汉三见势不妙仓皇逃命。再后来,形势所迫,红军转移,胡汉三又回来了。在一次行动中,胡汉三将潘冬子母亲围困在草屋中放火烧死,从此,潘冬子的心里,就埋下了一定要为母亲复仇的火种。终于,潘冬子等到机会,砍死了胡汉三,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踏上新征途。
时势造英雄。革命年代,自然离不开杀人,如果不杀人,则革谁的命?潘冬子砍死胡汉三,那不是简单的杀人,而是革命,革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欺压百姓鱼肉人民的恶人的命。所以,潘冬子是英雄,是那个特定时代的认定标准。
和平年代,法治社会,复仇被法律所禁止,正义的伸张,只能在法律确定的秩序内进行。当年,王家兄弟杀死了张扣扣母亲,被判过刑,那就是正义的伸张;现在,张扣扣杀死王家兄弟及其父亲三人被判处死刑,同样也是正义的伸张。虽然张扣扣杀人有为母报仇的某种传统意义上的正义性质,但是,在现行法律秩序下,他这样做,社会危害性不言而喻,应受到法律的否定性评价。所以,张扣扣复仇,情有可原,罪不可赦。
如果因为同情和怜悯一旦放开刑事领域的血亲复仇,那么,拳头将毋庸置疑地成为实现“正义”的实践标准,显然,那样的社会秩序,难以保障人权安宁,或许,还会使人陷入人人自危的无助困境。倘若再作深度推测,好人往往有道德自律,复仇可能会有节制,如此,坏人可能会在复仇的“游戏”中百战百胜。
同样是为母报仇,将张扣扣跟潘冬子放在一起比较,由于跨越时空,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迥然不同,注定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当下社会,英雄,肯定不可以是杀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