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 Chit 用于军人在敌占区遇险,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求助,一战以前就有应用。二战太平洋战争把各种亚洲语言刻画在了美军尤其是飞行员的血幅上。之所以被称为血幅,血表示生命,幅表示报酬或者獎金的承諾凭证,也可称之为识别救助旗。
最近参观了一个私人二战博物馆,在轰炸东京主题的展品中,看到了如附图的血幅。
回到1942年初,美军的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被袭后对日本海军处于明显劣势。为了提升盟军士气,罗斯福总统指示美军尽快组织对日反击,空袭日本本土。当时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双引擎轰炸机B25受航距所限,不足以从陆基突袭到日本本土。而海军的舰载轰炸机是单引擎的,作战范围更小。美军的航空母舰也难以在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过于游弋到日本近海。
海军作战部的参谋佛朗西斯·洛中校提出陆军的双引擎轰炸机,经改造后能从航空母舰起飞,经过多番测试得以证实。首次轰炸日本本土计划由吉米·杜立德中校制定,首要目标东京,其它城市包括横滨、名古屋、大阪和神户。计划由新服役的大黄蜂号航母,在企业号航母舰队的护航下,逼近距离日本本土约450海里的海域,让改装的B25轰炸机升空。这些B-25减除了多余负重,加了副油箱。计划轰炸任务完成后,飞往中国沿海国控区机场,如浙江衢州机场,然后加入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
1942年四月十八日清晨,舰队在距离日本650海里处被敌方预警渔船发现,于是决定提早放飞16架B25。 航母舰队在收拾了附近海域的日本武装渔船后,为了防止被强敌轰炸,遂即返航。这些B25在日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顺利轰炸了目标,改飞中国南部沿海降落。由于军事保密,事前并没有通知中國的相应机场指引降落。其中15架轰炸机坠毀在浙江、江苏、江西和湖南等地。飞行员或迫降或跳伞,大多数落在國军和日军交错的统治区。全部75名飞行员中,3人丧生,64名获救生还,8名被驻华日军俘获。领头的杜立德跳伞落在浙江临安县的水田里,被当地农民救起。另一架因油料不足,降落在苏联控制的海参崴。血幅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为大部分美军飞行员生还立了大功。
展品中有一件皮夹克,是民国政府慰问飞虎队飞行员的。背后缝有一血幅:“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 另一件皮夹克的前面,可能是飞虎队飞行员名字的创意。
血幅记录的是一段值得回味的历史。最后再多说几句杜立德中校。此君在东京空袭报废所有战机后,一度以为自己会被送上军事法庭。结果却是一战成名,回美见总统升准将,最后名列上将,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