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探险者内蒙亡故后的思索

(2023-01-01 23:52:11) 下一个

探险者内蒙亡故后的思索

                                    2006年5月9日

何必

五一长假,全国假日办统计出全国发生较大的旅游安全事故11起,共有游客19人死亡……(略。)

这次五一长假,新闻资源浅陋的媒体把目光盯住了节日期间发生的几起探险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及其中出现的伤亡事故,然后终于摆出了媒体津津乐道的态度,让人看上去甚至有些幸灾乐祸的味道。在通过文字描述乃至画面记叙等方式提供了事件情况后,就开始了中国媒体特有的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5月7日《今日早报》就有“别拿生命安全去换风景”这样坐而论道的报道,光是从标题上,就可以看出目前媒体的德行。仅仅如此,就把原本就非常欠缺冒险精神的中国人再度闷憋在乖乖听话的顺民情状当中。

媒体如此,官方自然乐得顺水推舟。新华社消息,警方呼吁停止沙漠探险。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特色的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思维定势,只要是有一点乱子,就彻底封杀,以最经济的行政成本进行最利落而愚蠢的治理,索性取消了完事。

我们可以把自然推给死者,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必要的救生训练,没有必要的救助手段等等。但是,姑且不从“对死者不存在诽谤”这种似是而非的说辞,只是我们是否能够从公共安全的角度来审视这次令人悲愤的生命消逝过程呢?

从开篇节目中看,一个显而易见的情节令人不得不倍加留意。

“我们用手机直接拨110,打到的是呼盟或者是巴盟的公安局,他让我们达到前旗的公安局,前旗的公安局又让我们达到临河公安局,临河公安局又让我们达到内蒙古公安厅。”这段绕口令般的叙述,也算是让我们体会到了在大漠孤烟直的情境当中,十几个人围绕着一个病人束手无策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无可奈何。

可以设想到,那些接听到求助电话的公安部门听到这种稀奇古怪的事,在目前中国的社会生态的熏陶下,本能的反映就是敷衍塞责,先把事情推出去完事。虽然这其中可能并不乏热情与温馨的问候与指点,但最终的结局却是光是打电话就耗费了宝贵的抢救生命的时间,

今年4月,中国首批紧急救助员职业志愿者开始接受培训。民政部也早就有了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可现实的情况依然是,我国公共救援体系存在不足:前一段时间北京专门发了一个小册子,最后一页十几个电话号码,读者根本就记不住,而在美国就只有911电话,而中国却是公安是公安的电话,救援医院是医院的电话,中国有多少部门就有多少电话号码。

更可怕的是,即使是公安部门内部,也由于比如属地管理以及管辖权限和责任区隔,使得救助电话打了一圈还是不得不把电话达到千里以外的出发地北京,从北京警方才得到了救助安排,而整个内蒙古境内,从下到上各级警方都在推诿,借口无法断定救助事发地点的管界属性,而造成一个活生生的年轻人平白无故离我们而去。

在如此公共资源被政府把持的状况中,中国没有自己的救援企业,无法与国际接轨,国外企业想进入中国市场,但没有进口无法对接,找铁道部,回答说只管铁路;交通部说只管公路,各部门都只管自己的一块,救援资源无法整合,没有自己的SOS,而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有自己的救援公司,惟独中国没有。

一方面,中国现在是全世界叫嚷市场化最凶狠的国家,多少肮脏的勾当假市场化的名义而行;而真到了原本应该发挥民间和市场优势的时候,却根本不见了踪影,政府把持了所有资源,惟独损耗的是救助的机会。

另一方面,中国的公共救援体系几近空白,还是凸显了在中国“天下为公”的叫嚣里,最基本的“公”的概念的苍白与空洞,特别是到了现在,所有的“公共”都被私有化的情况下,实在无法纳入自己口袋里的那些地带,只能被边缘化垃圾化贫困化,典型的就是公共场所、公共厕所、公共汽车、公共街道、公共环境、公共电话之类的的公共用品,当然,也包括公共救援在内的公共服务。

要说中国不能使用比如直升机实施救援,鬼才相信。《南风窗》2002年11期载,我们这里,好像衣食住行都是外国人送的,才恭外而倨内。一个日本农民到峨眉山玩骨头摔断了中国动用空军直升机营救。他娘的,自己的纳税人出事打了一圈电话,诺大内蒙古范围,警方根本不管,而一个日本游客来华旅游却要动用中国军方的直升机,让我们真切体会到:谁叫你他妈的生在中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