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经济奖今年花落谁家呢?
今年是美国的三位经济学家获奖。罗宾逊,约翰逊和阿杰姆奥卢。
他们仨有啥贡献呢?
据报道,他们提出了一套理论,解释哪些国家成为富国,而哪些国家看起来资源和各项自然人文条件跟身边的富国差不多,但是仍然是穷国或者发展中国家。
这个理论是,如果一个国家的建立者们能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制和民主制度,并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那么这个国家就更有可能成功。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建立者一开始就是为了掠夺这个国家的穷人和资源,那么这个国家就更可能成为失败的国家。
我部分赞同这个观点。经常有人对比美国,加拿大和拉美国家。美加已经成为富裕自由的成功典范,而拉美几乎同时建立国家,到现在仍然是一团糟。根据上面几个获奖者的观点,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建国者首先建立了完善的国家体制和法制,然后让国民在这个框架中自由发展。而拉美则是一开始就是西班牙殖民者的掠夺对象。这些西班牙殖民者本着能抢多少就抢多少的原则,把当地的印第安土著作为奴役的对象,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所以拉美至今除了个别国家还凑合,其它国家都是债台高筑经济凋敝。
不过,我个人认为,拉美贫穷有更深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 拉美普遍偏向社会主义。自从切.格瓦拉以来,拉美一直非常左。很多人以为就古巴社会主义。其实拉美大多数国家都有强大的社会主义群众基础。大家都知道,左派那一套只适合搞社会运动,搞经济是一塌糊涂。所以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左派统治,拉美贫穷是理所当然的。
2. 拉美普遍偏向天主教。纵观世界,发达的国家一般都经过宗教改革,以新教为主。天主教为主的国家普遍落后于新教国家。
3. 拉美一般沿用罗马法和拉丁语系的制度,但是最先进的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盎格鲁萨克森的法律制度,或者日耳曼体系。以拉丁系为主的国家比如西班牙,意大利,发展得普遍不如日耳曼系或者盎格鲁萨克森系的国家。
4. 美加的先发优势。美加一旦早期发展得好,就变成了行业翘楚吸铁石,把资本,人才都吸引向自己。拉美国家的精英和资本一般都会优先流向北美,造成自己发展缓慢。这就好比谷歌一出世,其它搜索引擎就都挣扎在温饱边缘一样。
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年的诺贝尔学者们固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而且很可能是一个国家成为富国的一个必要因素,但是绝对不是充分因素。甚至,我们故国中国就有一个反例。当年日本吞并东三省,一开始就是以掠夺当地的资源为目的,也没有建立完整的法律制度(溥仪的那个傀儡政权基本啥都做不了)。 但是,在日本战败前,东三省所在的伪满洲国已经成为当时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人均GDP赶超日本,工业总产值超过日本本土,各项基础设施和工厂煤矿建设也远超亚洲其他国家,进入世界主要工业国的行列。连毛都说,得满洲者得天下。后来共产党也确实是靠着先取得满洲进而入关秋风扫落叶般横扫全国。如果满洲国能在二战后保持独立,那么不仅仅中国共产党会被国民党打败,满洲国会因为在美苏对抗的最前线被美国扶植。那样的话如今满洲国会大概率变成一个远比当今日本更加富裕的强国。
下面介绍满洲国的文章转贴自《希望之声》
1927年,沈阳开通了直达欧洲和北美洲的通讯业务,当时,由北京和上海发出的国际电报都需要先抵达沈阳,再从沈阳发往欧美。1928年,哈尔滨就已经开始出售直接前往欧洲各国的火车票与飞机票,当年,哈尔滨已有外国商业机构1809家,巴黎、纽约均开设与哈尔滨的直接商业往来。1932年,包括德意志银行、巴黎银行、瑞士银行、巴莱克银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大通银行在内的34家外国金融企业在东北三省设立分支机构。1938年,长春开始建设2条地铁线路、7条轻轨线路以及环城高速公路,根据当年统计,即使在大规模征地用于城建的时期,长春人均占有绿地依然达到2272平方米,是华盛顿的2倍、东京的15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档案记载,1942年,东北三省城市化率达到23.8%,比1990年中国城市化率高4.84个百分点。
1931年,东北三省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9.3%,比2003年新中国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高1.8个百分点。
根据满洲国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的统计数据合计,至1943年秋季,东北三省依靠占中国12%的土地和10%的人口,生产了占中国93%的钢材、66%的水泥、69%的化工品、95%的机械、78%的电力。
令人遗憾的是如此雄厚的家底,在苏联“老大哥”帮助“满洲国”获得“解放”时,主要的工业设备却都被老大哥当做战利品拉回自己家里了。
即便如此,东北仍然为全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