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浮光掠影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探寻罗马的昔日荣光

(2023-02-26 05:28:07) 下一个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伊斯坦布尔,都是同一座伟大城市的名字。古希腊、古罗马、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式样的建筑先后占据着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彰显其神圣的地位和文化的多样性。如今这座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是在所有建筑中,没有哪一个能比这座气势恢宏的穹顶大教堂更醒目,它坐落在马尔马拉海岸,1500年来阅尽辉煌和沧桑—它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

今天的这座圣索菲大教堂伫立的地点曾经存在过两座被暴乱摧毁的教堂,公元532年查士丁尼大帝下令建造第三座教堂,他集帝国之力,邀请了最有名的建筑师,从各地运来了大理石等材料,1万多名工人夜以继日,用了近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座伟大的建筑。建成后,据传查士丁尼曾高喊:“所罗门,如今我已超越了你!”

 

在1519年被塞维利亚大教堂取代之前,圣索菲亚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在近1500年的历史中,它也一直是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信仰中心。它也历经沧桑,经历多少次火灾和地震,经历了基督教早期反偶像崇拜运动的冲击,见证了罗马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分裂和冲突,遭受过十字军的疯狂劫掠,最后奥斯曼人用大炮攻破了君士坦丁堡,也许是觉得这座教堂太漂亮太宏伟了,没有忍心毁灭它,而是改建了它,把它改造为阿雅索菲亚清真寺,与蓝色清真寺一起,成为了伊斯坦布尔的伊斯兰教最高圣殿。1935年清真寺改为博物馆,2020年年又由博物馆变回清真寺……

 

圣索菲亚大教堂因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这座教堂不仅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内部空间,也是最早使用完全悬挂式穹顶的教堂之一,被认为是拜占庭建筑的缩影,改变了建设的历史;它甚至保持着世上最大教堂的地位近千年。

 

如果说万神庙让罗马人相信宇宙的和谐完满,那么圣索菲亚大教堂则让基督徒们相信天堂的存在。

 

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希腊语的意思是上帝智慧,其拉丁语名称为Sanctus Sophia,解作上帝圣智教堂,教堂供奉正教基督教神学里的耶酥。

 

对基督徒来说,它是神圣的索菲亚大教堂、圣智大教堂;对穆斯林来说,它是伟大的阿亚索菲亚清真寺、圣智清真寺;而对于所有有幸一睹其雄姿游客来说,它是一座拥有壮观穹顶和精美装饰的伟大奇迹。

 

虽然建筑的结构不能改变,在不破坏原来建筑整体性的原则下,奥斯曼人建了一座高达73米的宣礼塔,从高度上压倒了罗马风格的中心圆顶,这个宣礼塔的颜色和教堂的颜色是一致的红色。但后来也许是为了镇住异教,也许是为了彰显奥斯曼帝国的实力,陆陆续续添加了三座白色宣礼塔,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四个宣礼塔颜色不一致的原因。

 

为了避开旅游团,我们一大早来到圣索菲亚教堂,但还是游人如枳;走进教堂的院子,看到一堆石雕,其中一部来自历史上第二座圣索菲亚教堂的遗迹,主要是一些石柱和基座。

 

走进教堂,来到前厅,厅中共有9个门通往教堂的中央大厅,其中中间的大门称为“帝王之门”,帝王大门旁边还有八扇门,主要是给帝王以外的人走的。

 

帝王之门上方是有一幅9世纪的镶嵌画,描绘了基督向拜占庭皇帝赐予祝福的场景。基督两肩处分别是圣母玛利亚和大天使加百利,拜占庭皇帝利奥六世跪在他的脚边,书上写着[和平与你同在,我是世界之光]。这幅代表基督将永恒的力量赐于拜占庭。

 

迈过帝王之门,进入圣索菲亚大教堂。尽管之前已经看过很多图片,但这里的情景依然让我的心脏剧烈颤动了一下,15个世纪的尘埃堆积在这座建筑内,人们的呼吸、声音和气味都成了建筑的一部分。

 

据说,这个气势恢弘的巨大穹顶的直径达到32.6米,距离地面的高度达到了54.8米相当于20层大楼的高度。在大穹隆顶的底部一圈开有40个窗洞,外面的光线从窗洞射入,弥散的光与金碧辉煌的装饰在大教堂的顶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迷幻空间,营造出一种崇高与神圣的氛围。

 

