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读了几个网友有关美国物业管理HOA的文章,今天跟风说说我所经历的加拿大物业管理。
加拿大自住的买卖房屋主要分为:独立屋,半独立屋,镇屋(连排屋)和Cando (高层单元房)。Cando 及部分镇屋由于有不可分割的公共产权部分,所以屋主每月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给管理公司,由管理公司负责打理小区环境及房屋外部维护等日常事务。
年代久一些的镇屋,所在小区的规模不大,一般由住户自己推选出几人,成立管理委员会,与管理公司指派的物业经理一道,共同协商,处理相关事宜。这名物业经理通常兼管着若干小区,分身乏术,非常类似于国内居委会的住户管理委员会,就拥有了很大的权力:决定维修方案,遴选工程人员,罢免物业经理,甚至更换管理公司。
老房屋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住户每月缴纳的管理费自然也就高,有时高得离谱:超过千元;另外由于众口难调,房屋维修方案经常悬而不决,无法实施。凡此种种,使多数买家望而生畏。但这类房屋便宜,囊中羞涩的新移民不得已,首选过度,几年后再考虑换房。我当年的买房经历,也未能免俗,走的也是这条路。现在我的房子我做主:室内室外,房前屋后的所有装修工程,美化项目,都是自己说了算,但生性懒惰,怕麻烦的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当年住镇屋的好处:事事交给居委会,坚信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居委会主任:Zima,会搞定一切的!
首次买房时在加拿大工作尚不满两年,太太更是只有两个月,在女儿的恳求下,经纪的忽悠下,稀里糊涂成了房奴(首付的40%是借朋友的)。
刚搬进去的第一天,邻居就来串门。这是一对六十多岁的俄罗斯夫妇,男的近一米九,长得英俊帅气,笑眯眯的,不爱说话;女的名叫Zima ,也就一米五,胖墩墩的,总是说个不停。Zima 介绍说,这个区的住户管理委员会,由五名代表组成,她是主任。接着她又详述了社区今后几年的维修方案。
我对维修计划更感兴趣。下offer 时,有些犹豫:对房屋的内部结构及布局都挺满意;只是外观,特别是车库门和前后房脊,显得破旧不堪,令人生厌。Zima 的一席话让我愁眉顿展。
接下来的三年,Zima 的承诺如数兑现:屋顶,屋脊,阳台,车库门,房屋门窗等悉数更换;每户车道及小区里的路面也都全部重铺一新。整个工程花费主要从每户按月缴纳的管理费中出,超资部分再由各家分摊。分摊的比例尽管很少,但对有些‘月光族’来讲也是一种负担,难免会有些微词。在Zima 的强势喝令下,这些个别住户人微言轻,最后不得不低头就范。
我们几家华人住户,是Zima 的铁粉:工程从选材,挑施工队,到最后质量验收,由专人认真负责;自己只交必要的费用,不用操心,多好啊!我们不但无条件支持原计划的项目,还经常向Zima 献计献策,要求追加额外工程。Zima 曾多次在我面前流露:喜欢中国人!让我动员朋友买这里的房。
Zima主任 的头衔是民间封的,没有任何报酬,但她很看重这个位子。为了节省开支,她会组织大家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比如种树,铺草坪等。她工作的认真态度似丝毫不逊于国内的朝阳大妈。看到小孩在小区的路上玩耍,马上劝阻,以防来往的车辆撞着;有陌生人出入,厉声上前盘问。一次几个中学生在小区门口抽烟,Zima 喝令他们离开,结果遭来不逊回言,她丈夫闻声赶来增援。魁梧的身躯,严厉的眼神,尽显好战民族之威严。那几个男孩胆怯,悻倖离去。我的斜对门是 end unit ,住家春天绿化时一时兴起,把侧面的空地也种上了花草。Zima 严格执法:公共地界,不能擅用。结果引发一场舌战。
Zima 强势的行事风格,固然令我们小区获益良多,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此也得罪了一些人。那家擅自绿化的住户,私底下串联,准备在这一年的换届选举中,推翻Zima 政权,取而代之。Zima 闻讯,不敢怠慢,积极联络堡垒户。我们几家华人住户,拍着胸脯,表衷心:放心,我们坚定不移地支持你!Zima 尽管如愿连任,但此次的票数不再是压倒多数,只能算惊险胜出。随后的住户大会开得异常混乱,不再是Zima 一言堂的局面,对各项提案都七嘴八舌,很难统一认识。我坚持住下去的信念开始有了动摇。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换房的念头彻底占了上风。按照有关法规,小区的公共账户里应该存有一定数额的大修基金,以备不测。但这几年疯狂的维修更新浪潮,花费巨大,虽然每个项目住户都额外承担了部分费用,加上日常缴纳的管理费,但依然入不敷出。其结果:大修基金被挪用殆尽。居委会不得已做出决定:每户需增交八千元,分摊到八年。现在想想:那么多的更新工程,八年付八千元,非常正常。但按照当时房价及收入,那个数目还是挺吓人的。关键是今后很多事情无法预料,自己做不了主。加上单位的很多华人同事,都在房市里蠢蠢欲动,于是决定跟风换房。
这个小区在Zima 为首居委会的不懈努力下,确实旧貌换新颜,已远非入住是的情形可比,所以卖房的首次合约签得非常顺利:买主的第一次出价就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但验房环节却出了点麻烦:房子别的毛病没找到,验房师鸡蛋里挑骨头,说是车库里有漏水的痕迹,墙壁上有霉点,有滋生霉菌的可能。我心里明白:买家是以此为借口,还想压压价。入住的5年多时间里,从未见过漏水;就算这儿有毛病,好像也属屋外部分,应由管理公司负责。
我想到了Zima,她一向对我们一家很好。记得有一次,入冬前,忘记关闭室内阀门,排空室外水管中的余水,造成冬天水管冻裂,漏水,完全是我们自己的责任。Zima得知,二话没说,马上找人,免费给换了一套水管和龙头。正如所料,这次Zima再伸援手。她先向我解释说,车库顶上以前的旧阳台漏过水,但早已更新;如果买家还有异议,她负责解决;最后微笑着,拍拍我的肩:Don't worry !第二天,Zima派的人将车库顶与阳台连接处的缝隙,全部抹平;又将车库的墙和顶整个粉刷一新;整整忙了一天。
Zima 对我们要搬离的决定,很是不解和遗憾。她说,买大房子要贷更多的款,尽管当前的利率只有3%左右,但很难保证利率总是这么低,她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加拿大经济的大萧条:失业率奇高,房贷利率更是超过20%;孩子在外地上大学,我们夫妇俩住这套房子,足够宽敞,为什么还要买更大的房子。我们没好意思道出真实理由,只是推脱是孩子的主张,她立即过来,力劝女儿改变主意。听说新住户是一黑人妇女带着几个孩子,更是直叹气。
临走的前一天,去Zima家道别,留下了新居的地址及电话。一晃儿搬离已经13年了,在附近的超市曾见过几次我的左临,一对葡萄牙夫妇;但右舍的Zima却再未谋过面。她现在还还好吗?是否还住在老地方?八十多岁了的居委会主任,应该不再连任了吧?其实现今的住址离那片小区只有一公里,平时上下班开车也路过那里,应该找时间进去看看Z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