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粮价高企源于国际因素”说法是弥天大谎
2007年9月20日
何必
由于此前12个月平均CPI涨幅达到3.9%,……(略。)
又涉及到股市,又是中国股市什么时候会出现大规模调整,这个话题并不新鲜。
我关注的倒不是其主旨,而是这位由于其单位距离电视台一步之遥采访便利因而曾经多次在我以前供职电视节目中亮相的所长对于国内通货膨胀原因的说法:“这回涨价主要因素来自国际,而不是国内。国际粮价上升推动国内粮价上升,国内粮价再推动养猪成本上升,导致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推高整体CPI。”
这种说法我们听起来太熟悉不过了吧。进入今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居高不下,而且上涨势头明显。媒体都在探究,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粮食价格如此离谱地高攀;并且,随着今年夏季播种时节自然灾害频仍,对收成会有较大影响,因此,了解本轮粮价上涨形成机制并向社会做出交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于是,我们听到了太多国内粮价攀升是由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动荡所致。美国当然又是其中的罪魁祸首,其在临近乃至整个拉丁美洲大规模套购玉米制造生物燃料,以谋求替代不断高涨的石油,试图通过玉米加工为乙醇而改变其能源供应格局,这就加大了国际粮食市场的供应紧张局面;再加上澳大利亚遭遇气候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主要粮食出口国也在增加粮食出口量上乏善可陈。这样,国际粮食价格岂有不涨之理?
而且,这也给国内的民族主义阵营提供了绝佳的口实,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审视咱们的粮食安全。那种把中国粮食市场全部国际化,依赖国际市场供应中国粮食需求,而不必保有中国自身的粮食安全底线的国际主义甚至世界主义的说辞经受了不小的打击。
不久前新华网报道,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胡元坤日前表示,国际粮食年均贸易量只占中国粮食年度总产量的50%,因此国际粮食贸易对国内调剂空间有限。近年来,国际粮食贸易基本趋于稳定,年均贸易量大体保持在2400亿公斤,约为中国粮食年度总产量的50%。中国进口国内需求量的1%,就相当于国际粮食贸易量的2%。如果中国大量进口粮食,不仅会拉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还将打破现有的世界粮食贸易格局。胡元坤说,从粮食供需总体态势看,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基本立足国内的方针,适度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在确保口粮供给的前提下,注重解决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问题。
在如此大的格局下,中国的粮食供给显然不能完全指望国际市场。实际上,到现在中国粮食需求量当中也只有约5%是进口的。
最近,国际油价开始回升,并且继续向新高摸爬滚打。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向国家发改委申请调整成品油零售价格,而后者在国务院针对物价上涨势头凶猛民怨沸腾的情况下通盘考虑回绝了石油公司的请求,于是坊间议论纷纷,认为石油公司们作为垄断性非常强的国有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该趁火打劫。
有关石油巨头们的倒行逆施,我说了多次。不过,平心而论,中国原油需求量当中,进口量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因此,国际市场原油期货或者现货价格波动,对于国内石油市场价格的影响,还是可以感受到的。
但是在中国粮食市场上,情况却并不如此。5%的进口量,就能够说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诺大一个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并且今年粮食价格出现着几近半壁江山的涨幅,这恐怕也太危言耸听了吧。
稍微有点算数常识的人就能够计算出来,如果国内粮食供应没有变化,而中国粮食市场价格上涨30%,即使中国进口粮食占到国内粮食总需求的10%,那么进口粮食必定要上涨300%;而如果进口量占比为5%,那么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就要上涨六倍。而事实上,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涨幅也就在20%左右。
中国的三农专家说过,中国的农业生产特征于高度分散的小农兼业经营。这样亿万一盘散沙似的农民,根本无法形成具有组织化水平的市场定价权谈判主体。
从供应方面看,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并不会出现如此巨大的波动。从到现在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看,谷贱伤农的情况此起彼伏,在缺乏基本制度保护的情况下,农民依然靠天吃饭,凭借着家庭能力抵抗着天灾人祸,这也才有了农民辛辛苦苦一年劳作获得了农作物丰收却在市场上卖不出价钱只能眼睁睁看着劳动果实烂在地里的情形。(当然,水电油运农资化肥农药等部门直接拿农民开刀问斩也功不可没。)
从需求方面则更没有出现类似美国生物加工乙醇之类的突发需求,需求量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上。
而且,中国粮食从供应到需求的过程,就是从亿万农民到千家万户消费者的过程,是分散对分散的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博弈。按道理说,不会对粮食市场价格形成决定性影响。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个“按道理说”上。中国粮食市场的巨大波动,恰恰出现在一直为人诟病的粮棉油供销体制上。在粮食购销环节中,存在着一个比石油行业垄断程度还要高因而更具有杀伤力、但由于一向深藏幕后而且鲜为社会关注、以及中国的媒体基本上是城市媒体对于涉农领域无人问津、而导致几乎全社会对于这个神秘机构及其劣迹以及由此导致国民不得不为粮食价格上涨买单的情况几近一无所知。
人民大学刘老石给我(群)发来邮件,可以让人看到其中的八九不离十。
粮食最低保护价是保护农民利益还是保护谁的利益?