在大厅里,无论怎么拍摄都不足以拍下教堂内部的广阔空间。虽然从穹顶下垂几十米的巨大吊灯虽然已经从蜡烛油换成了电力灯泡,但不难想象在千年以望的灯影摇曳之下,在教堂中央宏伟的拱顶之下,在马赛克镶嵌的圣像光辉之下,在东正教繁纷复杂的礼拜仪式与令人沉醉的焚香之下,公元10世纪来自基辅的俄罗斯人彻底为大教堂的壮美所折服,最终皈依东正教的景象。

 

在空旷大厅的中央抬头仰望,在众多拱门、穹隅、扶壁和半圆形小穹顶的拱卫下,一个巨大的圆形穹顶高高在上,似乎可以直达天庭。

 

教堂内部有140根巨大石柱,由于是从帝国不同地方运来的,因此石料色彩不一,柱头是精细的科林斯式样,但每个柱头都各有不同。

 

教堂大圆顶的四角,分别有一幅六翼炽天使像。炽天使是神最亲近的驿使,可以直接和神沟通。由于伊斯兰禁止偶像崇拜,这四幅画像也被用石膏遮住了脸,直到二十世纪修复大教堂时炽天使的面部才得重现。穹顶周围有作为教堂的图腾—鱼;穹顶的内圈有伊斯兰图案,这些都交织在一个空间。

 

整个教堂大厅挂满了六瓣花形的清真寺风格吊灯。吊灯华美却不累赘,灯光明亮,其暖光与整个大厅的金色内墙交相辉映,同时给这样一个巨大封闭空间增添了神秘色彩。

 

教堂主祭坛上方有教堂内现存最古老的镶嵌画[圣母子像],它完成于公元876年,是拜占庭圣像破坏运动结束后的第一幅镶嵌画,现在用白布遮掩(因2年前由博物馆改回清真寺)。

 

大厅的墙壁上有8块巨型圆盘,图案为奥斯曼著名书法家用金色的书法写着安拉、先知穆罕默德和四大哈里发的名字。

 

当目光再移到下方,祭坛上是伊斯兰教的壁龛,代表伊斯兰圣地麦加的方向。

 

在二楼回廊中可以看到基督教的精美马赛克镶嵌画。在拜占庭时期,教堂的墙壁上绘制了很多和基督教有关的精美壁画,不过后来改为清真寺时,这些壁画不符合伊斯兰教的教义,为了抹去基督教的印记,被用厚厚的石灰盖住,画上了伊斯兰的图案。在改为博物馆后人们揭开石灰石后发现了当年的壁画,有些壁画保存尚好,色彩鲜艳。

 

在出口的门楣上也有一幅马赛克镶嵌画。为了不让人们错过,特地在对面的门上安装了一面大镜子,提示人们:身后有奇观。

 

这是一幅著名马赛克镶嵌画,画面中央是圣母怀抱着耶酥基督,画面左右各有一位皇帝谦恭地向圣母子进献礼物。其中,右侧的是罗马君士坦丁大帝,他献上君士坦丁堡的城市模型,在厚实的基座上可见蜿蜓的城墙与城内标志性建筑群;左侧的帝王是拜占庭的查士丁尼大帝,他则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模型献给圣母子。

 

走出圣索菲亚大教堂,这个传奇而又命运多舛的教堂,在过去的千年岁月中被迫多次转换身份,希望世界和平,这样的建筑奇迹能够完好保存下去……

 

圣索菲亚大教堂对面就是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通常被称为蓝色清真寺,土耳其有好几座清真寺以颜色称呼的清真寺,都是接照装饰瓷砖的颜色命名的。

 

蓝色清真寺从结构上看,明显借鉴了圣索菲亚教堂的穹顶模式,1617年完工的蓝色清真寺,被誉为几近完美的古典建筑,然而一件高仿作品,竟然就建在原件的正对面。如果没有四周的六座宣礼塔,那么它就会被成一座东正教教堂,这也是巴尔干半岛上信仰东正教的各国的建筑方式,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所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经过的时候,正是穆斯林祷告时间,我们无缘进去参观。

 

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之间,有很大一块空间是绿草花园和喷泉水池;蓝色清真寺就建在东罗马大皇宫原址,它的左侧是罗马竞技场,和一座地下宫殿,对面是圣索菲亚大教堂,教堂的一侧是地下水宫,这基本上就是一个完美的皇宫广场格局。

 

公元330年5月11日,君士坦丁大帝主持了盛大的新都落成庆典,并进行了持续40天的庆祝活动。君士坦丁的后继者们又陆续在新都内踵事增华。新都分为14个区,正如奥古斯都把罗马分为14个区;拜占庭古城内的7个高地则被君士坦丁用来比附罗马城的7座山丘。

