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马由缰

随意涂鸦,记录人生的点滴琐碎
正文

从大清官服上的'补子'看等级

(2024-05-23 17:45:43) 下一个

 

 

 

 

 

 

 

 

 

 

 

 


补服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有圆形补子及方形补子。圆形补子为王室成员所用,方形补子为文武官员所用。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

 

 

 

 

 

 

 

 

 

 

 

 

 

 

 

 

 

 

满清王朝圆形补子有以下几种:皇子,龙褂为石青色,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团,间以五彩云纹。亲王,绣五爪龙四团,前后为正龙,两肩为行龙。郡王,绣有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贝勒,绣四爪正蟒二团(前后各一)。贝子,绣五爪行蟒二团,(前后各一)。
 

朝服有补,顶戴分为朝冠和吉服冠两种:
 

文官: 
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 
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 
三品孔雀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两; 
四品云雁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两; 
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 
六品鹭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60两; 
七品鸂鶒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45两; 
八品鹌鹑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40两; 
九品练雀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35两; 
 

武官:
一品麒麟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81两,加支528两; 
二品狮子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正二品岁奉155两,加支444两;从二品岁奉53两,加支324两; 
三品豹子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39两,加支204两; 
四品老虎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27两,加支114两; 
五品熊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18两,加支72两; 
六品彪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14两,加支35两; 
七品犀牛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12两; 
八品犀牛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23两; 
九品海马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

 

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中,最能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数文武百官的官服了。相传补子起源于武则天时代(武则天的官吏制度)。一天武则天上朝时赐给官员们绣了花的官袍。因为十分好看,又是御赐之物,所以其他官员纷纷效仿。补子就从这里而来。补子的源头可以上溯至蒙元时代。内蒙古正蓝旗羊群庙出土的元代石雕上就有花卉纹的补子,同时在一些元代墓葬中也确实发现了不少具有方补形式的元代织物。但这些服饰没有作为补服出现,且这些方补多作花卉状,它们在当时并没有作为官阶的标志。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朝。明代官员在朝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的图案,叫补子。一般用彩线绣制,亦称“绣补”,也有织造的。文官用禽,武官用兽,以示差别,是区分文武官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花纹图案,我们看到了古代官吏等级制度的缩影。那么,清代官服上的补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从补子大小上来区分:清朝的补子比明朝补子略小,明朝的补子大者达40公分,而清朝的补子一般都在30公分左右。由于清朝补子是缝在对襟褂上的,与明朝织在大襟袍上有所不同,所以明朝补子前后都是整块,而清朝补子的前片都在中间剖开,分成两个半块,王室的圆补有的不仅饰胸,还有的饰于两肩之上。


其次,从色彩和纹样上区分:明代的补子一素色为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用金线盘成各种规定的图案,五彩绣补比较少见。清代的补子则大多用彩色,底子颜色很深,有绀色、黑色及深红色等。又明朝补子的四周,一般不用边饰,而清朝补子的周围,则全部饰有花边。另外,明朝有些文官(如四品、五品、七品和八品)的补子常织绣一对禽鸟,而清朝的补子全部织绣单只。


明清时期的“补子”是随着官职而存在的,因而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因此它有着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