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现在的新闻就这么让人五体投地

(2023-01-15 22:34:08) 下一个

现在的新闻就这么让人五体投地

                             2007年2月11日

何必

翔达公司慰问春节加班职工……(略。)

这是该节目里那个软广告板块【资讯速递】中的一则内容。

网上有关加班的段子是怎么说来着?某人向朋友问到:“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看见太太和一个男人拥抱,你说我该怎么办呢?”“我不知道,”朋友回答,“你何不试试看加班工作?”

另一个是:广告公司的加班是司空见惯的,每当下午六点撞左右,就会听到不少同事打电话回家,通知晚上又挑灯夜战,不能回家吃饭了,在旁听了,总是觉得心酸酸,但是有一回一位当爸爸的同事在打电话回家,却让人感到温馨又有趣:「喂~~你是旋风小飞侠吗?你跟女超人说,无敌铁金钢今天不回家吃饭了,拜拜!」

这种资讯很是奇怪,这个翔达公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货色呢?甭说周末,即使是在工作日期间,资讯板块里的内容我也不知道。于是,上网搜索一下,看到了这个翔达公司的真实面目。

北京翔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达公司),源于1956年公私合营时分别成立的北京市宣武区饮食管理处、服务管理处,负责区域内餐饮业、浴池业、理发业、照相业、洗染业、旅店业的经营管理。1958年至1981年间,组织机构几经变化后分立为北京市宣武区饮食公司和北京市宣武区服务公司。1993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北京市宣武区饮食公司更名为北京翔达饮食(集团)公司;北京市宣武区服务公司更名为北京五联服务(集团)公司,实现了从管理型向企业经营型的转变。1999年10月经宣武区人民政府批准,两家集团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成立了国有独资的北京翔达投资管理公司。2004年通过股份制改造,组建了国有法人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翔达公司现拥有资产总额数亿元,经营网点近百处,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独资开发建设的建筑面积近4万平米的大酒店工程正在建设之中。翔达公司资源分布于区域内主要干线,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经营范围涵盖了饮食、洗浴、美容美发、摄影、饭店和文化旅游等行业,是一个多种经营业态,资源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巨大集约化运作的现代企业。翔达公司历史悠久,人才济济,拥有晋阳饭庄、吐鲁番餐厅、致美斋饭庄、美味斋饭庄、清华池等一批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品牌企业和数百名在全国或北京市各类大赛中获奖的中高级烹饪、服务、脚病治疗、美容美发、摄影等专业人才。翔达公司以“服务大众,奉献温馨”为企业宗旨,始终坚持“一流服务,一流质量,一流管理,一流效益”的经营目标,正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与时俱进,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向美好的明天。真诚的欢迎中外有识之士,与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

如此这般,看得我头昏脑胀,才明白,原来这翔达公司还是个庞然大物,“资产数亿元”、“经营网点近百处”,好家伙,真不敢小觑。可说穿了,也不过就是个宣武区餐饮和服务集合而成的玩意儿,主营业务范围是烹饪、服务、脚病治疗、美容美发、摄影……

这么个区属企业,找了点子专业文艺团体,为企业职工进行春节期间的慰问演出,也值得拿到电视台上来蛊惑一番?

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这则宣传当中还把“翔达同时承诺,下属18家服务公司所有春节上班的职工都将得到300%的加班费”当作值得宣传的题材拿出来炒作,真有些恬不知耻。

不知道,该企业以前在春节期间对加班的职工从来不付加班费,还是怎么的。反正从内容上看,似乎是从今年开始做出这个死乞白赖的庄严而郑重的承诺的。

可劳动法上明明白白地写着,法定节日期间加班,应该付300%的加班费的。这劳动法从1995年就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12个年头了,怎么企业终于守了一次法,也要拿出来夸夸其谈一番?如果该企业此前并没有按照劳动法规定向节假日期间加班的职工支付加班费,那么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才对;这次按照法律规定行事(虽然还只不过是个承诺),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么也要吹嘘上点子淋漓尽致?这就好像一个人满世界嚷嚷他从现在开始不杀人了一样,媒体竟然对此大书特书一把,实在也真够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的。