在君士坦丁堡东端的扇形地块上,君士坦丁大帝建起华丽的大皇宫,大皇宫是都城的中心,由此向西的主要街道—雷吉亚和麦西大道形成都城的东西轴线。大道的南侧是大竞技场(现为苏丹艾哈迈德广场),沿着麦西大道继续向西,就是圆形的君士坦丁广场(今塞伯利塔斯广场),君士坦丁广场的西侧是方形的狄奥多西广场(今巴耶济德广场),为多条重要的罗马军事大道的汇合点;继续往西,是费拉德尔斐亚广场,继续向西南延伸,最终抵达阿卡迪广场和黄金城门。新罗马魄力如此,但也难逃历史的宿命,永恒之城的梦想终成幻影,让世人扼腕叹息!……

 

君士坦丁纪念柱(Column of Constantine )就是君士坦丁堡众多的广场和纪念柱遗留下来的为数不多古迹。它位于君士坦丁广场(今称为Cenberlitas广场)的中央,一如其先辈恺撒、奥古斯都、图拉真在罗马留下属于各自的广场纪念碑,这座广场也是君士坦丁大帝在新罗马的个人纪念碑。广场周边是大量公共建筑群形成的政治、商业活动中心,最高大宏伟的建筑是帝国议会和元老院。

 

广场中心伫立着高耸入云的君士坦丁纪念柱,一如罗马图拉真记功柱。这根班岩石柱高达50米(超过37米的图拉真纪念柱), 直径3.2米,顶部是君士坦丁的铜像,手中举着象征统治世界的地球,上面安装神圣的十字架并且刻着铭文“上帝,我将这座城市献给你”。

 

1106年的大风吹倒了雕像和上部的三段。几年后,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在顶部安放了十字架,取代原来的雕像;1204年,洗劫该城的第四次十字军取走了上面的青铜。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人取下十字架。1779年的地震和大火摧毁了纪念柱周围的街区,留下黑色烧焦的痕迹,因而得名被烧之柱。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进行了修复,原来的平台现在位于地面以下2.5米。

 

关于君士坦丁纪念柱有许多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是石柱下面埋藏了来自圣城耶路撒冷耶酥陵墓的圣物;第二个是拜占庭人相信,就算敌人攻入了君士坦丁堡,在君士坦丁堡广场,在圣物加持的君士坦丁大帝纪念柱前,会有天使手执利剑,从天而降,将他们驱散—当然,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证明了第二个传说终究只是传说。

 

今天的第三站是狄奥多西城墙(Walls of Theodosius)。君士坦丁堡自330年起成为罗马帝国的都城,作为中世纪罗马人的圣地和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屹立不倒保证了帝国的香火一直延续到1453年的奥斯曼人的征服。而作为君士坦丁堡赖以屹立不倒的法宝—君士坦丁堡城墙,特别是狄奥多西时代建立的城墙,成为了守护君士坦丁堡安然无恙的“金钟罩”。

 

君士坦丁堡先后建过三道城墙,第一座就是位于老城区的塞维鲁城墙,修建于公元193年左右; 第二座是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修建新都时,在原塞维鲁城墙以西2.8公里处修建,从而大大扩展了城市规模;第三座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也是伊斯坦布尔历史区域(Historic Areas of Istanbul,世界文化遗产) 的最西端,公元408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在君士坦丁城墙以西1.5公里处,重新构筑了远比过去强大厚实的新城墙—狄奥多西城墙。城墙由南面的马尔马拉海延伸至北面金角湾的布雷契耐(Blachernae),最后与布雷契耐城墙相连,总长度6.44公里。

 

由于中世纪仍处在冷兵器时代,传统的攻城武器并不能真正损伤到城墙的主体。在君士坦丁堡的历史上除了1453年最后的失陷,狄奥多西城墙无一例外让城外的敌人一筹莫展,最终进城的武装几乎都是通过里应外合偷袭成功的,狄奥多西城墙是中世纪独一无二的“铜墙铁壁”。

 

城市轻轨带着我们穿过了古城墙,下车后徒步走到城墙边,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四周相对荒凉。

 

我们到达的是狄奥多西城墙的中段,沿着城墙一直向北,一段长长的下坡路,就是当年的卡斯河谷,那里曾经有城门矗立,而如今这里已成公路干道。

 

今天的狄奥多西城墙,最外侧的壕沟已被草坪填平,但是内外两重城墙和平台仍依稀可见……

 

