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很多痛苦,根源来自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矛盾

(2024-09-18 10:03:27) 下一个

科举是唐朝以后的事了,之前怎么选拔新一代领袖才俊?唐以前是察举制的,颇类现在美国的Holistic,而且可能更严更长期。乡里官员会明察秋毫地观察年轻才子的行为举止、德艺贤良等各个方面,推荐给朝廷,这个体制更注重声名取士,荐举为主,考试为辅。

久而久之,这样容易形成家族互推垄断,学子故作风雅等脱离现实的人事选拔弊病。果然,当人口与资源再次产生激烈矛盾的历史当口,选拔出来的干部疲于应付。汉末大起义、三国两晋南北朝大分裂,五胡乱华…中华第一帝国彻底崩溃,文明混乱五百年。

痛定思痛,隋唐初年摈弃察举制,改采科举制,才有了此后数百年唐宋的中华第二帝国的辉煌盛世。当然科举走入窠臼,帝国依然不保。到江山甫定的第三帝国时期,科举还是不得不延续,直到清末民初兴起洋学堂加考试院制度。

美国名校录取在这些年里也很痛苦,察举科举,举棋不定,动则得咎,左右为难。所以,考还是不考、裸不裸考,我们跨了两国体制,跨了数个年代两代人的一批人,游离于科察之间塑造的人格、品性与习惯,穿越在美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之间,怎能不痛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