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史

从繁杂的文献中抽丝剥茧,将历史的脉络梳理井然,并用心理学原理透析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现风云诡谲且又波澜壮阔的民国历史画卷。
正文

民国风云录(节选29) 中原大战

(2023-04-24 14:46:02) 下一个

节选二十九   中原大战 

 

再说蒋介石打蒋桂战争,只不过是他扫平新军阀的第一步。在对新军阀的战争中,他掌握了几个优势:一是代表国家的最高权力,披上了“正义之师”的战袍,易于得到民众的理解和配合;二是交通便利,蒋军控制了主要的铁路和航运的交通线,在短时期内即可调动和集中大兵团于战场,粮秣弹药的补给也很便捷;三是嫡系部队得到德国的军事帮助,战斗力越来越强;四是有收买军阀手下将领的“杀手锏”,成功率高,作用极显著。

1929年5月间,冯玉祥没有料到蒋桂战争竟成一边倒之势,桂系会以这么快的速度垮掉!他预感下一个被蒋某人瞄准的就是自己。于是,在桂系还没有彻底失败的5月15日,为了对蒋示威和给自己壮胆,冯玉祥响应李宗仁,在郑州拉起了“护党救国军西北总司令”的大旗。蒋冯大战似乎又迫在眉睫,然而,“倒戈将军”这次却被自己的部下倒戈所害。

5月22日,在蒋介石的收买下,冯系大将韩复榘与石友三联名通电,表示“维持和平,拥护中央”。同时,蒋介石放出传言,说冯玉祥勾结苏俄,叛党叛国。5月23日,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决定革除冯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党籍。冯之部属开始离冯投蒋。

冯玉祥见大势不利,遂于5月27日通电下野。同时对外表示,他要与阎锡山联袂出洋,故欲前去山西拜访。其实,他的真实目的是拉阎反蒋。老奸巨猾的阎锡山将计就计,于6月下旬邀冯共商大计,诱其入晋,然后竟将冯软禁于太原晋祠!这是“挟冯以自重”的伎俩,令蒋介石不敢轻易进攻阎军,否则阎军会联合冯军共同对蒋。

桂系死灰复燃,还联合上了张发奎。他们宣布在南宁成立“护党救国军”,李宗仁任总司令,黄绍竑任副总司令兼广西省主席,白祟禧任前敌总指挥。总司令之下直辖第三、第八两路军,张发奎和薛岳分任第三路军正副总司令,李宗仁兼任第八路军总司令。

而曾帮助蒋介石瓦解桂系的唐生智,在获得蒋封给他的河南境内指挥全权后,又密谋与石友三、阎锡山联合反蒋。12月2日,石友三部向南京城猛烈轰击,唐生智、刘文辉等50余人电请蒋介石“幡然改图,立即罢兵”。12月3日,唐生智等通电拥护汪精卫,联合张发奎。

1929年12月26日起,蒋、唐两军大战于遂平、确山之间,苦斗五昼夜,相持不下。原本与唐生智达成一致的何键、刘文辉、夏斗寅、阎锡山却按兵不动,致使唐军孤立对敌。

这次唐生智通电反蒋,列上了一大批军官的名字,其中有新编第十四师师长杨虎城,但唐事先并未征得杨的同意,令杨十分不满。而蒋介石照样对杨虎城发号施令,杨干脆按兵不动,坐观成败。

就在蒋、唐两军苦战于遂平、确山的时候,1930年元旦大雪之日,杨虎城毅然决定偷袭唐军的大本营驻马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唐军司令部,战场僵局立时打破。1930年1月9日,唐生智通电下野,蒋唐之战骤然而止。蒋介石重奖杨虎城,除发给所部10万大洋奖励之外,明令把该师扩编为第七军,杨虎城升任军长。

再说冯玉祥已被阎锡山软禁在太原附近的建安村,他左思右想,觉得只有拉阎联合倒蒋,自己才有出路,为此必须离间蒋、阎。1929年12月,他终于找到机会,密召心腹大将鹿钟麟前来,面授机宜。鹿钟麟回去后开始计划与韩复榘、石友三联合起来攻打山西,他们的往来电报故意被阎军的无线电台收听到。

阎锡山得此消息大惊,感到对冯的软禁已无作用。他知道蒋介石迟早要和他算帐,而且这时各方代表都在太原进行反蒋活动,一致对他表示拥护,如再迟迟不表明反蒋立场,一旦西北军联合中央军向山西进攻,自己的地位马上就会从非常有利转为非常不利。于是,阎锡山在1930年2月致电蒋介石,要求共同下野,由汪精卫领导改组扩大会议,以示公平。蒋介石当然拒绝。阎、蒋双方电报往复,持续将近一月,时称“电报战”。

