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取消福利供暖给人生打折

(2022-12-23 00:33:59) 下一个

取消福利供暖给人生打折

                                  2005年12月19日

何必

:建设部等八部委发布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停止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福利供热制度。……(略。)

这两天,北京的人们还没有从公交月票行将退出历史舞台彻底作古的劲头中醒过梦来,等待着12月20日所谓的公交票制和价格听证会上可想而知的月票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所必然遭到的死刑判决,不成想,那边还没唱罢这边就匆匆忙忙迫不及待粉墨登场,这福利供暖也被当成了靶子,由建设部、劳社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八部委联合要赶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福利水平却在日益下降,这不仅是全世界少见的景象,特别是号称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所谓优越性到现在距离中国人越来越遥远得连其尾气都享受不得了。

实际上,今年,建设部副部长仇宝兴在公开场合就谈到,福利供暖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必须要加以改革。这种恶狠狠的语调,很明白无误地宣告了现行社会制度与福利供暖的势不两立不共戴天。

上周,北京有关取消公交纸板月票改为IC卡的新闻不绝于耳,笔者写过几段文字,认为这又是政府作为最大的利益集团掠夺国民财富的典型案例,并援引了网上一篇《掠夺式经济使中国中产阶层迅速消失》的文章。

笔者的稿子被列位看到后,不少人大呼痛快,而且为新闻界制作选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谈及中国是否存在“中产阶级”时,有了可以借鉴的路径。

“中产阶级”是什么?按照中国社科院的新近研究成果,所谓的中产阶级在人口比例中不过区区4%的水平,远远不足以构造一个能够维持整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庞大力量。

国家统计局城调队综合处长程学斌在谈及“中产阶级”这个人群设定时直言不讳坦承,“这个标准必须要考虑到20年的发展速度,十六大讲话中明确提出来,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要达到相当的比例。”在有效样本中,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家庭241746户,占到全部比例的91.7%,5万到6万元为8471户,6万到7万元为4747户,7万到8万元为2540户,如果把标准下限定为8万元,“那20年的发展也许远远不到这个比例。”为此,中国社科院在进行此类标准设定时,就别有用心地将收入放到了6万元到50万元这个匪夷所思的区间当中,毕露无疑的是,所谓中产阶级人群的设定,完全不是科学的结论,只是成为政策的走狗。

而说到“中产阶级”的界定,就不得不涉及收入水平。可这个收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不妨再从网上看一篇分析。

现在1000元 =30 年前多少元?

(略。)

此文形成显然是在人民币汇率上调之前,因此还保持了以往的汇率比例;而且,从数据引用方面看,很多数据还算是很客气的。比如,官方数据显示,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国民医疗费用平均支出上涨超过了100倍;而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也达到了同样的攀比水平;……

而且,该文有一个巨大的疏漏,就是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计算。最近,个人养老金交付制度的改革,从过去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改为完全由个人交纳。笔者在央视担任节目策划时,曾经做过“老百姓只储蓄不消费,为什么?怎么办?”这样的选题并得以播出,内容直接涉及到,在社会保障制度岌岌可危的局面里,居民储蓄率节节攀升,折射着对于自身生活预期的悲观,大量的个人(或家庭)储蓄实际上承担着社会保障的功能,而高储蓄率给整个社会所形成的巨大风险,也是当局分外担心的。

笔者多次引用笔者的朋友、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徐月宾博士《政府的社会福利角色》一文中的不同观点,来印证社会福利是值得我们愈加重视的领域。他在此文中还谈到,近年来的很多研究显示,福利对人们工作动机或个人责任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相反,为家庭和个人提供有效的社会保护可以起到减低经济风险和鼓励人们勇于冒险和创新的作用。具体来说,人们在其基本生活和收入受到保护的情况下,会更倾向于从事风险大但获益丰厚的经济活动;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在印度和坦赞尼亚,贫困和富裕家庭的收入差别中25%是由于对经济活动的选择不同而造成,津巴布韦贫困家庭近40%的经济损失是由于回避风险而造成 。

考虑到这些因素,高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社会安定的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国家提供的类似养老、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保障在“市场化”、“商品化”的名义下转嫁给社会越来越抛弃给每个国民及其家庭时,政府利益最大化的倾向非常值得关注,形成了权力无限大责任无限小的趋势和局面。

而且,从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上看,也是对中国政府采取的对内压低劳动力价格(尝试着通看一下农民工的收入现存水平以及变化走势、及其造成的全国范围的民工荒、以及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所形成的国际上中国产品和服务的血汗优势吧)形成不公平国际市场竞争、对外压低本国货币价格牟取不平等利益的日趋全球性的整体排华形式的挤兑。

还应该看到,仅仅从人民币汇率方面去判断,并不足以详细说明问题之所在。在国际间衡量彼此物价水平的,一种是汇率,但在中国由政府而不是市场操纵汇率标准的情况下,另一个同样重要而且被用得越来越广泛的指标就浮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购买力平价。如果按照这个指标来测算,被人为低估的人民币币值就会有令人触目惊心的结果。

《环球时报》2005年4月25日报道,4月21日,古巴老百姓度过了一个幸福的夜晚,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通过电视讲话宣布,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根据规定,从5月1日开始,古巴最低工资将由目前的100比索增加到225比索(1美元兑换24比索),增幅达125%,受益对象多达165万人。这仅仅是一系列增加社会福利政策中的一项。古巴大多数公民不用付任何房租,教育和卫生保健也全部免费。古巴是目前为数不多依然实行配给制的国家之一,“凭本供应”的东西也很便宜,每人每月平均只须花费不到30比索。

古巴号称是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人民也算是体验到了社会主义;与此几乎同时的,委内瑞拉政府也在大幅度提高本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并提供越来越多的社会福利。查维斯还不像卡斯特罗那样被美国人当作眼中钉,可我们怎么着也不能说,委内瑞拉也是个社会主义制度吧。

这样,有关中国中产阶级的讨论必定是个喋喋不休可总是在概念上绕来绕去的伪命题,最终势必演化为“你的收入到底值多少钱”的思索。

于是,考虑到衣食住行医教等方面政府角色的隐退,以及国内劳动力收入被故意压低、人民币币值被人为低估等因素,“你到底挣到多少钱”这样似是而非的发问,就会演变为“你到底值多少钱”的归宿。

在如此语境下,再看福利供暖的取消,才会真切体会到,如今这人生打折的滋味和确切涵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