显然,这是则有偿新闻。而那个板块也就是为有偿新闻而设置的。当天所发布的资讯当中,除了这一条,其他也有不少内容,光是从标题上就可以判断其倾向性:“招行信用卡过千万”、“万足金京城亮相”、“民族文化旅游百强品牌出炉”、“雀巢看好中国宠物市场”、“舒雅高端内衣登陆北京市场”……

本人向来对有偿新闻很是反感。想当年在央视时,也分管节目策划和文稿统筹,周围也时不常有人让我在节目中发点子什么宣传稿之类的,并要给我些个银两,一向都被我谢绝。

虽然我属于赤贫之辈,可却很守旧,抱残守缺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荒唐之中,坚持认为,做有偿新闻,原本就是凭借着垄断(新闻)权力与所谓的市场资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中国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进行媾和交易,并由于新闻媒体的属性,形成了不可避免的外部性,造成了对社会的信息误导,使得舆论更加恶化。从本质上说,有偿新闻正是符合国际上对于腐败的定义,就是利用权力谋取不正当的私利。换言之,有偿新闻就是新闻腐败的典型表现方式之一。

另一方面,我更认为,有偿新闻是媒体工作者个人颜面的缺失、以及尊严的失守。商家用些许钞票就能够买通记者,让其丧失新闻所需要的最起码的公正性、客观性、及时性、准确性,完全失去了职业操守,成为了商家的代言人,(这种代言根据交易金额不等而阶段性有所差异,可能是一次性的,也可能是时间长久一些。)而商业竞争中市场主体的排他性宣传,则置其他商家于不公平而导致的不利境地,从而破坏市场竞争的正常秩序;而由于官方媒体的有偿宣传,导致消费者所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失真,也就失去了选择层面上的全面性,因此破坏了公众的知情权。这种新闻工作者惟利是图的倾向,极大地自我矮化了媒体形象,更破坏了官方媒体的公信力。

尽管有偿新闻被当局三令五申明确禁止,但却根本刹不住这种风气的愈演愈烈。这本身也折射出当局中国社会治理方面的难度日益加大,政令不畅已经到了何等程度,官方媒体也照样对当局命令置若罔闻,利令智昏变本加厉,使得有偿新闻无处不在。

周围也有人认为,不应当对记者从商家处拿钱而说三道四,应该允许他们这样做。我对此说辞嗤之以鼻。这本来就是个原则性的问题,一旦有偿新闻被允许,那么将会使得此风蔓延,像病毒一般无孔不入,在格雷欣(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的作用下,最终致使整个节目完全变成有偿新闻。这种先例数不胜数,太多的为我们所熟悉的电视节目都如此垮掉了,比如央视的清风车影、互联时代、中国房产报道,以及北京电视台的北京特快等等。

事实上,有偿新闻的做法在新闻界已经深入人心。以至于在很多场合,我所坚持的媒体监督立场,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不屑一顾,类似我挑北京公交车毛病等等的思路,也时不常被那些乳臭未干的记者们所不齿,认为这种挑毛病的路数总是有着心态上的问题,还是应该看到事务好的一方面,不能够吹毛求疵。而如此,节目中越来越充斥着权钱交易的成分,人们看到的也就是越来越注水的货色,也理所当然在所难免了。

由是,只要是跑口记者,或者无所作为,或者就是与所跑的口的衙门沆瀣一气,成为委府的哈巴狗。不信,就看看那则资讯,连个宣武区那个企业终于遵纪守法一回也会这么操作,媒体还可以信任吗?

本来嘛,现在的社会上,哪儿还有什么进取心和责任感,新闻工作者们何尝不是如此、甚至百尺竿头更上一步?当新闻记者都去拿着五花八门大小企业的钱而发布垃圾内容之际,我们这地界儿当然也就八荣八耻八股八卦科学发展观仨代表和谐社会先进的性……了嘛。

通看整个新闻界,就这么经年累月地烂下去,作为中国完蛋的殉葬品,当然在所不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