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洗涤液汹涌泛滥
2005年11月14日
何必
日前一篇有关有毒洗涤液流入京城饭馆的报道引起了各方关注……(略。)
这样的传闻终于得到了一个明确的结果。
11月9日《京华时报》讯,用工业原料勾兑的可致食道癌的54吨洗涤液,半年里供往包括多家五星级饭店在内的300多家饭店。同日《新京报》更是具体指出,据了解,朝阳工商分局执法队近期在王四营官庄村查获了一个用工业洗涤液原液“SLESN70”配制洗碗液的场所,从现场发现的送货记录显示,洗碗液已流入京城300多家大大小小的饭店和酒店里,账本里还出现了“成都美食”、“巴西烤肉”等字样。
此消息一出,引起了社会一片哗然。
“SLESN70”是一种酸性极强的化工原料,主要被当作工业企业清洗剂,用来清洗工业管道和水垢、油污较严重的机器设备等。保健专家认为,如果长时期使用这种工业原料所生产的洗涤用品洗刷餐具,其强酸性会造成肠胃系统及消化道的溃疡,严重者将有可能患上食道癌。食用这种洗涤液所清洗过的蔬菜危害更大。
如果这种致癌洗涤液真是在北京星级宾馆饭店里广泛应用,那么毫无疑问的是,将会对北京酒店行业乃至整个旅游业、甚或波及到北京成个城市的安全造成巨大的社会心理影响。
报道此消息的两家报纸都不隶属于北京市管辖,所以才能如此无所顾忌;北京市媒体在该报道出来后还是保持了整齐划一的遵守纪律。但既然已经公诸于众,人们也乐得将如此消息广为传播,北京市有关部门当然也就不能无动于衷,自然要下狠手调查整顿了。
从公布的结果看,似乎还是能让人大大地舒出一口气:北京的宾馆饭店基本上都是合格的,没有受到有毒洗涤液的沾染,没有受到该风波的秧及。具体看,昆仑饭店否认媒体所谓购买使用过此类洗涤液;北京国际饭店则仅仅是外包餐厅将这种洗涤液用于清洗地面;11月8日工商部门在黑窝点查获购买者名单上只涉及几十家,并不是媒体先前所说的300多家。
可如此还是有太多让人费解之处。
有毒洗涤液的制作与销售看来是千真万确的。问题只是在于到底有多少家宾馆饭店进了这种液体。
从旅游部门发布的情况看,是工商部门进行的检查;而旅游部门自己也只是向下属宾馆饭店发放了调查表。那么,工商部门的检查结果为什么要由旅游部门来发布,这本身就是个问题;同时,工商部门采取什么样的检查方式,并没有公布,或者说,只是告知结果,却没有程序的公示;另外,在北京市旅游业可能遭遇到灭顶之灾的情况下,工商部门如何秉公执法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检查,而不是在上级的强令下文过饰非避重就轻,也是个问题;再有,旅游部门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事后监管,这种举措的有效性很值得怀疑:在如今的问责体系里,恐怕没有哪个企业愿意把自己所干的不法勾当主动向上级汇报。
北京国际饭店外包餐厅使用了过这种洗涤液,看上去与饭店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说该洗涤液只被用在地面而不是餐具,恐怕也是自欺欺人之说;而且,从法律责任上看,入住该饭店的客人或是其他来宾并不会区分一个完整的饭店里的营业场所什么是自营什么是外包,这就是说,饭店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北京昆仑饭店干脆就否认购买或使用过如此液体。
这大概是个牵涉到企业名誉的案件了。不知道,国际与昆仑饭店是否会就此向媒体提起诉讼,以捍卫自己的名誉权利,并要求报道媒体赔偿由此所导致的损失?如果进入诉讼程序,那么本着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饭店方面必须拿出自己没有购买和使用该洗涤液的证据,这样才能还自己与世道一个清白。但他们敢吗?
到目前为止,除两家星级宾馆外,没有关于54吨有毒洗涤液流入其他宾馆饭店、及有关责任人被查处的情况报道。一家制假企业不可能把洗涤液销往300家饭店,这是北京市旅游部门公开表示的。这种说法的荒唐可笑简直就像是低能儿:一家企业的销售能力究竟如何,不是依靠常识能够判断的,在非法经营的条件下,暗箱操作中就存在着巨大的赢利与设寻租空间,从哪儿说这是不可能的呢?目前仅仅查到的就那么一家制假企业,还没查到的会有多少,这本身也是个未知数;光是这家的供货名单上就有300多家,这些单位大概不应该是制假企业为了应付检查或是做什么形象工程甚至自慰而涂抹上去的;即使是现在又说这份名单上只有几十家,到旅游部门公布时却变成了所有宾馆饭店都是合格的,岂非咄咄怪事?
更重要的是,这54吨有毒洗涤液到底都销往了何处?被什么人购买了?被哪里使用了?旅游部门不管这段,工商部门总该对如此检查结果的发布承担责任吧?大概不能说,北京的宾馆饭店没有发现,那么北京就是安全的吧?这些有毒、致癌洗涤液在社会上汹涌渗透,对公众健康与生命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该谁为公众负责呢?现在查到54吨,此前还有多少呢?北京生产类似有毒洗涤液的黑窝点还有多少?什么时候才能让人放心大胆使用洗涤液?什么时候才能还社会一个不再为此起彼伏无处不在的有毒物品遍布世界而担忧的日常生活环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