古城墙边上,城墙残缺不堪,荒草遍地,城墙断裂处显示着不同时代的建筑材料的不同……

 

高大的城墙默默地注视着色雷斯平原,在这高大的帝都城墙下曾几何时,匈奴人、哥特人、保加利亚人、阿拉伯人和同宗兄弟十字军骑士都曾像潮水般涌来又退去,城里的基督徒都认为是帝国神秘的希腊火和环城巡遊的圣母保佑了他们,直到公元1453年。

 

伫立在高大的城墙边,我们的耳边仿佛又想起了奥斯曼人进攻的号角和真主伟大的叫喊声,旌旗招展地冲向城墙,城上的基督徒守军心怀恐惧,但信仰十分坚定,打退堂鼓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直到城外壕沟都被尸首填满,直到1453年5月29日帝都终于城破……

 

 

站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向对岸的新城区望去,层层叠叠的房屋依山而建,一座高塔直插天际,它就是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也是著名的地标—加拉太塔(Galatea Tower)。这座塔共有9层,高度其实只有66.9米,但因其周边沒有什么高兴楼,又坐落在一座山丘的顶部,在新城区极为打眼,也是俯瞰老城区的最佳制高点。

 

从元公6世纪以来就耸立于此,最初是一座木制灯塔,用着指引航船入港。中世纪时期热那亚人称其为“基督塔”,为了巩固自己在君士坦丁堡的势力,热那亚人以西欧先进的攻城守城技术,在原来木塔的基础上重建起高50米,城墙壁厚达2米的巨大要塞,并且配备弩炮、投石机、希腊火放射器等,还在加上拉太区上拦江的巨大锁链以阻拦船只冲入金角湾,因此它的还有个别称“热亚那堡垒”。

 

13世纪,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威尼斯登陆舰冲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拜占庭军队溃败逃往金角湾,躲到了控制拦江铁索的加拉太塔里,要塞被法兰克骑士们攻陷并将其焚毁。

 

十字军撤去后,热那亚人在君士坦丁堡重获势力,于1348年重修了加拉太塔,此次建起的新塔更多高更威武更望固,高达66.9米 ,城墙厚3.75米,内径8.95米,底部直径16.45米,地基深达16米。塔身是厚重的石材建筑,只在顶部柱廊有窗洞,并且配备有大炮作为防御。可以说,加拉太塔是保护君士坦丁堡的战略要地。

 

在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防御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仅余君堡孤城一座的拜占庭帝国之所以能够在奥斯曼大军势不可挡的围攻下、在超过1比10的悬殊人数劣势下依然坚持5个月之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加拉塔对对岸连接的拦海铁索阻挠了奥斯曼帝国海军深入金角湾腹地使其不能形成水陆夹攻之势。

 

最后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不得不采用陆上行舟的方式,绕道加拉塔背后修建了一座人工坡道,将80般艘战船在一夜之间从东岸的双柱港送到了西岸的泉源谷—就是今天的卡西姆帕沙(Kasimpasa)码头,才真正解除了拜占庭海军的威胁。

 

如今,这座高67米高的9层石塔,已成为伊斯坦布尔地标性建筑。塔楼一层内部有攻防战的浮雕,来到观景台,欧洲区、亚洲区、新城区与老城区、城市、港湾的一切尽收眼底,可以360度全景观看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景色,也是俯瞰旧城区的绝佳之地。

 

一眼望去,对岸就是君士坦丁堡,这个角度,正好是当年拦海铁索伸岀去的方向,可以想像570年前,居高临下、扼守湾口的加拉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当年横跨金角湾两岸的铁索已经被今天的加拉塔大桥所取代,蓝色的海水配上黄色的墙体和红色的房顶,外加有些复古的色调,让人瞬间仿佛置身于20世纪关于伊斯坦布尔的电影场景之中……

 

这个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出:左手边是直通黑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右手边伸出的陆地就是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老城), 右手近侧的航道是金角湾,远端的航道则通往马尔马拉海,再往前经过加利波利半岛穿过达达尼尔海峡,就进入爱琴海,最终到达地中海。

 

只有登上这座塔,才能最好领略到这座城市的魅力,它无愧于其“万城之城”的称谓。

 

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依山而建的一栋栋别墅,一条条承载着老城岁月更迭的街道,红色的屋顶,绿树掩映的生机盎然…

 

放眼望去,密林般的宣礼塔直插天际,金角湾恢复了昔日的平静,依稀可见昔日被巨型重炮轰开的老城墙上盘旋着渔鸥和鸽子,加拉太桥上车水马龙,这是座被施了魔法的城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