在造好了舆论之后,阎锡山亲自去建安村向冯玉祥道歉,表示坚决与冯合作,共同讨蒋。阎迎冯至太原后,两人会同桂系代表以及各杂牌军的代表,商议组织“讨蒋联军”和作战方略。大体方案决定之后,冯玉祥于3月10日由山西返回潼关。

1930年3月15日,西北军将领由鹿钟麟领衔,发表拥护阎锡山反蒋的通电。原冯玉祥旧部以及李宗仁等,纷纷来电声援讨伐蒋介石。唯有东北军张学良保持沉默,立场不明。4月1日,阎锡山宣布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并以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

蒋介石当然不肯示弱,4月5日,以南京国民政府的名义通缉阎锡山。据说,有蒋的亲近人士忧心忡忡地问他:“今天消灭甲,明天消灭乙,闹得人人自危,这样发展下去,将来何以善其后呢?”蒋先是忿然作色,然后又自信满满地说:“只要人们要官要钱,我就有办法。”

1930年5月11日,蒋介石下达总攻击令,中原大战正式爆发。第一阶段,反蒋联军占了上风,蒋军被逼成战略防守势态;第二阶段,蒋军实现战略反攻目标。

蒋、阎、冯、桂、粤等各路人马在关内鏖战,可关外的东北军却一直保持中立,没有表态支持任何一方。各方代表云集沈阳,对张学良进行游说和拉拢。

尽管张学良对任何一方都没有承诺,但其内心是有倾向性的。首先,无论从中国的全局还是从东北地区的利益看,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政府,本来中央政府已经建立在南京,蒋介石无疑是领袖。其次,中东路事件本是他一意孤行的结果,可蒋介石从来都没有反对过他,在此之后还给他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重感情的少帅对此暗自感激。但是,如果他出兵支持蒋,而蒋军最后又被打败,那东北军就危险了,因此,尽管蒋介石也给他“全国陆海空副总司令”的头衔,而且还有河北、山西等省地盘,及现金600万元的实际利益,他对出兵助蒋一事也不做肯定的答复。到了中原大战第二阶段进入尾声,蒋军从阎军手中收复济南,又挫败冯军“八月攻势”,张学良这才基本下定决心。

1930年8月7日,汪精卫在北平主持召开扩大会议第一次正式会议,通过了反蒋议案,并搭起了自己的国民党组织构架。9月1日,尽管前方战局已经不利,扩大会议还在公布《国民政府组织大纲》,推阎锡山为“国府”主席,另推汪精卫、冯玉祥、李宗仁、唐绍仪、谢持、张学良为国民政府委员。阎锡山于9月9日上午9时9分,在中南海怀仁堂宣誓就职。 4个“9”, 阎认为这个时间太吉利了,寓意为长治久安。

这一下,曾经为中国统一而易帜的张学良再也忍不住了,就在第二天(9月10日),于沈阳北陵别墅召开东北军政会议,力陈出兵助蒋的理由。会议连开5天,最终使东北政务委员会成员一致通过了“出兵关内,调停内战”的决议。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出震惊中外的“巧电”,明确表示支持南京国民政府,出兵华北,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王树常和于学忠分别统帅东北第一和第二军共10万人,挥师入关,在反蒋联军背后发起进攻。

阎、冯两军斗志顿失,大局如雪崩一般垮下。扩大会议和阎氏政府赶紧从北平迁到太原。仅十几天,东北军就占领了华北大部地区。在张学良和蒋介石的联合夹击下,反蒋联军迅速土崩瓦解。10月28日,汪精卫离开太原南下。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二人通电下野,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完胜而告结束。

从蒋桂战争、蒋唐战争到中原大战,怎一个“乱”字了得?!这场大内战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国防力量的悲哀。它不像北伐战争,非但没有政治上的进步意义,而且是中华民国“训政”理念的大倒退。只不过,它是结束军阀割据局面的一个实际解决办法。

因为终于迎来和平,南京方面自是一片欢腾。然而,蒋阵营中也不乏头脑清醒之人。黄郛于1930年为纪念一战结束12周年所写的文章,说到:“本年国内战起,战线之长,除欧战外无可与匹。战争之烈,在国内战史上,亦少其例。双方死伤总数达三十万之巨,而战地人民之伤亡流离者,当十百倍于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