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论人生

数论是一门学科,也是我的人生。有人把酒论英雄,我用数字描天下。
个人资料
欧洲联盟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竞赛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区别

(2022-09-16 12:31:55) 下一个

在北美,每个学年上半期的竞赛多安排在10到11月份,下半学期的竞赛则在2月中到4月中;都是安排在学期中间、而且是当周的中间(周三或周四),不至于刚开学时手忙脚乱,或者临近期末考试时恐慌万状。竞赛组织者也有时间从容地出题、阅卷、颁奖,考生们则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好好地秀一场。

然而,竞赛可不是每个学生都敢于参与的,很多人尤其是女生,害怕做竞赛题;这倒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态度和方法的问题。我曾经鼓励一个女生去参加竞赛;她说绝不,因为那样的话她就得Work harder。还有的家长,害怕做题会伤了孩子的身体;其实,他们是伤了孩子的智力。脑子总是越用越灵活的,哪有饱食终日的天才?

另一个是方法问题。有一个12年级的女生想去考Euclid竞赛;我给她讲了一道几何题,她根本就听不明白。仔细一问才发现,她记不住任何一个有关几何度量的公式,就连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不知道;真不知道她的中学12年是怎么度过的。记不住公式也就罢了,你能有点基本的逻辑推导能力也行啊;只要时间足够,临时推出来更好;可惜的是,平时就不爱动脑子的人,要她在考场上去动脑子,无异于天方夜谈。

都说中国的学生会考试,其实那都是形势逼迫出来的。在中国,你如果不去总结、记住,不去思考出快人一等的方法,那就没有你的活路。我上中学时的学校教导主任、也是我的数学老师就是这么说的,他家是地主成分,当时不读书就只有被专政的路。西方发达国家的华人学生们,请读读下面我对数学竞赛内容的总结,再看看还有哪些不足,也去竞赛场上拿个奖试试?

高中数学只有初等代数、欧几里德几何、坐标几何、初等数论、初等组合数学五部分内容。看清楚了,都是“初等”!有人叫“高等函数”,只不过是相对于“Kindergarten Functions”来说的;函数不过是代数与坐标几何的结合。美国人的教学大刚里只有算术、代数和微积分,加个前缀pre-或者下标1、2, 也还是这些内容;几何被他们穿插到Algebra1和Algebra2中去了。微积分在高中数学竞赛中是用不上的;当然,如果能够掌握极限与微元、积分的思想,对于CMO、USAMO、IMO等等XMO,那是大有益处的。

普通的学校代数只教式子的运算(加、减、乘、除和幂)、方程以及不等式。式子包括整式、分式、根式、指数式、对数式、三角式和其它自定义的式子,如阶乘、取整、行列式等。运算规则共有五组:(1)交换、结合、分配、消去律,(2)幂的乘、除法则,(3)幂的加、减法则,包括二项式定理,(4)对数的运算法则,(5)一些级数的求和公式,如等差、等比数列。方程和不等式只解到二次。

竞赛中的代数要解三次及更高次的方程及不等式。三次、四次方程有固定的解法,五次或以上的方程没有根式公式,但是可以用根与系数的关系(Vieta’s Theorem)、牛顿恒等式去得知根的信息;或者用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去确定实根的位置。虚数根总是可以求出的,只要用上我发明的辗转降次法。在竞赛数学中,还得知道复数的运算规则、三角表示以及在几何中的应用。此外还有连分式、无穷次嵌套的根式/指数式的运算与方程求解。

不等式的证明是一个难点。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不等式,如Bernoulli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Cauchy不等式、Jensen不等式、Holder不等式、Minkowski不等式。对于单变量的不等式,可以用导数的正负去判定函数的单调性,不等式总是能推出来的。对于多个变量的、带条件的不等式,可以通过变形、变量代换,灵活运用上述不等式可以推出;如果知道微积分中的拉格郎日乘子法,则没有不可证明的不等式。

初等数论在学校里就没有正儿八经地教过;有的老师连1是不是质数都不知道。大多数学生除了2、3、5的整除规则,因数分解的列举法、树状图法外,其它一无所知。有个学生在考Fermat竞赛时,去分解一个四位数的正整数,用的是树状图(她只知道此法),还没有等到她分解完,考试就结束了。IB学校里选修初等数论时,应学的内容有:整除、质数的基本性质,Euclid辗转相除法(求公因数的一种算法),算术基本定理,同余式,数论函数,不定方程。在数学竞赛中,不定方程是一个难点,因为没有固定的解法。一次、二次及分式不定方程有固定解法,但没有解的初等函数表出的公式,需要用到三角和、复积分。其它方程一般只能猜猜试试,使用任何相关的ad hoc arguments,得到部分解也好。任何一个不定方程的解答或解法,都可以当作一篇论文发表。有关存在性的证明题,更是需要构造性的思路;你可以套用勾股数、海伦数,要想到理想数、代数曲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能够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结构,其意义将远大于数学竞赛本身。

学好代数的关键是学会如何列方程式。普通学校教出来的12年制中学生大多不会列式,也就是不知道把人类的自然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用数字、符号和形状表出的关系式。找关系式只需要掌握两点:一是套用别人总结好的公式、定律或法则,二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述同一个量。我们有直接与间接,正与反,分与合,穷举、归纳与演绎等等对立方式,还有各种不同的公式;比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有十个之多。有此,坐标几何或者所谓的解析几何也就搞定了;因为几何形体的形成规则是告诉了你的。至于运动轨迹未知的形状,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力和牛顿运动定律,学校里的数学老师们是不懂的;考生们只能在物理竞赛中遇到了。

学校几何只教几种基本图形(多边形、圆、多面体、球、圆柱圆锥)的度量,这些图形的部分如扇形、球台、圆台的度量也不会教。至于各种度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勾股定理、全等/相似图形、正/余弦定理。在数学竞赛中,考生还得知道:正切定理、Stewart定理、角平分线定理,圆内角与边的关系(包括Ptolemy定理、Brahmagupta公式),四点共圆的条件,三角形的各种中心,越多越好。最重要的一点是,知道如何作辅助线!

