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冠日记-来自小城的思绪 56
文/紫若蓝
随他去的心情和冥冥里的彩凤,世卫的额外数据和思维的质量
后记二:
5/6/2022,星期五
今天星期五,又是一个刮风下雨、阴冷寒凉、让人郁闷的日子。我宅家上了一天班。今天是部门无会星期五。我在网上办公室寂寞地忙碌了一天。晚上我画了一晚上画,照着自己的照片想画幅自画像,折腾了好几天,怎么也画不像,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放弃这张照片。我的同学建议我先画杯子,也许我应该画一阵儿杯子圆圈方块吧。画画和码字于我有点异曲同工之处:欲罢不能、煎熬、放不下,在反复的折磨中回头一看,离理想还是很遥远,但也有一点点的进步。好吧,我就继续写,继续画,不问东西吧。
今天世卫组织公布了疫情两年全球新冠相关的额外死亡报告,说全世界总死亡人数将近150万(15M),其中美国将近一百万(1M),印度夺冠,总死亡人数470万(4.7M)。报告说印度死亡人数要比公开报道的多10倍。印度政府对世卫的报告发出了强烈抗议。报告还说英国新冠数字要比德国准确,德国低报了40%左右。
我在推特上查了一下,发现世卫的这个报告没有中国的具体数据。但我看到一个图表说新冠额外死亡率秘鲁最高,秘鲁每10万人中新冠额外死亡人数是437,其次是俄国,336,印度在南非之后,是171,美国140,比其他西方国家都高,而中国是零下两个,日本零下八个。
世卫这个报告的准确性留给数据学家去讨论吧。但中国这个负的新冠额外死亡率的确让人觉得有点吃惊。我看了一眼中国最近的数据,国内新冠总死亡人数才五千多。我没有找到世卫对中国新冠数据准确度的评估,但我在推特发现一篇福布斯的文章说中国至少少报了100万的新冠死亡人数。100万比五千,这可是差了200倍啊!我忽然怀疑起我的数学能力了……
其实中国新冠死亡100万也不是说不过去的。在世界防疫榜单排名上也不会太差,应该比美国靠前。但低报200倍实在用力过猛,让人汗颜啊!扪心自问,有谁真会相信中国报的疫情数据呢?上海疫情的失控,已经让国内最爱国的同学都怀疑国内的数据了。其实我觉得这100万的估计还是保守的。
国内虚报数据并不是什么新闻,国内同学对这应该也是心照不宣的。之前就有过“亩产万斤”的笑话。老毛当时是相信了“亩产万斤”的喜讯的吧?那么今天的领导人是不是也真的相信了负新冠死亡率的捷报了呢?“亩产万斤”间接导致了三千万人饿死于“三年自然灾害”;那么今天新冠的“傲世金牌”数据,又会导致多少人意外饿死、病死在自以为是的疯狂清零运动中呢?
说来也巧,今天我看到城头有关不久前传闻被打还让微博喜大普奔的复旦教授张维为的新闻。他说今天生活在中国,免于感染新冠肺炎或者免于死于新冠肺炎的安全感,至少是美国的五百倍,还称“中国抗疫模式取得成功,进一步增强了制度自信心”。这和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偷着乐”有点相辅相成,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计划好的。
我不知道这些人怎么会有这样信口雌黄的自信。类似张维为和赵立坚这样的言论就是如今“亩产万斤”的再版。我常常在想国家灾难的罪魁祸首是“亩产万斤”的献媚者,还是相信或者假装相信“亩产万斤”的领袖和人渣呢?也许献媚者、假装相信的人渣比愚蠢“领袖”或许更加可恶吧!
说起来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计划今年就超过美国,还跃跃欲试地准备几年之内就实现伟大复兴。我国内爱国的精英同学对国内碾压美国的实力充满着信心。不知道他们是否意识到国内数据真实性是世界倒数呢?难道我们要依靠虚假数据来赶超复兴吗?数据质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思维质量。能够收集整理出接近真相的数据需要高质量的思维。高质思维,也是高智思维的一个层次吧,而低质一定是反智的。真是遗憾,我们中国人以智商高为荣,而国内的数据质量却反射出如此低质的群体。以落后于第三世界的思维,我们又将如何赶超第一世界呢?更有甚者,这种落后的思维还在借着GDP的体量在世界级别的组织进行着长期渗透。也有人说落后文明也是取代过先进文明的,细思极恐,希望在我们和我们的孩子的有生之年不会吧……
今天就写的这儿吧。愿上帝保佑先进文明!愿世界和平,人心向善!
*******************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谢谢!
紫若蓝文学城博客链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79242/
附相关新闻链接:
吉他卡农:https://youtu.be/jXC9tuumjiA
甲壳虫的随他去吧:https://youtu.be/1LMSOfs10mA
张维为:“论防疫安全感,中国是美国五百倍” | www.wenxuecity.com
世卫疫情数据:
14.9 million excess deaths associated with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2020 and 2021
https://twitter.com/paulmainwood/status/1522194001746710531?s=21&t=qZ6omfvOo9qaMfpXituX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