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悟
作者:逍遥禅
昨天跟城阳的马老师和台湾的简老师一起学习了《大学》,感触很深,今天把我的体会跟大家一起分享。
《大学》乃大人的学问,乃圣人之道。它有三纲八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三纲。其中明明德是总纲,亲民和至善是分纲。亲民(新民)是实现内圣的方法,也就是要天天改过自新,达到明明德。这正是八目中的后四目: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至善是实现外王的方法,也就是要把自己的明明德(道德)推广,这正是八目中的前四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同时,还告诉了我们具体的修行方法: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首先让我们树立了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把明明德、亲民、至善的圣人之道当做自己的最高目标。也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了这个目标方向,坚定不移去实行,自己就不会迷茫了,自心也就不乱了,这就是知止而后定;自心不乱了,就可以平静下来了,这就是定而后能静;自心平静就安稳了,不再烦恼痛苦,这就是静而后能安;气定神闲,就可以自由自在的想,这就是安而后能虑;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经过思虑与圣人心性相通,得光明智慧,就是明明德。这就是通过修行达到明明德的方法,当然明明德也离不开改过自新和推广自己完美的德性。
因此来看:三纲八目和修行方法都是浑然一体,完美统一的!
人道在于人理,天道在于天理,圣人道、菩萨道、佛道在于道理。而这些道理又是有差别的,因此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学道就要先明白这些不同道的差别,找到自己的目标方向,坚定不移的去实行。我们应该先问问自己:我是要做一个好人,还是要做一个天神,还是要做一个圣人,还是要做一个菩萨,还是要做佛。明白了各种不同的道,就是见道。选择了道路,选择了目标方向,按照自己要走的道路,坚定不移的去实行,就是行道。见道方能行道,行道才能证道。
《大学》是讲圣人道的,什么是圣人道呢?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明明德,可以叫道德,也可以说是明心见性后的功德,也可以说是光明智慧心性,也可以说是先天之性。怎么来达到这个明明德呢?分两步:亲(新)民和至善。新民,就是日日新,做新民,改过自新,也就是改道,从凡夫道改到圣人道上来,从凡夫妄想无明颠倒的心性,改到光明智慧的心性上来;至善,就是做功德,把自己的功德道德推广出去,利益他人、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天下苍生。因此,我们需要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达到内圣。我们需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外王。也就是进则广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
怎么来做一个新民呢?怎么才能从凡夫道改到圣人道上来呢?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树立圣人道的远大理想,坚定不移的走圣人道路,修心养性,心安理得,念念自性光明智慧,最终通达圣人光明智慧的心性。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事物都有开始和终了,知道事物现象的本质(见本体本性),知道事物现象的发展规律和过程(知因果),就接近于道德了。
其实,道就是包括这两层含义:一是明白事物现象的本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或者说‘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二是明白事物现象的发展规律(因果律),一阴一阳谓之道。也就是妙有妙无的玄之又玄。
7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