——顺便说说国家战略储备粮
(何必注,略。)
看到了吧,咱们与时俱进的中国,粮食价格就是这么涨起来的。
看到这些,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又是一个连封建社会都不曾有过的措施,竟让就在光天化日之下名正言顺明目张胆产生了,并且招摇过市如入无人之境。
这个中储粮,干的就是这么样的祸国殃民勾当。
而其他那些机构呢?
我以前稿子里曾经提到过,中储铜所发生的伦敦铜事件中,一个前台交易员刘其兵在转瞬之间就将国家几亿美元资金化为乌有。实际上,不光是中储粮、中储铜,连带中储糖、中储面、中储肉,无一不是在进行着如此操作,连带着像中航油陈久霖在新加坡锒铛入狱事件而被国内媒体发问如果此事发生在国内是否也有如此这般的法律制裁等等,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中字头的机构都是些个什么货色了。
翻回头来说开篇那个所长的振振有词。我有时真是为了国内的经济学家们感到悲哀。虽然我一向认为中国就没有什么公共知识分子,但这个现象的存在如果全部归咎于经济学家,也似乎勉为其难。毕竟,在知情权付之阙如的情况下,那些“专家学者”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毕竟也很有限,基于此做出的形势判断要是能够与实际情况丝丝入扣那才叫见了鬼呢。宣传管制、新闻封锁,致使全社会都处于盲人摸象的境地,而且在如此背景下,的确见仁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无法让对方理屈词穷,原因就在于,谁都只不过拥有点子道听途说,从飞短流长之中获取智慧的灵感和话语权的缝隙。因此,很多中国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局势的分析,看上去实在是胡说八道,在这样的环境里也属正常;而且,经济学家们既然成名成家,总是嘴上没有把门的,对自己并不充分了解的领域也要说三道四,更加助长了信口雌黄的普及和蔓延,反正说错了也不犯法,人家厉以宁弄的证券法里面连违法责任都不设,还管得了言多必失么?
按照我这等新闻界里的混混儿的角色,无偿提供看空唱衰的角度和依据。
针对中国成品油价格要与国际市场接轨,我曾经写过“一个令人目瞪口呆巨大而持久的骗局”(有意者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援引过业内人士的爆料,告诉大家,那也不过是官商勾结欺世盗名的骗局;针对中国通货膨胀,我也写过通胀被严重低估;针对房地产,我也曾经揭露过内幕,指称中国的房地产就是个巨大的火葬场……现在,又可以看到,中国的粮食价格攀升,可以说完全是当局一手造成的。
我们总是听到官方不厌其烦发出像戈培尔喧嚣的“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那样的充满底气的声音,告诉我们价格变化是正常的、合理的,是个大趋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必须习惯并容忍的条件变迁,但是,归根结底,现如今中国又有哪一个不是在委府的胡作非为之下才导致人们生存状况的水深火热呢?
一个中储粮,就能够掀起如此的惊涛骇浪,让全国人民为了几个实际上被私有化了的部门以国家机构的名义强取豪夺的行径掏腰包,导致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节节攀升,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观了。
而这种行径愈演愈烈,实在是对什么执政为民依法治国和谐社会八荣八耻之类的美妙说辞做出闷声发大财的现实版本的诠释。
对此,你我有什么办法?
没辙。凑合忍着吧。
谁让咱们倒霉生在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