计算性的几何题可能需要三角学,那30来个三角恒等式必须熟记于心。我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中学数学老师或学生,能够把所有三角恒等式背下来或者推导出来。如果不会三角学,那就只能用坐标几何或者向量代数了。坐标几何中,关于距离、角度、面积、体积的公式不多,是人都可以记住,但是,方程解起来就麻烦了;有时候不得不放弃。一个折中办法是用向量;任何直边形(多边形、多面体)问题都可以解决。遇到曲边形时,2维平面上可以使用复数的极坐标形式,3维空间里可以使用四元数。有式可表的形体,它的度量或性质只是几步代数计算而已。人类已有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就是通过代数化实现的。

无式可表的学科要数组合数学了,它包括计数、组合恒等式、组合设计、组合几何等。学校里的计数只教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容斥容理、鹊巢原理(Dirichlet Principle), 公式只有不重复或可重复的排列组合、和取物不限个数的方法数,共五个。要参加竞赛,考生还得知道递归计数法、一一对应法、生成函数法。组合恒等式的推导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导数或者积分化为等差/等比级数的求和,这需要微积分。二是设计一种计数环境,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去数同一个量。

在一些动态计数过程如数学游戏中,可以用集合来表示状态。具有必胜策略的数字游戏,必胜的状态可以递归地表示出来。我做遍了所有数学竞赛中的数字游戏题,发现它们的必胜状态都可以公式化。至于棋盘类的游戏,状态函数可以用矩阵表示;涉及到概率的,可以示Markov链去表示。游戏题好玩又开动脑筋,可是太耗时,竞赛中一般放到最后才去做它,即使出题者把它放在前面;除非你以前做过那种游戏。

在竞赛数学中,还有逻辑问题。命题逻辑、谓词逻辑、递归逻辑不是中学数学的范畴,但竞赛中有不少命题(一阶)逻辑的问题。其实,学会三段论推理是学习任何学科的前提!如果连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概念都不清楚,那你推出来的结论又怎么合符常理?我从高中一年级开始给学生们讲最简单的数理逻辑,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能够明白的。句式都可以公式化,连结词就那么三、五个;我还试图把数理逻辑机器化呢!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个学年的各种数学竞赛就要登场了,你准备好了吗?我还是那句话,考不好没关系,考好了就大有关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井观天 回复 悄悄话 欧几里得几何是西方文明最令人敬佩的遗产之一,可是现在反而是中国中学生继承了欧几里得几何的精神,还侧重证明推理。美国高中的几何偏计算,因为多数人搞不了证明,只能就低,完全失去了希腊精神的传承。
老天真 回复 悄悄话 If there are some people still learning Latin language, why can't some people learn to use abacus? When I learned to use abacus in my elementary school in China, there was no electronic calculator on the world, and abacus was the only best arithmetic tool for daily use. If Newton or Gauss or Eular had known how to use abacus in their time, they could have made more mathematical discoveries. Even today, Training young kids to learn abacus operations will greatly help their brain development.
elfie 回复 悄悄话 I have to admit I don't know or remember any of these terms in Chinese, even though I do know most of the mathematical terms in English. I don't know how you're gonna teach students if you have to translate the term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I'll just lose my mind. BTW, I teach kids trigonometry and algebra online and I have learned calculus as a freshman in U.S. But I certainly never learned or remember anything that was taught in Chinese. That just showed how awful the way of teaching math is in China. Everything I learned in Chinese schools was forgotten, besides arithmetic and some algebra and geometry formulas.
I was even taught to use abacus at elementary school. How ridiculous! If you give me an abacus today, it's nothing but a toy with beads to me. Because it's so arbitrary and outdated a tool no one can remember how to use it. It's like teaching someone a dead language that's no longer being used. Math was the dead language to me when I was a kid. Because my middle school teachers made it sound like something so arbitrary it only stays on the paper as formulas, terms and eventually zombies.
西岸-影 回复 悄悄话 竞赛数学依赖的是智商,学校数学并不是。
所谓智商,不过就是联系事物的能力。你能有机地迅速联系相关事物,意味更快理解,因为有熟悉的内容做背景,也意味记忆更强,因为所谓graphic记忆其实就是联系的能力的表现。
显然这个过程是正反馈,智商高的人越学越感到容易,因为有关的知识库越来越大,可以联系的角度也越多。
这事情是无法强迫的,因为智商这东西显然是因人而异的。即使是联系的能力,也有领域的区别,并不是智商高的人就一定成为全才。
而且智商高的人一定是情商低,否则无法维持智商。这种现象客观上抑制高智商人的发展,不论专业还是生活。
否则这个世界就太不平衡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